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生关注

    南京“住宅式墓地”整治成效与启示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作者:佚名时间:2021-07-20

      刘振杰

      针对“住宅式墓地”这一殡葬领域难题,江苏省南京市按照“规划先行、拆建并举、疏堵结合、稳妥推进”的原则,聚焦问题抓整改,全力以赴补短板,取得了良好成效,既保障了群众“逝有所安”,又确保了整治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整治措施

      坚持稳妥推进。针对私自占用耕地林地、破坏生态环境、社会反响强烈的“住宅式墓地”问题,南京市及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明确提出“三个绝不能”(绝不能漏报、绝不能有新的发生、绝不能有盲区)的工作要求。各区建立党政负责人“双签字”制度和村(居)书记、主任“双约谈”机制,确保整治责任落实到位。发挥党员、干部、乡贤等人群的威信作用,成立临时党支部和群众工作组,主动上门了解群众需求,最大限度赢得群众理解支持。坚持“先签后拆”“先建后迁”,定人定岗定户对接,做好骨灰格位分配、仪式设计等工作,确保环节衔接到位,过程安全有序。

      坚持规划引领。协调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将公益性公墓、殡仪馆等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引导解决殡葬设施选址及用地问题,有效保障殡葬用地规划空间需求。按照全市所有涉农街镇至少有一座骨灰堂的目标要求,结合当地民风民俗、乡土建筑风格,新建改扩建、升级改造了一批公益性骨灰堂等殡葬服务设施,且所有格位免费存放,全力保障群众基本殡葬服务需求。

      创新工作方法。运用卫星图片、遥感技术等手段,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确保摸排和整治工作数据实、信息准、台账清。创新设计骨灰安放、追思祭扫等仪式流程,突出文化蕴含和文化表达。开发智能系统,实时掌握骨灰堂日常管理服务情况,实现格位选取、网上祭扫、数据分析等综合功能,实现骨灰流向“闭环管理”。首创集体树葬、3D生态云葬等节地生态葬式,骨灰撒江、鲜花祭祀、网络祭奠、集体公祭等文明方式已渐成主流。在全市679个村、涉农社区成立682个红白理事会,营造生态文明殡葬良好氛围。

      持续深化整治。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殡葬改革工作联席会议,把“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覆盖率100%”等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将殡葬改革工作纳入村(居)委会千分制考核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在尊重本地丧葬习俗的基础上,采取“去坟头、降墓碑、补绿化”方式,清理整治农村散埋乱葬的坟墓。

      初步成效

      耕地林地功能得到较快恢复。通过全方位梳理,对排查出的688座“住宅式墓地”全部拆除,8451具骨灰全部安置到位,腾退土地31.5亩。通过举一反三,整治超标准墓穴8412座、农村散坟41380座,平迁坟占地面积511.94亩。目前,这些违规墓地所占用的土地,全部恢复原有功能,整治现场已经成为新时代移风易俗示范点。

      群众基本殡葬需求得到满足。借助这次整治的东风,在“住宅式墓地”事发地高庙村,仅用19天时间就建成了一座功能完善的纪念堂。整个浦口区用时55天,建成了7座公益性骨灰堂。全市共投入7.82亿元,新改扩建57座公益性骨灰堂。“以前,我们觉得公墓位置比较远,悼念亲人很不方便。现在政府帮我们建了纪念堂,既省钱又方便,确实为子孙后代做了一件大好事。”浦口区星甸街道高店村村民王先生说。

      群众从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通过大力推行惠民殡葬,对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实行免费,覆盖面已经实现由低收入人群逐步向所有辖区居民转变。出台免除殡葬基本服务、集中守灵和江葬江祭费用实施办法,实现基本殡葬服务项目政府兜底。2019年,全市基本丧葬费用减免1662.2万元,惠及群众14167人;生态葬减免41.6万元,惠及653人;集中守灵惠民减免163万元,惠及815户。

      南京市“住宅式墓地”整治之后,江苏省民政厅借势发力,提请省委、省政府将乡镇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建设纳入补短板强弱项任务清单,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中专门明确“逝有所安”内容,全省实现了乡镇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全覆盖,殡葬设施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在全省范围内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全省90%以上的村和涉农社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各地普遍将移风易俗和葬俗改革纳入村规民约,丧葬领域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思考与建议

      殡葬改革事关国计民生和百姓福祉,事关老百姓百年之后能否“逝有所安”,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此次墓地整治涉及上万个家庭,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如此巨量工作,获得了群众广泛支持。特别是在整治工作中,注重源头治理,注重疏堵结合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其经验做法值得思考借鉴。

      强化殡葬公益属性。通过坚持民生导向,保障基本殡葬服务需求,将现行殡葬惠民政策对象扩展到辖区所有居民,逐步实现基本殡葬服务的普惠性、均等化、品质化。尽量缩小服务半径,方便群众安葬祭扫,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加快建设公益性骨灰堂等殡葬设施,着力解决当前殡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探索建立城市公益性公墓,所需经费由政府财政支付或者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切实减轻群众治丧负担。保障殡葬用地指标,将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有效保障新增殡葬设施建设用地需求,确保各殡葬设施详规真正落地。

      完善殡葬工作政策配套。推进地方相关立法,制定出台更加适合当地风俗习惯的配套政策。将农村丧俗改革的内容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扩展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殡葬文化和生命文化教育。制定殡葬服务礼仪行业标准,适当保留生命中的合理仪式,在入殓、守灵、告别、祭祀等丧葬礼仪方面有所传承,充分尊重生命,维护逝者尊严。

      完善奖励补贴机制。探索并加快推广由“逝后奖补”转变为“生前享有”的做法,凡自愿接受生态葬并签署协议的,可在生前享受按月奖励。建立统一的纪念设施,利用重要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祭扫活动。建立环保殡葬用品补贴制度,对带头推行可降解环保用品的殡葬服务单位或使用者亲属,给予适当奖补。

      推进殡葬生态文明建设。“住宅式墓地”反映了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短板和不足,但群众治丧观念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对此,南京市将丧葬礼俗改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把移风易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群众坚决抵制歪风陋俗和封建迷信,抵制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积极倡导厚养礼葬、生态安葬、低碳祭扫、文明治丧。坚持“魂系生态、绿荫后人”的绿色安葬理念,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坟墓生态化改造为突破口,将殡葬改革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提升有效结合起来,将革陋俗、树新风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行动自觉,逐渐形成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和谐景象。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7.20)

      


    原文链接:http://www.mca.gov.cn/article/xw/mtbd/202107/20210700035432.shtml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