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考察,在南通博物苑考察调研时,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称赞其“帮助群众,造福乡梓,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并强调“民营企业家富起来以后,要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同年7月,在全国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张謇等企业家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指出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正所谓“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不仅是对张謇先生的赞扬、对企业家的希望,也为江苏慈善工作者学习弘扬张謇精神,做好新时代的慈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学习张謇先生的家国情怀,“厚植家国情怀,士负国家之责”,做好新时代的慈善工作要牢记“国之大者”。
“士负国家之责”贯穿张謇一生,是其全部实践活动的中心点和出发点。生活在风云激荡、民族危亡的时代,张謇从未放弃救国之探索。他在南通建纱厂、开垦牧、办教育、兴公益。在记录沿海垦牧历史的《垦牧乡志》中,张謇用“士负国家之责,必自其乡里始”这句话,表露了自己的报国之情怀。张謇先生深沉的爱国情怀,至今仍激荡人心,激励我们这一代慈善人永续前行。
今天的慈善事业厚植家国情怀,就是要上为党和国家分忧,下为困难群众解愁。党和国家对慈善事业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慈善事业多次作出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分别对慈善事业在实现中国之治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如何发挥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实业的规模,张謇的眼光决定了他的事业能走多远。张謇的理念和眼光对我们做好新时代的慈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的慈善事业厚植家国情怀,就要牢记“国之大者”,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开创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几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苏省慈善总会围绕“慈善精准扶贫”,每年做几件实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联合驻苏央企开展“慈善精准扶贫”三年行动;与保险公司合作实施“慈善精准扶贫大病保险项目”,对贫困家庭重病患者的医药费用个人自付部分进行再救助;与省残联、省农垦集团等单位共同出资9000多万元,实施“光伏助残项目”,为贫困片区500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实施“光彩慈善安居工程”,与省工商联、省光彩基金会等一起,为重点贫困家庭改造危旧住房;在全省推行“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实现民政兜底救助和慈善急难救助补充的有机结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富民强村、乡村振兴提供保障;与相关部门一道开展救助贫困孤儿行动,实施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救助项目、“情暖江苏”慰问特困家庭活动、 “慈善一日捐、助力精准扶贫”活动等。
省委书记、省长以及分管省领导连续两年对慈善工作作出批示,充分肯定省慈善总会在救助因病致贫特困群众、推进全省精准扶贫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学习张謇先生的企业责任担当,“实业行善”“财为天下”,有实力的企业拥有现在,有善心的企业拥有未来。
百余年前,面对民生凋敝的社会现状,张謇深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应尽自己之所能,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他一生创办了数十家企业,广为人知的“大生纱厂”,其名源自《易经》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
“实业行善”“财为天下”是张謇先生毕生的追求。他以实业反哺社会,造福对象从普通百姓到困难群体,购置领域从生活物资到文体设施,关注区域从城区市镇到滨海滩涂,到他去世前,仅大生一厂为企业和公益事业的垫款就达70多万两白银。
企业义利并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张謇精神的体现。有人说,企业家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以赢利为目的,被称为资本家;第二重境界,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自觉承担起各种社会责任,被称为“责任企业”;第三重境界,也是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做慈善事业。张謇先生实现了企业家的最高境界。
可以说,有实力的企业拥有现在,有善心的企业拥有未来!
学习张謇先生的人本意识,“仁爱济人”“人道感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至上”作为慈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综观张謇的慈善理念,我们发现,“人本意识”是其重要的内容,提倡“仁爱济人”“慈善为本”。
当前全党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最大的底气。慈善事业是人类最无私、最纯洁的事业之一,蕴含着利他主义、扶危济困、慈幼尊老、回报社会等高尚精神元素。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精神,把“人民至上”作为慈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慈善工作者要有人民情怀,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恪守慈心为民、扶贫济困的宗旨有机结合起来,永远不忘慈善为民初心,勇于担当慈善救助使命,心中永远装着困难群众,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困难群众,把服务困难群众、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不断升华慈善人的人生境界 。
“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仁爱精神”的核心是“善”。张謇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慈善史绩,善行不仅是个人精神的升华,更是社会风尚的体现。现代慈善应该是一项让捐赠者、参与者以及受助者都有尊严的事业。
学习张謇先生的创新精神,“创时代之先,领风气之新”,推动现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张謇不仅以毕生之力兴实业做慈善,更让人钦佩的还在于其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张謇以领先的世界文化变革旧有的封建文化,他在办实业的同时传播新文化,在做慈善的同时创新慈善理念。今天,我们要学习张謇的创新精神,为现代慈善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现代慈善事业已进入大众化、法治化、数字化的新时代。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技术快速发展,降低了慈善募捐的成本,缩短了募捐时间。通过移动终端开展慈善募捐、慈善宣传等活动,是精英慈善走向大众慈善的一个重要渠道。根据腾讯的一项统计显示,在开展“99公益日”的六年时间里,平均每笔捐赠金额在逐步降低,但参与人数在逐年增多,总的捐赠金额在不断扩大。近年来,江苏不断创新募捐方式,“互联网+慈善”步伐加快。
学习张謇创新精神,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这一代慈善人的责任。我们曾提出做好江苏慈善工作的“五个创新”要求:一是加大救助力度,“帮特困、助急难,慈善再救助”项目要有新亮点;二是顺应时代要求,网络募捐要有新成效;三是加强导向引领,慈善文化宣传要有新举措;四是彰显江苏担当,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要有新作为;五是强化内部管理,自身能力建设要有新提升。当前,全省各级慈善组织正根据“五个创新”要求,扎实工作,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各种平台,创新优化机制,开创江苏慈善工作的新局面。
张謇先生生前曾说过,“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如今,张謇先生虽然已离开我们近百年,但他实业报国、兴办慈善的精神品格却延续至今,“与草木同生”。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慈善事业不断发展进步、造福人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