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镇柴桥东南侧的芦江河上有座明代古桥粱----五马桥(又名骢马桥、马家桥、五星桥)。它南北朝向,长34米,宽5米,荷载5吨,原为单跨石梁桥,现为三跨钢混空心板粱桥。据传桥面能五马并行,故谓五马桥,柴桥街道五马村由此桥而名。
五马桥始建与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年),系柴桥街道沃家村始祖、明代江西监察御史沃頖所建。沃頖字文渊,生于明宣德八年(1433年),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且善著文立说,在学府享受“食廪”待遇。沃頖虽然寒窗苦读成绩优良,但科场应试总不甚得意,“屡困场屋”。在镇海《蛟川诗话》四卷中记述“公儿时博览强记,善属文,游痒二十余年入太学领”,直到而立之年即32岁才得举人,33岁(1466年)中进士。
沃頖得中进士,先受命在福建清理整顿驻军事务,后荣升江西监察御史。沃頖为官清廉,“降奸除暴、雷厉风行,豪民贪吏惊悸胆落”,“察苛政之害吾民者,尽解而去,豪强屏迹,贪墨逃遁”,因而得罪了吉州知府,反遭陷害,被贬至河南省内乡县任知县。官衔虽跌至七品,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旨意未变。他衔任不久,即在县衙大堂前请民间工匠建造一座高大的“戒石坊”,正南面上书“公生明”横匾,背面阴刻“尔俸而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以示清廉、勤政、惠民,“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为官之道。沃頖在内乡县执政期间社会安定,百废俱兴,且积谷十万余石,政绩卓著深受朝廷赞誉,在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擢升荆州知府。沃頖57岁那年,由于父沃浩病逝及不满宦官弄权等原因,“告老还乡”归隐故里不再复出。
沃頖隐居芦江后,既未徜徉山水,饮酒吟诗;也无混迹林泉,赋闲交友,而是带领里人兴修水利,建桥筑路,造福于民。由他亲自在芦江河上督造的骢马桥(五马桥),就是其中一例。在建筑桥梁过程中,他慷慨解囊,众乡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鼎力相助,精心施工,在三个月内便告竣工。一次他信步来到桥面,见桥墩两侧均用青白相间的块石堆砌,在晨曦下芦江河烟波浩瀚,石桥犹如剽悍的骢马横贯两岸,于是就命名“骢马桥”。继而又想到自己仕途坎坷多次遭人诬陷,难抒抱负,再加这次从湖北荆州辞官还乡千里跋涉,一时思绪万千,便信手泼墨书就“曾经水陆几千里,特建东南第一桥”一副楹联镌刻在桥墩西侧。在清代乾隆年间五马桥修葺中,家住沃家村的学者杨人模又在桥东面题上一副楹联“笔山遥映虹千尺,芦江长流月半规”遥相呼应。第二联的“笔山”即柴桥街道正笔山,又称万景山、饭甄山,在五马桥西北向,距离约500米,“月半规”象征“頖”字。
五马桥建成后,大大方便了芦江河两岸人民的交往。穿山、后所、上周、芦江等自然村,以及大榭岛农民来柴桥赶集,从此不用再绕道多走冤枉路。沃家村农民去洋沙溪(沙溪村)山岙砍柴伐木,也告别了渡船劳累,当地百姓无不交口称好。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