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和老年人口较多的省份。10月13日,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江苏将打造供给高质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质的“苏适养老”,聚焦构建 “五大体系”,设置10项重点工程,努力让广大老年人在“十四五”时期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有保障、满意度更可持续。
打造“苏适养老”品牌
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沙维伟介绍,江苏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和老年人口较多的省份,“七普”数据显示,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50.5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72.7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21.84%和16.2%,分别较全国高出3.14和2.7个百分点。
“十三五”以来,全省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出台全国首部综合性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省级财政累计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42.2亿元,带动市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30亿元以上,并将养老服务纳入省级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全省共建成各类养老床位74.3万张,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较“十二五”末分别增加16.3万张、4.8张。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省要打造“苏适养老”服务品牌。“可以说,‘苏适养老’是我省‘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发展的鲜明特色和主打品牌。” 沙维伟介绍说,《规划》紧紧围绕打造“苏适养老”,聚焦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服务供给体系、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体系、养老服务要素支撑体系以及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应急体系等“五大体系”,全方位、多层次提升江苏养老服务整体发展水平。
发展普惠养老服务
《规划》提出,通过强化家庭养老服务支撑作用、健全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优化调整养老机构功能结构、全面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和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等方式,推动“原居享老”“社区安老”“机构托老”融合式发展,实现养老服务供给多元多样、精细精准,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居家养老一直是民生关注的热点,今后老年人能享受哪些居家养老服务?《规划》提出,将聚焦满足长期居家的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卫生保健等服务需求,引导各地探索设置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健全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设置标准和上门照护服务标准。推进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改造对象拓展至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高龄、部分失能和残疾老年人家庭。到2025年,全省新增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家庭10万户。
社区也将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养老服务。“十四五”时期,新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100%,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未达标的通过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配齐。以“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规划单位,指导各地加强城市街道层面养老服务设施规划。依托辖区内养老机构以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省所有城市街道至少建成一所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并明确空间布局和设备配置要求,实现城市养老服务的有效覆盖。
壮大“银发经济”规模
在发展原则上,《规划》明确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投身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发挥市场配置非基本养老服务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供给保障。在发展内容上,围绕培育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提升养老服务消费能力和壮大养老服务新业态,鼓励各行各业与养老服务实现融合发展,进一步彰显了“银发经济”对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优化调整经济结构、保障促进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
《规划》明确提出要壮大银发经济产业规模。实施“养老服务+”行动,促进养老服务与先进制造、建筑设计、信息通信、健康养生、文化旅游、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同时,推动专业化养老服务产品生产研发基地建设,“十四五”时期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和聚集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聚力破解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难题,重点支持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数码手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科技产品,满足老年人智能消费新需求。
《规划》还提出开展养老服务产业扶持发展工程,对养老服务企业发展给予扶持。建立省、市两级养老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储备库,完善对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机构的奖励支持政策。开展“江苏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评选,促进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化发展,“十四五”时期培育65家以上“江苏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并择优纳入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政策支持范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