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生关注

    为他们架起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桥——江苏苏州打造“1+3”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作者:佚名时间:2021-11-30

    本报记者 周冉冉

    截至2021年9月,燕子已经整整30个月没有发病了,这对于曾经因病8年足不出户的她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燕子的病名为“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症发作、又有抑郁症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而如今,她已经能与特别的“自己”和平共处。她的转变发生在接受了17个月的康复驿站服务后。

    像燕子一样的精神障碍患者在苏州有47219人。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监护难度大、家庭负担重,甚至存在一定风险。

    江苏省苏州市依托康复驿站服务阵地,打造集医疗康复服务、社区支持服务、就业指导服务于一体的“1+3”社区康复服务模式,促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与医疗救治、社会救助、长期照料、就业服务有效衔接,构建起全面康复的服务网络。

    106家康复驿站成为“1+3”社区康复服务阵地

    “燕子刚入站时,一会儿情绪高昂、兴奋活泼,一会儿又情绪低落、自怨自艾。在站里待了没几天,家属就给我们打电话,说燕子发病了要去住院。”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精神障碍康复驿站站长、明德司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明德社工)社工张欣欣全程参与了燕子的康复服务,回忆起2019年的那个春天,她很高兴燕子能在病情稳定后又回到驿站进行康复。

    这是苏州市首家通过招投标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运营的康复驿站,提供日托式服务,服务对象在每个工作日的9:00-16:00在驿站进行康复训练。由社会工作者针对每名服务对象的情况,提供身体锻炼、心理疏导、自我照料、人际交往、生活技能和工作技能培训等康复服务。

    像这样的康复驿站,苏州市已建成106家,实现了镇(街道)全覆盖。“目前,全市孵化培育了从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社会机构40余家,打造了‘一米阳光’‘浦之翼’等一批本土优质服务品牌,全市96个镇(街道)逾50%引入专业机构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据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芮静珈介绍,今年1月,市政府办公室出台《苏州市促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实施方案》,以镇(街道)为主体建设社区康复驿站,全面推进“1+3”社区康复服务模式。

    医疗康复不仅局限于驿站之内。为了更加精准地对接需求,服务范围向站外拓展,由政府引入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对社区居家的精神障碍人员,特别是一些不适合入站的服务对象,定期上门服务,站内服务项目站外均可享受。

    2020年,工业园区胜浦街道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社工事务所入驻吴淞社区康复驿站,以“浦之翼”关爱中心为平台,给辖区内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专业服务。如在中心内开设“小红花公益坊”,根据精神障碍人员自身条件,开展茶饮制作、工艺品制作等职业康复训练。

    在该站点服务范围内共有234名在册精神障碍人员,其中165人是在站点建档的精障人员,69名长期不在辖区内居住。“对于不在辖区居住的精神障碍人员,我们通过定期电话访问的形式,动态掌握他们的情况。”“浦之翼”关爱中心负责人陈玲表示,“建档人员中,不愿意或不符合到现场参加活动的,我们会派一支专门的社工队伍,上门访视,帮助康复。”

    在驿站接受康复服务后,有4名精神障碍人员病情日趋稳定,积极走出家门,成为驿站的志愿者。

    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迈出关键第一步

    自2012年受到刺激患病后,燕子有近8年的时间害怕出门,不敢说话,在家常常情绪低落,和家人也几乎没有交流。“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这是第一步。”张欣欣说。

    社工和家属建立微信沟通群,每月组织一次聚会,一方面为家属解压,另一方面寻求家属配合。同时,请家属协助服务对象回家后完成相应的“家庭作业”,如衣物收纳、 向家人表达感谢等。

    与家庭建立联系后,社工们开始鼓励燕子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当她犹豫时,帮忙推她一把;当她遇到挫折时,鼓励她再试一次;当她做成一件事时,及时给予表扬……“虽然有些紧张,但是能参与到活动中还是很开心,觉得自己不是一无是处!”一次次的团体活动让燕子变得越来越积极、开朗。

    “在康复驿站,通过‘三社联动’为患者及家庭提供政策咨询、家庭支持、喘息服务、关爱帮扶、资源协调等支持服务,提升居家照护能力;鼓励患者参与社区活动,主动融入社会。”芮静珈介绍道。

    在姑苏区桃花坞街道康复驿站中,几名精神障碍人员正专注地做着手头的工作。他们做的是一种出口东南亚的美甲工具,只需将几个部件用绳子穿好、绑住,就能完成一件。对于这样简单的工作,他们做起来却分外认真。 (下转3版)

    “这类辅助性就业,让他们有了一份工作和收入,心态、底气都不一样了。”驿站站长王良玉提起服务对象发生的变化就止不住笑意。

    他们有的以前从不出门,如今每天来驿站前跟家人说“我出去上班了”;有的过去很难与人交流,需要家人24小时照顾,如今能和大伙一起去爬山;有位精神分裂患者病了30年,如今能独立照顾有智力障碍的妻子……

    “驿站院子里种了15种蔬果,来这里活动的服务对象都参与种植劳动,这是一种有效的让他们走出家门、接触自然的方法。”王良玉说。

    相较于桃花坞街道工疗、农疗、药疗、娱疗等较为传统的办法,昆山市周市镇精神障碍康复驿站使出了“新花样”。

    周市镇康复驿站引入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根据镇域较大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站多点的运营形式,即“一个中心站+5个分站点”,有效覆盖辖区各个板块的服务对象。对辖区内200余名可接触的精神障碍人员,社工上门走访,已为134人建立走访档案。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医生综合评定及筛选,目前已开展19个个案跟踪,累计服务68人次,服务时长102小时。

    “在周市镇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项目中,建立了健康大使制度,目前总计发掘了10名健康大使,包括6名病情稳定的患者和4名家属,其中6名健康大使通过培训可独立完成上门访视服务,另有4名健康大使通过培训可协助驿站内患者俱乐部开展活动。” 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负责人韩笑纳细数可喜的变化。

    此外,社工还培养“核心”家属,鼓励他们现身说法,去帮助社区里更多有需要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同理心让他们与患者更接近。”韩笑纳说。

    做前台、进工厂、当“网红”……他们都是特别的普通人

    “我好了为什么还要服药?”同许多精神障碍患者一样,燕子起初从心理上并不接纳自己是病人且需要长期吃药。她经常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通过精神科医生的科普和药物管理,以及社工的引导,如今燕子表示,“我觉得我和患高血压、糖尿病的那些人一样,他们要长期服药,我也要长期服药,这都是正常的。”

    有了科学、积极的药物控制,燕子迈出了踏向社会的关键一步。在参与站内工作后,她主动报名参加了交通协管员工作,收入比站内工作还要高。2020年8月,燕子又主动提出要出站寻找工作。社工与其他服务对象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出站仪式。出站后,燕子成功找到了前台文员的工作。工作之余,她时常回到驿站进行同伴支持活动。

    如今,燕子已稳定就业超过一年。她觉得自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也学会了与精神障碍和平相处,与特别的“自己”和平相处。燕子希望,以后自己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在医疗康复基础上,苏州市特别重视患者家庭支持、社区人文关怀以及参与社会实践,帮助其家庭减负增能、帮助其链接社会资源提供合适就业岗位等,最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改善生活、实现价值、回归社会。太仓市、工业园区积极尝试将康复服务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已帮助86名精神障碍患者实现就业。

    在若邻生产加工外包服务(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若邻),机器开足马力印刷着护肤品促销包装盒,员工们忙着手中的工作,看不出与普通工人有什么不同。

    据若邻总经理姚熊勇介绍,公司共有80名员工,其中70人身患各类残疾。自3年前起,若邻开始雇用精神障碍人员,现在公司有3名精神障碍人员,分别在做纸盒拆除、纸盒收纳以及送饭洒扫的工作。

    “他们非常珍惜工作的机会,而我们也尽力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轻松的环境,人事部门经常和员工聊天,交流心情,解决烦恼。”姚熊勇自豪地说,公司成立10年来,有80%的员工已工作了5年以上。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安全感和归属感,也通过工作实现了个人价值。看着员工们越来越开朗,积极参与年会表演、团建等活动,姚熊勇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

    和进入工厂工作不同,太仓市娄东街道康复驿站的阿琳走了一条不寻常的就业之路——当“网红”直播带货。

    康复驿站里设置了几间直播室,走廊上不时能听见歌声、朗诵声、卖货声。走进阿琳的直播室,一张小桌、一台手机、一个麦克风,构成了一个才艺展示的小天地。今年34岁的阿琳和有更多直播经验的姐姐组成“姐妹花”,正在高歌一曲《酒醉的蝴蝶》。

    “你可能想不到,阿琳患有二级精神残疾,过去脾气暴躁,但她自己没有意识到这是病。”太仓市娄东街道康复驿站站长高梅介绍道,如今阿琳通过直播唱歌释放了心中的压力,大部分时间能保持情绪稳定。“阿琳姐妹的账号有5000多个粉丝,是个小网红呢!”

    在直播间里,除了表演才艺还有直播带货,一部分货品由爱心商家提供,还有一部分是驿站人员跟非遗传承人学习制作的手工艺品。

    虽然观看人数少、交易量也不多,但直播却成为“阿琳们”和外界交流的缓冲带。“帮助他们先从家里走进社区,等有能力有机会后,再走向社会,就像普通人一样。”高梅表示。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1.30)


    原文链接:http://www.mca.gov.cn/article/xw/mtbd/202111/2021110003824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