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政资讯

    筑牢关爱救助保护网 托起孩子心中的太阳 ——贵州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综述

    来源:州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1-06-02

      

      留守儿童比2015年减少62.1万人;

      机构养育、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保障标准提高到1600元/人/月和1050元/人/月;

      全省84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儿童服务功能实现全覆盖,全省村级儿童关爱服务阵地达7162个……

      这是“十三五”期间贵州关爱救助保护特殊未成年人工作的“成绩单”。一串串闪光的数字背后,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忠诚探索,是“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情怀担当。

      贵州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其纳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要内容,省、市、县三级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救助保护体系,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省、市、县三级均成立了政府领导牵头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工作组织协调,及时研究解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围绕实现“四个全覆盖”,做到“四个确保”,贵州提出精准识别关爱对象、精准确定关爱内容、精准落实关爱责任、精准制定关爱措施的工作部署。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部门制定的关爱保护、服务保障、康复救助等政策措施20余个,初步构建起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实现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监测预警、监护保护、救助保障、关爱服务全覆盖。

      健全监测发现机制  摸清全省儿童工作家底

      摸清对象底数。组织开展全省大排查,建立了记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生活、监护、健康、教育、户籍等内容的个人信息台账,实现了儿童“一人一档”和包保人实名制管理;严格按规定程序扎实开展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

      强化风险评估。以监护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为主要指标内容,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建立橙、红、黄、绿风险评估等级,分类落实  “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帮扶责任人以及人身安全、生活、教育、医疗等关爱救助保护措施,逐步降低风险等级。

      强化动态监测。开发贯通省、市、县、乡、村信息系统,建立孤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数据信息库,年均走访对象500余万人次,实时动态掌握儿童及其家庭情况,及时、主动发现问题和困难。

      强化强制报告。压实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居)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等七类人员强制报告责任,发现儿童遭受侵害或陷入困境等线索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健全监护保护机制  接力强化关爱监护力度

      压实家庭监护责任。推动家庭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村寨、进企业,引导父母和其他监护人自觉强化监护意识,自觉依法履行监护责任,不断提高监护能力,全面压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持续深入实施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采取签订《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等干预方式,解决留守儿童监护缺失问题,无人监护留守儿童和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留守儿童全部落实有效监护。大力劝导帮助有条件的留守儿童父母携带未成年子女外出共同生活。

      及时跟进兜底监护。市县儿童福利机构为0.2万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集中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等服务,推动儿童成长环境不断改善。2020年,将300余名无法联系到父母和监护人的儿童在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进行临时监护照料。

      全面落实户口登记。按照“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无户口人员、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无户口人员、未办理收养手续的事实收养无户口人员等”进行无户口人员分类,为无户口儿童办理了户籍登记。此外,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加大依法打击力度。

      健全救助保障机制  持续提升救助保护水平

      强化兜底救助帮扶。整合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儿童福利、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慈善关爱等政策资源,形成政策互补联动,及时妥善解决儿童“两不愁三保障”问题,2020年,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教育、医疗、住房救助、临时救助46.8万人次。

      提升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水平。连续三年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2020年全省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分别提高至1600元/人/月、1050元/人/月。1.6万名符合条件的儿童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基本生活补贴标准按照孤儿保障标准执行。提升儿童福利机构“养育、医疗、康复、特教+社工服务”综合服务能力,拓展儿童福利机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依托“明天计划”项目,将服务对象从院内儿童向院外孤残儿童拓展,近三年累计向4700余名孤残儿童提供手术矫治、康复训练、健康体检;有就学能力的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就读,对无就学能力重残儿童开展启智教育,2020年高等教育在校孤儿2214人,位列全国第二。依托“福彩圆梦助学工程”项目,为孤儿提供每人每年1万元的助学金,共发放资金4000余万元。

      深化流浪乞讨未成年人主动救助。加强流浪儿童家庭兜底保障、压实儿童父母监护责任,儿童流浪数量和反复流浪现象明显减少。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接送流浪孩子回家”“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基本实现城市街面无流浪未成年人。

      扎实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对0-6岁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开展康复救助,切实帮助儿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

      

      警察叔叔正在给福泉马场坪乐岗五星社区儿童之家孩子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健全关爱服务机制  拓宽关爱救助保护渠道

      帮助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创业。深入实施“雁归兴贵”“千企万人”“全民创业行动”“双百”等计划、工程,积极引导和鼓励留守儿童父母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帮助其提升创业就业能力、强化创业就业扶持、落实减税降费和兜底救助等政策,促进5.66万名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创业。

      狠抓学校教育管理。全面落实“控辍保学”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双线”责任制、“七长”负责制及劝返复学责任制落实力度,帮助6224名失学辍学儿童返校复学,全省“控辍保学”工作实现动态清零。深入实施“四在学校·幸福校园”项目,建成农村寄宿制中小学3000余所,学生宿舍400余万平方米、学生食堂1.49万个。2020年,各地完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27所,挂牌督战的96所安置点配套学校秋季学期全部投入使用,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教育设施全覆盖。

      狠抓校外关爱服务。镇、村干部和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等,及时开展政策宣传、信息排查、情况报告、维权督导、关爱帮扶、跟踪走访、事务协办以及监督指导监护人妥善照料未成年人等工作,切实打通基层关爱服务“最后一公里”。

      强化情感关怀。通过学校亲情聊天室、“儿童之家”、社区“四点半课堂”等平台载体,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视频或电话交流,增进亲情,做到留守儿童父母“人在外、爱回家”。寄宿制学校全部配备心理辅导室,面向儿童开展心理辅导。

      强化关爱服务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建13个儿童福利机构,床位总数达8650张;新建5个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床位总数达5000张。全省84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儿童服务功能实现全覆盖,全省村级儿童关爱服务阵地达7162个。

      深化社会力量参与。2018年至2020年,全省慈善组织累计实施“善行贵州·益童乐园”等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慈善公益项目360个,资金达6.64亿元,惠及未成年人868.5万人(次)。打造“温暖贵州·大手牵小手”关爱服务品牌,累计开展儿童关爱活动17次。全省直接从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51家。2015年以来,累计统筹资金3932万元,启动实施“三区计划”“牵手计划”“社工黔行”和部省支持重点项目、示范项目196个。全省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组织134家,主要提供儿童公益、儿童服务、儿童心理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困境儿童关爱、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等服务。

      以儿童为中心  共筑“儿童梦”助力“中国梦”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高质量做好四类特殊未成年人关爱救助保护工作,贵州制订了四类特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案,明确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家庭尽责、部门协同、全民关爱原则,到2025年建立健全四类特殊未成年人保护法规政策,健全监测发现、监护保护、救助保障、关爱服务机制,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儿童之家等关爱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专业化、职业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基本建立。按照计划,贵州未来五年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提质改造工程,对9个市(州)及红花岗区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提质增效,打造成集“养、治、康、教、社”为一体的区域性儿童集中养育机构,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质量;二是实施功能转型工程,对现有61个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进行功能优化整合,分情况开展提质改造、功能转型;三是实施设施补缺工程,在26个既没有儿童福利机构、又没有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的县(区、市)新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在1万余个没有儿童服务设施的村(社区)新建“儿童之家”,实现城乡社区儿童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未来五年,贵州将以四类特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面落地见效为抓手,全力关爱救助保护特殊儿童,共同筑造“儿童梦”,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  

      告别“放养式”生长,“童伴之家”成为孩子精神之塔

      “潘老师就像我的亲妈妈,这里就像家一样,就像幼儿园一样,我很喜欢这里……”,这是从江县洛香镇独洞村“童伴之家”留给9岁小琪的印象。2020年5月30日,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纪恒同志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慰问了独洞村留守儿童小琪,时隔一年,小琪和“童伴之家”都有什么变化呢?“六一”节到来之际,我们再次来到这里回访。笔者看到,童伴妈妈潘启凤正在教孩子们读绘本、画画、搭积木,她介绍说:“这里成了村里125名留守儿童的家,有了‘童伴之家’让孩子们得到了更多关爱,留守儿童不再孤单,在孩子心目中,我就是他们的‘妈妈’”。9岁的小琪今年读二年级,在村里读小学,每天放学后就到“童伴之家”学习、做游戏、画画……潘妈妈介绍说:“小琪一直很努力,自从与部长视频连线后,小琪在外打工的妈妈回来的次数多了,小琪也更加开朗、懂事。”除了在童伴之家开展室内学习和活动,我们还经常到野外搞活动,让孩子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陶冶生活情趣。今年已经开展了“喜迎新春、防火安全从我做起、寻找夏天足迹”等活动 。在村民们看来,“童伴之家”给了孩子们一个固定的学习活动场所,改变了曾经“放养式”的自由散漫成长模式,孩子们放学后不再到处跑,告别了玩手机,减少了看电视的时间,这里成了孩子们精神情感和愿望的理想“学校”。据了解,自2017年“童伴之家”项目落地从江以来,已在全县10个村共开展儿童服务工作27370人次,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健康成长问题。福泉市龙昌镇长冲社区“童伴之家”的童伴妈妈正在带孩子包粽子,负责人表示:“童伴之家通过活动教育孩子,帮助了需要帮助的孩子,就像帮助自己一样开心,每次看到孩子们因为我的引导和帮助有所好转,我感到特别欣慰,让爱填满自己的心灵是我的梦想”。

      “童伴之家”只是贵州省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一个缩影,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党委、政府、社会的温暖。近年来,贵州全力筑牢儿童之家阵地7162个,“童伴之家”(童伴之家)成为了托起孩子精神情感和愿望之塔,成为他们快乐成长的“家”。

      童伴妈妈潘启凤正在和小琪读绘本。

    兜牢儿童“保护网”,儿童康复院为孩子健康护航

      “这里是我的家,我们在这里长大的,在这里我们很开心”,这是福泉市康复院在孤残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福泉市康复医院于2018年投入运行,设置床位100张,目前开放床位80张(分为成人和儿童康复病房),各种康复设备、设施能基本满足康复诊断、评定、功能训练。该院被省、州残联评定为“残疾人定点康复机构”、黔南州州级“医教结合”示范点,可开展智力、肢体、自闭症及肢体矫形手术;2020年通过验收成为全省县市级首家康复质量控制中心。福泉市康复院创新“医中有教、教里融医、医为教用、教需医辅”的“医教结合”康复模式,特殊教育与康复医学的相互整合,充分地调动教育与医学两方面的资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切实提升异常行为矫正的康复服务水平,达到对异常行为儿童实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康复的目的。“医教结合”开展以来,康复特殊学校的儿童60余人,长期来康复约30余人,通过“医教结合、智能康复”项目,实现康复对象独立生活、回归社会。

      凯里市彩虹社工孩子们的美术作品。

    助力实现“儿童梦”,“彩虹社工”拓宽关爱保护广度

      5月26日上午10点,凯里市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彩虹姐姐”周宇虹正在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参加国际救助儿童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组织的“强制报告实务案例线上研讨会”,交流彩虹社工工作经验,“我们彩虹社工坚持‘尊重、保护、参与、合作’的理念,主要服务于辖区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近年来,我们在参与强制介入、评估和培训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努力。”位于凯里市上马石社区的凯里市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6年8月在凯里市民政局登记注册成立,是黔东南州第一家专业社工机构,现机构有35名全职工作人员,含志愿者等兼职人员共计70余人。彩虹社工秉承助人自助的专业服务理念,以项目为支撑,以社区为平台,以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和未成年人保护为主要服务内容,共计开展各类服务活动618余场,一对一个案跟进58 例,开展各类专业培训178期,招募志愿者3181人次,儿童累计受益96754 人次。彩虹社工以项目为抓手,积极申请资金支持;创新建立社区彩虹儿童之家,整合资源优化运营管理机制;开展“情暖童心”关爱农民工子女、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展易地扶贫移民搬迁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彩虹社工还通过搭建 “三社联动”机制,营造社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氛围,通过“新市民·追梦桥”平台,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所有搬迁家庭。由于积极奉献社会,彩虹社工曾获得“贵州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善行贵州.品牌公益项目”“贵州省最佳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荣誉称号。近年来,贵州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儿童福利事业,指导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支持引导和培育儿童类社会组织、招募志愿者或发动其他社会力量参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服务保障工作,并为其开展工作提供便利。通过实施“三区计划”“牵手工程”“社工黔行”等项目,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孵化儿童事务社工,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情感抚慰等专业服务,培养儿童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整合城乡社区设施资源,通过购买服务、业务指导、提供工作场所等方式,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广泛参与儿童福利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公益慈善力量献爱心、做奉献提供平台。

      福泉市康复院护工正在给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原文链接:http://mzt.guizhou.gov.cn/xwzx/mzyw/202106/t20210602_68383185.html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