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政资讯

    对标学习沪苏浙“五四三二一”——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实现“安徽震撼”

    来源:安徽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1-08-12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安徽工作》期刊、民政部《中国民政》杂志先后刊发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冬云关于对标学习沪苏浙思考认识的署名文章。现全文转载如下:

      

      

      对标学习沪苏浙“五四三二一”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实现“安徽震撼”

      

      基于从事民政工作和曾经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经历,结合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沪苏浙实地考察学习,对标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争做优等生的目标要求,形成了“五四三二一”的几点思考与认识。

      第一,拥有“五态”。

      心态。谦虚与自信并重,有学人之长的谦虚心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沪苏浙国际化的发展视野、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精细专业的发展措施,无论是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是具体到民政事业发展,都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对标学习,我们必须清醒认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客观研判自身的发展阶段和落差,潜心学习沪苏浙的理念、思路和方法,结合自身实际学以致用。有奋发有为的自信心态。“信心比黄金重要”。去年,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建设支持政策,创新培育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上海计划在虹桥商务区打造康复辅具产业园、常州打造西太湖康复辅助器具园中园,以及调研中看到的一只仿生手售价12万元,让我们看到了康复辅具市场的广阔前景,看到了我省创新发展这一产业的思路是正确的。近期,省民政厅积极争取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中心在合肥设立研究院,推荐芜湖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康复辅助器具创新试点,让我们看到了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作为长三角的重要一“角”,作为全国新兴的工业和科技大省,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应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观望不如起而行之,努力将发展落差转变为发展空间,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步伐”。

      状态。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奋发状态,永葆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悉数上海的发展历程,从建立工业、科学技术两大基地,到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从“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国家战略地位,到承担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中央不断给予上海承担国家战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使命任务,看中的正是上海不辱使命的责任心、勇挑重担的事业心、干事创业的进取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处理青田县滩坑水电站移民事件,召开专题会议强调,事关五万群众的脱贫大事,项目要继续上、工作要细致做、移民必须安置好。参加会议的几位同志说,当时他们认为肯定会被批评一通,项目也得停下来,根本没想到总书记会这样担责。总书记砥砺前行的领导风范,体现的是责任担当。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民政人更要敢于担责、敢想敢做、敢为人先。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积极争取国家和长三角将更多的试点示范放在安徽,同时发挥自身区位、科教、康养、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着手打造合芜蚌智慧养老和康复辅助器具产学研基地、长三角康养基地、长三角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输出基地等。

      业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开放交融的业态。长期以来,民政部门在工作理念上,习惯于老弱病残服务者的传统角色,还缺乏行业管理的思路;习惯要钱发钱的工作模式,还缺乏成本效益的概念;习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保守思想,还缺乏造势成事的气魄。民政事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工作定位上,要拓展传统的“兜底性、保基本”职能,将民政工作上升为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根基的政治工作、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社会保障工作、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经济工作等,从政治、经济、民生多个维度,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思路方法上,要有跨界思维、开放交融。如养老服务工作,新一轮机构改革后,省委省政府将养老服务发展的重任交予民政部门,我们不能仅仅着力于养老事业发展,也应积极引导养老产业发展,用经济工作的思维和方法,抓住养老服务产业链的上游,如率先在长三角打造养老服务标准制定中心、养老服务产品检测和研发中心、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中心等。

      固态。目标坚定、凝心聚神、持之以恒的固态。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对安徽提出了“两个坚持”、“两个更大”的要求,为全省明确了新阶段发展目标。就民政部门来说,就是要坚定不移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围绕目标,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看准了就去做,做就要做到底。时刻保持“行百里路半九十”的清醒认知,对标沪苏浙,越是有差距、有困难,越要坚持不懈。拿出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积小胜为大胜,最终从点的突破推动面的进展,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实现更大作为。

      稳态。谋定而后动、善于踱方步,稳中求进、稳健扎实。要营造干事创业的稳态强磁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发展要素的稳定供给。沪苏浙对于重点民生工作的推进,基本做到了思路成熟定型、政策稳定持续,虽然会有一些微调和改进,但总的不折腾、不反复。如上海市聚焦失能失智刚需老人,稳步打造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南京市立足“9073”的养老服务需求格局,持续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学习沪苏浙,无论是养老服务,还是其他民政工作,都需要更为成熟定型的发展思路和稳定的政策输出,可以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但必须少些反复、少些折腾,更不能抓了这头丢了那头。

      第二,促进“四联”。

      联合。促进机制和政策联合协同,推动要素在长三角地区自由流动。上海市为缓解大城市养老压力,对在我省建设异地养老基地表达了强烈意愿。但在实际推进中,还存在现实的行政壁垒和政策制约。如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如何在安徽实现结算、收住上海户籍老年人的床位运营补贴由谁支付等等,不破解这些协同机制上的难题,很多合作愿景和项目难以真正落地。未来,我省在深化与沪苏浙的民政领域合作中,在规划布局、政策支持、监管联动、标准研贯等环节,要建立起有效的协同和互认机制,促进资金、项目、人才等在长三角地区自由流动、高效配置。

      联手。联手打造一批大手笔的示范园区、大型投资建设项目,彰显发展成效、提升影响力。要提升长三角一体化的影响力,必须联手打造一批合作区、示范园区、大型项目,让一体化更加具体化、项目化,让发展成效看在眼里、落在实处。当前,省委省政府正在部署推进“五个区块链接”,于民政领域来说,也是大有可为。如在养老领域,可以将安徽定位为长三角的后花园,四地联手打造一批大型旅居康养项目,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提供旅居养老服务;可以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中,四地发挥各自优势,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有定位、优势互补,努力将长三角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康复辅助器具产学研用基地。

      联系。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机制,推动决策共商、工作交流和情感沟通。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完善对标学习沪苏浙常态化机制,很有必要,一方面是推动工作的交流与协商,另一方面也增进感情和共识。此前,三省一市民政部门已建立了长三角民政论坛,未来,我们还将在养老、康复辅具产业、社会治理、社会救助等专项业务上,推动机制共建、工作共推、成果共享。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协会作用,主动联系沪苏浙的安徽企业家、行业领军人物和专家,回皖投资创业。

      联办。联办一批知晓度高、专业性强、影响力广泛的大型论坛、博览会,打造长三角“名片”。长三角地区拥有进博会(上海)、上交会(上海)、义博会(义乌)、中东欧博览会(宁波)等国际性大型博览会,云集浦江创新论坛、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等国家部委级高端论坛,具备汇聚智慧与资源的高端平台。未来的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我省应积极借助这些全国性、国际化的展会和论坛资源,加大安徽对外的宣传推介和合作共商力度,同时世界制造业大会等也可以和沪苏浙共同协办。民政领域,将继续联办好长三角民政论坛,力争将论坛办成全国民政系统思想汇集、理念创新、工作对接的国家级平台。此外,目前三省一市都各自举办了老博会,未来应探索整合展会资源,实现一个展会、四地联办,统一招展、统一宣传,持续扩大知晓度和影响力。

      第三,用好“三手”。

      手气。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用好“势”的赋能。手气不可多得、机遇不可错过,当历史的进程来到紧要处,能否洞察大势、把握机遇、走好关键几步,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前途。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当前,省委省政府作出重要决策,全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聚焦“三大使命要求”、聚焦“五个区块链接”、聚焦“五共基本原则”,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民政部门也要着眼“五共”中的“民生共享”,推进高品质养老、殡葬、康复等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行业管理风险联防联控;还要着眼“五共”中的“协调共进”,通过区划调整焕发新活力,推动全省实施新一轮“四创一建”,助力打造一批比肩苏浙的现代化城市。

      手段。就是打法,讲究的是正确的思想方法、科学的工作方法。在思想方法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上海市一位老伯从无障碍坡道滑倒,黄埔区建管委在接到坡道改造的建议电话后,4天后完成了坡道改造,并人性化地邀请残障人士进行了现场体验。“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一件小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上海“高效政府”的效率,更看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市治理理念。无论是经济工作,还是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只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工作的出发点,就会不断优化政策设计、细化改进措施,发挥最大的政策效益。在工作方法上系统精准。沪苏浙在民政政策拟定、服务设施布局、服务项目设计等方面,系统协同、精细精准的工作方法贯穿始终。如上海市在养老服务工作中,基本形成了老年人需求评估结果与服务供给相挂钩、公办民办相补充、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补供方与补需方相衔接的相对系统完备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上海、江苏两地围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在打造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的同时,延伸打造服务链,通过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康复辅具租赁平台、对租赁对象给予补贴等方式,在需求端做文章,供需两端发力,推动产业发展。

      手艺。“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有实现更大作为的手艺,不断增强自身本领。把对标学习沪苏浙作为对民政部门能力建设的试金石,着力从作风锤炼、知识储备、执行力、专业化等方面,全面提升把握机遇的能力。在作风上,锤炼干部队伍担当作为、扎实稳健;在知识储备上,推动民政干部知识更新、头脑风暴,尤其在发展养老服务业、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等工作中,要培养干部的经济视野和思维,进行相应的人才储备;在执行力上,要讲究效率和成果转化能力;在专业化上,通过构建标准体系、建立人才评价机制等方式,将“三天无外行、三十年无内行”的传统民政,逐步塑造为拥有专业水准和行业高度的现代民政。

      第四,搭建“二台”。

      舞台。深耕长三角,在一体化舞台展示安徽胸怀、安徽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舞台,是一个对标国内国际最高标准的大舞台。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为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按下了“快进键”,让我们在一体化舞台上的角色从“积极参与”转变为“深度融合”。我们应适应新的角色定位,主动、坚定、全面、系统接轨沪苏浙。各级民政部门也要向最好的老师学习,向最高的标准看齐,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系统精细的工作方法,锤炼改革创新的魄力胆识,力求基本民生保障提标扩面、基层社会治理精细稳固、基本社会服务均等高效,在一体化的舞台上向全国展示安徽民政发展成绩。    

      平台。为各类主体搭建沟通交流、供需对接的平台,为人民群众搭建实现美好生活的平台。4月7日,上海举办全球投资促进大会,216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达4898亿元,彰显上海招商引资的高度和决心。上海高规格打造全球招商顶级“朋友圈”,汇集一流资源和大咖,加快带动长三角更高水平发展。坚持上海龙头引领,我省要主动作为、善于借力上海高端平台,携手苏浙打造区域特色平台,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民政部门也将聚焦民生领域,加强与沪苏浙的对接,立足长三角,打造面向全国的沟通交流、供需对接、资源汇集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实现部门作为,更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景。

      第五,实现“一标”。

      聚焦光荣使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展示更大作为,实现“安徽震撼”。从30年前呼应浦东开发开放推动皖江开发,到21世纪开局实施巩固产业基础的861行动,再到“十二五”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十三五”实施五大发展行动、建设三个强省美好安徽,到如今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安徽既有历史耐心,又有只争朝夕的干劲。融入长三角,与沪苏浙连为一体后,安徽东向广阔的西太平洋,西靠雄厚的欧亚大陆,承东启西、左右逢源,发展优势将进一步彰显。17年前的2004年,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师谢国忠,在考察了安徽、江西等中部省份后,撰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调查报告——《明天的太阳从安徽江西升起》,预言安徽将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新的重要产业和出口基地。预言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伟大的时代感召伟大的作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奋发有为,安徽一定会从长三角的旁听生、插班生、后进生,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优等生!一定会不断实现“安徽震撼”,而绝不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安徽遗憾”!光荣属于伟大的时代、属于6100万安徽人民!


    原文链接:http://mz.ah.gov.cn/xwzx/mzyw/120516791.html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