•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社会保障

    常德津市:浅谈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感悟

    来源:湖南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2-09-24

      湖南长安网9月19日讯(通讯员 唐蓉 龚雪儿 唐伟)人民调解是筑牢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在矛盾纠纷萌发初期及时、主动介入,对后期的预防和化解工作至关重要。

      增强四个意识,做合格基层调解员

      一是增强责任意识。人民调解工作是主责主业,要做到想事、谋事、成事;二是增强担当意识。处理矛盾纠纷要做到用心协调,全力化解,不回避、不推诿。对确实不能化解的矛盾纠纷,做好上报工作并正确引导当事人;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坚持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因工资低,矛盾当事人行为、举止、言语不当等问题而消极怠工;四是增强价值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工作虽有辛酸苦水,但付出总有收获,学会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掌握纠纷信息,做灵活基层调解员

      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矛盾纠纷的出现,不以特定的、固有的方式出现,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必须全面掌握纠纷信息。一方面要运用微信等现代媒介收集掌握矛盾纠纷情况,另一方面要划分网格,将广大党员、离退老干部、热心群众吸纳为机动纠纷信息员。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时,应根据其成因、相关佐证材料、过程、结果及可能带来的后果等不同的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化解矛盾纠纷。

      解锁调解技巧,做人民满意基层调解员

      村(社区)纠纷调解五种技巧

      灵活调解。村(社区)纠纷,往往有复杂的一面。有家庭之间、邻里之间、物业管理的纠纷等,需要根据实际案例灵活处理。

      有效倾听。认真倾听纠纷各方发言,不先入为主,不主观臆断、偏听偏信,不轻易插话打断,在厘清事由之后再展开调解工作。如发生肢体摩擦,迅速采取分开调处,避免摩擦加大。

      态度亲和。采用轻松随意的语气和纠纷各方唠唠家常,说说心里话。在缓和气氛的同时摆事实、讲道理,让调解双方在不知不觉中信服、认可调解。

      持之以恒。部分调解工作需要长时间反复沟通协调,要用耐心、恒心让纠纷双方感受到善意,从而接受意见,降低调解难度。

      遵规守纪。调解过程做好笔录,调解结果制成协议书,确保纠纷各方签字认可。纠纷严重的,应通知公安机关予以协助,并告知当事人可以法院诉讼等方式处理。

      人民调解的六种方法

      “冷却降温法”。也叫“热案冷处理法”,当矛盾纠纷激化可能引发刑事案件的情况下,调解员要临阵不乱、冷静思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双方当事人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这类纠纷的特点是:双方当事人文化程度低,脾气暴躁易失去理智,甚至拉拢纠集亲朋好友参与其中,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情理交融法”。又称“换位思考法”,在民事调解中,双方当事人由于自利思想作祟,易“钻牛角尖”。要启发双方当事人转换角色,换位思考,在考虑个人得失的同时也考虑对方利益,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进行调解。此类纠纷特点:双方当事人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爱争强好胜。

      “扶正去邪法”。善用道德的约束、法律的规定等去除纠纷当事人的无理要求,找准纠纷争议焦点,对症下药。此类纠纷的特点:双方当事人胡搅蛮缠,提出无理要求,混淆是非,掩盖事实真相。

      “逆向求助法”。运用逆向思维,让双方当事人了解偏执争执的后果,待双方权衡得失,思维冷静后辅之以法制宣传,从而达到调解目的。此类纠纷的特点:正向思维无法解决问题,双方当事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案例引导法”。运用调解成功的相似案例,以案说法进行剖析,让双方当事人结合案例,对纠纷重新思考,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亲友疏导法”。利用亲情友情加法律手段对纠纷当事人进行攻心疏导,消除积怨,达成调解目的。此类纠纷的特点:多用于家庭、婚姻、赡养纠纷,当事人重感情,讲义气。


    原文链接:https://www.hnzf.gov.cn/content/2022/09/19/1184646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