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烟台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持续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智慧民政综合支撑(核对)平台升级改造和数据对接项目,加快构建“N+4+2”的资源共享体系、“全市一张网核对服务圈”和“贫困家庭核对服务绿色通道”,将手工模式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将收入财产核对向困难程度评估提升,精准识别各类救助对象12万人次,在惠民生、防疫情、稳脱贫中充分发挥了核对工作的基础支撑与创新驱动作用,打造出了“数据赋能”核对品牌。
一、构建跨部门、多层次的“N+4+2”资源共享体系
2020年,烟台市核对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聚焦”和大数据服务困难群体的重要指示精神,针对社会救助对象基础信息与收入、财产的基本构成,依托数据对接项目与核对信息平台,构建起跨部门、多层次的“N+4+2”资源共享体系。一是推进核对平台横向多点互联。截至9月底,平台自有渠道共享方式已全部迁移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时共享接口已累计覆盖市人社、公安、公积金、自然资源、财政、住建、民政、市场监管、海洋渔业、残联、医保、农业、交通、水利等14个部门的19项信息,其中2020年新增8个部门、11类信息。二是多维度的数据资源识别认定。在信息资源中,包含社保、公积金、水产养殖、企业投资、农机补贴、财政供养、婚姻、殡葬等N项基础型数据,用于救助对象的收入计算;包含不动产、船舶、新房合同、机动车等4项财产型数据,用于救助对象的资产识别;包含残疾等级、住院医疗统筹等2项支出型数据,用于特殊群体的困难程度认定。多维度的信息资源共享,构建了“一点触发、多点联动、检出问题、发现困难”的核对服务体系。三是智能程度高。6月份,市核对平台完善了镇街端口查询模块,提升了县级端口易用性和数据可视性,新增了市级端口大数据分析功能,为全市业务数据准确高效查询统计、分析论证打下坚实基础,为精准救助、科学救助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建立周期短、辐射广的“核对服务圈”
今年以来,为让困难群体享受“互联网+”的红利,烟台市核对中心承接了所有县市区的核对委托,完成低保、特困、临时救助、住房保障等各类救助对象经济状况核对200余批、12万人次,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核对服务圈”。一是反馈周期短。通过全流程网络协查和自动化实时核查比对,困难群体在核对环节“一次也不跑”,与核对机构“零见面”,财产证明“零提供”,复议渠道“零聚集”,有效减少书面证明材料10多项,信息核对周期从一个月压缩至7日,其中市级19类数据的反馈周期压缩至2日,提高了救助准确率与时效性。二是区域辐射广。市核对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部、省、市、县、乡五级贯通,7月份,将莱州、蓬莱、招远、莱阳等4个县市的自建系统纳入“全市核对域”,形成了覆盖全部县市区与镇街的“全市一张网”。10月9日,于全省首批调试成功省级住建信息接口程序,对上连通了涵盖社保、住房、证券、工商登记、车辆等8类收入财产信息的“全省核对域”。三是安全性能高。市核对中心成立了网络安全管理机构,进行了信息系统三级等保备案。4月份,出台了《信息系统与网络安全应急响应预案》和《数据管理办法》,配合公安机关完成了网络安全监督检查自查采集。平台架设在市电子政务云,部署了态势感知和漏洞扫描系统,每周全网段扫描排查漏洞风险。
三、打通流程再造、接口优化的特殊群体“绿色通道”
烟台市核对中心以改革促发展,以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为贫困对象等特殊群体开通核对环节“绿色通道”、收入认定“直通车”。一是流程再造。7月份,开发建设了救助家庭核对前置模块,下发了《关于启用智慧民政综合支撑平台(3.0)暨试点下放核对有关权限的通知》(《烟民函〔2020〕76号》),针对低保审批权限下放到镇街的县市区,经申请可取消县级核对受理与审核环节。8月份,向镇街统一配发了10万份政策宣传与培训手册,实行市、县、乡三级保密管理,指导全市各级核对机构签订委托书,专职人员全员签订保密协议,核对领域“放管服”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二是接口优化。10月12日,正式启动市中心区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廉租补贴核对工作,针对该类群体无本地户籍的特殊情况,优化了“民政-住建”接口数据流转方式,规范了授权书电子档案,直接由市住建局采集基础信息并发起核对委托。三是开通“绿色通道”。通过人工干预响应,24小时之内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完成低保申请环节的核对服务,累计识别4429户贫困家庭。通过多维度分析,打造了中心区低收入认定“直通车”,市核对中心为1589名住房保障对象直接出具电子认定报告,与住建部门廉租补贴的发放实现“无缝衔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