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政资讯

    从长计议:全国多地发布养老服务发展规划

    来源:州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1-10-16

      国务院通过“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动扩内需、促转型、增后劲  

      9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定合理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审议通过“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动扩内需、促转型、增后劲。  

      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科学布局和推进建设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一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家骨干网和城域网协同扩容,开展千兆光网提速改造。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完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泛在协同的物联网。二要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打造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融通创新。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建设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民生基础设施。三要推动大学、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等深度融合,增强高水平交叉前沿性研究能力。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建设开放式、专业化众创空间,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要鼓励多元投入、推进开放合作。支持民营和境外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参与相关国际规则标准制定。五要建立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十四五”国家将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在“十四五”国家将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民政部门还要从养老服务设施等三个方面继续努力。在“十四五”国家将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民政部门还要从三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在养老服务设施上,我们要在城市地区建立“15分钟圈”的养老服务圈。在农村要建立县、乡、村三级的养老服务网络。在丰富服务方式上,除了要规范和继续推广相对比较成熟的家庭养老床位、农村互助幸福院、老年饭桌、居家养老的适老化改造,这些相对比较成熟,我们要推广,要使它逐步全覆盖。同时,还要创新新的方法,比如时间银行、智慧养老、养老顾问等等。在养老服务平台上,我们立足于建立区县街道、乡两级的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要发挥综合养老服务的功能,它更是养老的需求和养老的供给对接平台,类似于客服中心。

      《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1-2035)》: 到2035年养老服务规划成什么样  

      《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1-2035)》(简称《规划》)近期发布,《规划》围绕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及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建设目标,坚持老残儿一体发展原则,全面建成全面覆盖、城乡统筹、独具北京特色的“三边四级”精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到2025年,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5.3万张,千人常住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7张,建成并运营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8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200个。建立起与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城乡一体的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均衡布局,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全覆盖,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和市区养老服务联动支援机制不断推进,京津冀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深化拓展。  

      到2035年,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21.6万张,千人养老床位数达到9.5张,建成并运营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38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总量不少于1600个。全面建立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和市区养老服务联动支援机制,失能失智老年人90%以上可获得优质高效的长期照护服务,老年人可享受便捷可及、品质较高的养老服务。  

      规划对象是哪些人?《规划》人群覆盖全市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常住老年人、60周岁以下残疾人和18周岁以下困境儿童以及其他有照护需求的特殊群体。为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中有长期持续照护需求的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规划养老床位。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保障能力,针对本市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常住老年人,划分以下三类人群为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具有本市户籍的城市特困人员(原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特困人员(原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城乡特困老年人托底保障群体。低保或低收入家庭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等困境保障群体失能、失智、重度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重点保障群体。  

      如何完善精准养老服务体系?确定“家庭基础、社会参与、市场主体、政府兜底”养老责任模式。明确“市级示范引领、区级补充指导、街乡镇区域保障、社区村精准服务”四级功能。通过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区域服务资源协同建设“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将养老机构的服务逐步延伸至居家社区,社区助餐、助洁、助浴、助行等服务将全面覆盖。对住宅公共设施、商场、公园、景区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进行无障碍设计与改造,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多种形式的助老惠老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多,使养老服务易获得、可支付,更加舒心、便利、多元。鼓励符合老年人、残障人士、儿童等需要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设施复合建设,共享部分服务功能,提高设施使用效率。

      如何保障养老服务空间供给?以各级政府承担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责任为切入点,聚焦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坚持养老服务的公益属性。为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就近提供集中照护服务的,供地采用行政划拨方式;为非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实行低成本供应土地。坚持养老服务设施“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现状养老服务设施与规划存在重大冲突的,应至少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区域规划综合实施方案中优先落实养老服务设施新点位后再调整,一般应先落点、再建设、最后拆除。

      养老床位有哪些选择?打造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让所有基本养老服务对象以及其他老年人可在常住的街乡镇获得基本养老服务。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可就近选择养老服务设施,获取在其所属街乡镇的养老床位,获得便捷、专业的临时托养或长期照护服务,满足就近养老服务需求。推进城郊养老服务协作体,通过区域协作,解决核心城区空间不足的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推动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体,让老年人在环北京周边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按自身需求、喜好选择合适的养老机构,享受舒适、宁静、专业的养老服务。

      如何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倡导积极的养老理念和养老方式,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引导老年人树立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消费观念。优化适老居住环境,鼓励发展老年人紧急呼叫产品与服务,鼓励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等设施设备。逐步实施针对特殊老年人的既有住房适老化改造,以缓解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不适应,增强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和科学性。普及公共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加强对超市、公园、景区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与改造,重点对坡道、楼梯、电梯、扶手等进行改造,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创建国际一流老年宜居环境,健全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如何培育养老服务产业?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促进养老服务消费,使社会力量逐步成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发挥北京不同区域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康复辅具产业。构建专业化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推进智慧养老,统筹汇聚社会企业和服务商,形成特色优势明显的养老服务产业格局。全面推行老年人巡视探访,建立“养老服务顾问”制度,探索实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

      江苏“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发布:  

      推动多层次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  

      10月13日上午,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江苏养老服务“十四五”规划。江苏1850万老人开启“苏适养老”新篇章。规划明确要求:推动多层次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增加护理型养老床位供给,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进一步健全老年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长期护理支付能力。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完善保费筹集、评价评估、支付标准、监督管理等政策制度。整合高龄津贴、护理服务补贴等老年人福利政策,集中补贴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费用,并做好与残疾人两项补贴、社会救助等政策的有效衔接。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研发和提供长期照护商业保险产品,提供个性化长期照护服务。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江苏多层次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将加速,长期照护,老年护理将是江苏十四五期间最具发展潜力的服务内容之一,中健联康养研究院将于10月29-3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康养产业高级研修班,建立护理服务体系,将是此次课程的重要内容。

      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结合,全面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显著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基本保障更加有力。建立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优先将经济困难的特殊老年人群体纳入基本养老服务对象范围。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推动完善老年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相衔接的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优化特困供养机构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

      ——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提升专业化养老服务覆盖面,基本建成县(市、区)、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巩固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性地位,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普遍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让老年人享有“身边、家边、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功能结构进一步优化,护理型床位供给量质齐升,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实现高质量融合式发展。

      ——服务质量持续改善。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手段,推进养老服务智能化发展,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之间养老资源有效衔接。提升养老服务标准化发展水平,建立健全较为完备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保障养老服务质量效益。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建立一支数量充足、技术过硬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深化高层次、高技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全面建立政府管理指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加强养老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惩戒力度。提升养老服务综合监管能力,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为主要方式的监管手段。严厉打击面向老年人的非法集资、保健品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曝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件,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发挥市场配置非基本养老服务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推动强化保障和提高收入相结合,提升老年人支付能力,有效激发老年群体消费潜能。培育一批养老服务领军型企业,促进优质老年产品用品的研发、流通和销售。鼓励发展养老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养老服务与关联行业的一体融合发展。

      ——“老有颐养”初步实现。遵循适老性和老年友好型原则,完善住宅、交通、公共服务设施与环境的规划设计,保障老年群体日常生活的安全性与便利性。根据持续照料社区标准规划建设一批颐养住区,创建一批颐养城市,着力改善“老有颐养”生活条件。全社会尊老、爱老、敬老、孝老蔚然成风,为养老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山东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实施“养老+行业”行动  

      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指出,2025年年底前,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产品日益丰富,行业要素支撑不断增强,老年宜居、老年友好环境初步形成。

      1.服务设施网络更加健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街道、乡镇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100%、60%以上,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农村互助养老设施覆盖率明显提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2.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保持在100%,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并保持在60%以上,失智老年人、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农村留守老年人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面向职工和城乡居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更加完善,面向中低收入老年人的普惠养老、符合实际的互助养老全面发展,家庭养老支持措施进一步强化。

      3.服务质量安全明显提升。以信用管理为基础,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更加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化、管理信息化、队伍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强制性标准达标率达到100%,养老护理员入职培训率达到100%。

      4.产业融合发展更具活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养老与文化、教育、家政、医疗、商业、金融、保险、旅游等行业加快融合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条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服务名牌和产业集群。

      5.老年友好环境持续优化。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全面推进,敬老孝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支持老年人融入并适应智慧社会的环境更加优化,老年人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6.发展要素支撑进一步增强。养老服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规划、土地、设施、财政、税收、融资、人才、技术、标准等支持政策更加完善有力,财政投入持续加大,要素集聚效应更加明显,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浙江省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打造一批“浙江智造”知名养老自主品牌  

      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人人享有多样化、普惠型的基本养老服务,浙江特色的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高水平建设“幸福颐养标杆区”,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民生领域的“重要窗口”和国际交流重要平台。  

      ——老年福利水平明显提升。所有浙江籍失能失智老年人都得到长期照护保障。高龄津贴、百岁老人长寿保健金和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不断提高,老年优待对象扩大、更加精准。探索老年人福利政策逐步惠及常住老年人口。  

      ——城乡养老服务更加均衡。养老服务设施相对均衡覆盖,老年人不分户籍享受养老服务设施。山区、海岛等地老年人得到基本养老服务。  

      ——综合照护能力显著加强。养老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更加紧密,家庭适老化改造更加普及,综合长期照护保障政策进一步健全。  

      ——康复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理型床位达到58%,每万老年人口配有20张认知障碍床位。培育1000个康养联合体。所有护理员具备基本的康复知识,高级护理员掌握康复技能。  

      ——护理服务队伍日趋壮大。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5人。高级和技师级护理员占持证护理员的18%以上。  

      ——智慧养老服务深化拓展。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取得重大成果,“浙里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高效运行,适老化智能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智慧场景高频应用,老年人获取服务更加便利。  

      “十四五”时期浙江省养老服务主要发展指标  

        

      到2035年,所有在浙江的常住老年人口同等享受养老服务和老年福利政策,浙江特色的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

      《广东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发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等新兴业态  

      计划到2025年,全省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养老机构内护理型床位达到55%以上;全省养老机构院长和养老护理人员培训上岗率均达到100%。  

      意见稿提出,探索发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兴业态,拉长养老产业链条,丰富养老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产品和服务。  


    原文链接:http://mzt.guizhou.gov.cn/xwzx/mzyw/202110/t20211014_7088520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