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建设

    解读《宜宾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

    来源:四川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1-06-25

      

        

      近日,经市政府同意,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宜保组〔2021〕1号,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这是我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决策部署的重要工作举措,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推动全市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救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增进民生福祉、加强民生兜底保障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近年来,在省、市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社会救助工作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在保障基本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新时代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与困难群众多样化的救助需求相比,我市社会救助工作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需对有关制度进行改革完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20〕18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川委办〔2020〕24号)要求,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救助需求,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精神,市民政局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牵头起草了《若干措施》,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报经市政府同意,于6月16日以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名义正式印发。

      《若干措施》起草过程中,注重把握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既贯彻中省文件精神又体现宜宾特色,既立足当前又展望长远,着力构建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回应近年来社会救助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力求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系统梳理我市近年来的有益经验做法,将行之有效的创新实践固化为制度设计,持续推动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在全面贯彻落实中省文件精神基础上,围绕构建“8+N+1”社会救助体系,结合我市正在做、将要做和上级肯定的创新性做法,着眼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对各项政策进行了细化和实化,共提出8个方面33项改革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兜底织网,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在制度建设上,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以专项救助为支撑、以关爱帮扶为延伸、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分层分类、城乡统筹、兜底保障功能有效发挥且具有宜宾特色的救助制度体系;在救助方式上,积极推广“资金+物资+服务”救助模式,实现从关注困难群众物质需求向注重物质与精神需求的转变;在救助发展上,着力推进制度、机制、管理、服务城乡统筹,加快实现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

      二是坚持开拓创新,提出前瞻性实效性强的改革举措。在做好原有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基本生活救助对象范围;在完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基础上,要求完善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体系,统筹做好困难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老党员、退役军人、城镇职工等困难对象的救助帮扶和关爱服务工作,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与其他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使专项社会救助内容更加丰富。

      三是坚持救急解难,帮助受困群众摆脱生活困境。进一步畅通急难救助渠道,细化临时救助措施,创新救助方式,切实发挥“救急难”作用;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强化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急难救助,确保受困群众能够得到周急之助。

      四是坚持便民高效,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效能。统筹建设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一网通办”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并辅助开发社会救助工作APP、微信公众号,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深化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全域推进部分社会救助事项确认权委托下放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执行;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和监测预警工作,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有效转变;加强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拓展社会救助申请受理渠道,推动救助服务管理转型升级,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救助服务。

      五是坚持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特殊优势。鼓励和支持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培育发展社会救助领域社工专业力量,着力加强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工作。同时,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充实基层力量、强化监督问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原文链接:http://mzt.sc.gov.cn/scmzt/dfmz/2021/6/25/2efbec4e0c70489a8cd6214e1f58aa63.shtml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