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政资讯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奋进新征程中努力展现更大作为

    来源:安徽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2-01-22

      1月13日,省民政厅召开全省民政工作座谈会。会上,合肥、蚌埠、阜阳、安庆、黄山等市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聚焦需求 着力提升民生服务保障水平

      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卫宝 

      2021年,合肥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对标长三角,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天天有感”的民生大事,推动民政各项工作不断提升。

      一、服务为老助餐,品味晚年幸福

      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进社区养老“助餐工程”建设,按照“中央厨房+社区老年食堂+小区助餐点+配送入户”的模式,构建全覆盖的助餐服务网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将“助餐”列入基本公共养老服务,累计投入建设运营资金4680万元。二是实行部门属地联动,由市民政局、市场监管局制定建设管理标准,县(区)、街道(乡镇)按照标准推进建设,全市90%养老助餐机构用房在社区养老服务用房中统筹安排免费提供。三是推行多模式经营,采取街道自办、第三方运营、与餐饮机构门店合作、开放养老机构食堂等多种形式,截至2021年12月,全市建成养老助餐机构294个,日均服务1.2万人次,实现“助餐工程”城市社区服务全覆盖,以实际行动打造合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幸福养老”新名片。

      二、抬高保障底线,传递城市温度

      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加强民生保障工作的要求,建立社会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施“6+3”提标扩面工作: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高龄津贴6项救助标准,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类服务对象的覆盖范围。共惠及59.5万(其中提标惠及56.5万人,扩面惠及3万人)低保、特困、孤儿、高龄、残疾等特殊困难群体,实现了困难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目前,我市城乡低保等6项标准在全省、中部省会城市以及新进GDP万亿5个城市中处于前列。

      三、赋能监测帮扶,助力精准救助

      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由市民政局等14家单位联合出台《合肥市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帮扶暂行办法》,解决了专项救助如何向低保、特困之外其他困难群体延伸的保障问题,进一步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多元助力认定与救助帮扶,一是在帮扶举措上做“加法”,对低收入人口根据实际需要给予“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二是在具体执行上做“减法”,强化各级业务联动、数据共享,让数据跑腿;三是在工作成效上做“乘法”,创新“资金+实物+服务”救助模式,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对象提供救助服务;四是在目标锚定上做“除法”,通过监测发现一批、摸底排查一批、申请审核一批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精准认定、精准帮扶。截至目前,全市低收入人口监测平台共纳入7类低收入人口18.87万人,精准实现救助工作“政策找人”,确保兜底保障“不遗不漏”。

      四、聚焦“急难愁盼”,打通问题症结

      梳理出“自证循环”“法律盲区”和“多头跑路”等三类困扰群众的问题症结,制定解决方案。通过司法公证程序证明婚姻关系,解决当事人在履行相关民事行为时无法提供结婚证的问题。按照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程序,集中办理事实收养儿童相关问题。通过由户籍管辖街道(乡镇)指定社区办理,解决民政服务对象居住地社会事务管辖与户籍管辖分属不同县区导致救助补贴难申领问题。优化流程再造,今年6月,在全省率先实现婚姻登记跨区办理。通过解决一批长期困扰群众的烦心事和难心事,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精准送到人民群众身边。

      

      加强民政自身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蚌埠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张晓静 

      近年来,蚌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省民政厅大力支持下,把加强民政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推进民政工作项目化、法治化、标准化,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政为民服务能力

      加大项目储备。“十四五”期间,累计储备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36个,计划总投资17.3亿元。强化资金保障。积极协调争取上级财政投入,2021年,我市民政公共服务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额及获批项目数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公办养老机构建设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040万元,占全省争取总额的21.2%,获批项目占全省总量的20%;普惠养老城企联动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050万元,占全省争取总额的9.3%,获批项目占全省总量的17.6%。加快项目建设。市政府连续三年将蚌埠民政园等重点项目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任务予以重点推进。目前,蚌埠民政园已经建成投入使用,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55亩,总投资5.6亿,由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老年公寓及配套医疗机构等四个子项目组成。民政部李纪恒部长等部省领导实地调研后,对项目建设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二、发挥民政行业优势,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将对标学习沪苏浙和双招双引相结合,开展考察学习和双招双引活动30余次,取得明显成效。搭建合作新平台。成立6个专项学习小组,与部分地市签署《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服务协作备忘录》,推动江苏悦心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合作项目顺利落地。我市入发展养老健康产业成效明显,获省政府激励。引进招商新项目。成立驻外双招双引小分队,培育成立蚌埠市龙湖航天先进电机技术研究中心等服务“十大新兴产业”社会组织3家,引进签约迈科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3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云上推介安徽迪发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和大洪山森林健养小镇等6个项目。落实惠民新政策。学习浙江省经验,建成低收入家庭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和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服务共同富裕国家战略;学习江苏省经验,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工作机制,新增养老服务用房9576平方米;试点建成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10个,有效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

      三、围绕规范高效便民,推进民政法治化标准化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学法普法、依法行政多维度发力,持续提升民政法治化、标准化工作水平。树牢法治意识。利用“中华慈善日”等重要节点,全方位开展《民法典》等民政领域法律政策宣传解读,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理念深入人心。我市民政干部门建林成功入选2021年度全省“十大法治人物”。严格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放管服”,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和社会团体分支成立许可,将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实现城乡低保等18项服务事项“网上办”和“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等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加强标准创制。组织申报省级标准化项目10个,村民理事会(居民议事会)协商工作指南项目成功立项。牵头实施《殡葬礼仪主持服务规范》和《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试点项目,分别获2021年蚌埠市标准化奖励资金20万元和10万元。

       

      强化制度建设 多措组合发力

      全面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阜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郑久坤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市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高位推动,着力夯实工作基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出台了《阜阳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意见》等3个规范性文件,明确了社会组织管理的重要意义、重点内容和具体措施,有力推进了全市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同时,社会组织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2015年我市即在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三大章程中,增加了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从源头上确保社会组织管理的坚定政治方向和鲜明价值导向。

      二、强化制度保障,不断提升监管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执行社会组织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的同时,细化制定《阜阳市社会组织重大活动报告制度》《阜阳市社会组织行政约谈办法》等文件,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定了社会组织红黑名单,将失信法定代表人及社会组织领导人违法违规违纪等不良记录纳入名录库管理,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服务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监管机制。针对社会组织举行的论坛、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活动,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化解社会组织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四是进一步完善台账管理制度。对连续两年未参加年度检查的社会组织开展调查,对名存实亡的“僵尸”社会组织取证后,纳入“僵尸社会组织名录库”管理,及时给予注销或撤销。2021年,全市共清理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230家。同时,我市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兼职社会组织领导职务名录库”,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兼职的届期、年龄、履职情况及是否取酬等情况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兼职社会组织领导相关审批程序。

      三、保持高压严打,有效整治非法组织

      第一,多方联动,形成“组合拳”。建立了民政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享信息、相互配合,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整治工作格局。第二,强化宣传,扩大“影响力”。媒体公开发布打击整治公告,明确非法组织打击整治范围,畅通群众举报来访渠道,做到家喻户晓、社会共治。第三,严厉打击,形成“震慑力”。一是“找得准”,认真开展摸排,精准研判信息;二是“行得稳”,依法取证、固定证据;三是“打得狠”,对非法社会组织依法取缔,对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自2018年全省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活动以来,我市依法打击了19批次35个非法社会组织,其中取缔2个、劝散31个、依法履行登记手续2个。

      

      聚焦低收入人口 强化高水平保障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安庆市委常委、副市长 吕栋

      安庆市下辖10个县(市、区),其中5个持续攻坚区、3个正常推进区、2个先行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安庆市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有序衔接,全市已建成特困供养机构157个,集中供养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1991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2%;发放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4.67万人2608.83万元,开展农村困难老年人走访9.39万人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资金1265人2619.35万元,开展留守儿童探视6.71万人次。规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8315万元,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超过3300人次,“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生活得到有力保障。

      一、坚持高站位,顶格推进抓部署

      安庆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13次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主要负责同志3次专门听取民政工作汇报,5次作出指示批示,提出“守底线、抓衔接、树品牌”的工作思路。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谋划,就做好有效衔接工作出台市委2号文件,指导基层抓好落实。市人大将社会救助工作列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市政协围绕乡村振兴兜底保障工作广泛开展调研。财政部门统筹安排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0.03亿元,民政部门制定乡村振兴相关文件20余份,打好政策“组合拳”。

      二、坚持高效能,织密网络兜稳底

      注重精准识别。在省内率先出台市级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暂行办法,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六类群体纳入低收入人口,全市已有20.61万人列入动态监测范围。印发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文件,同步修订了低保、特困供养等工作规程,细化刚性支出扣减办法,13.01万农村低保对象中,因病因残对象占比60%。强化主动发现。建成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汇总各类信息13.63万条,并有序录入医疗保障、乡村振兴、残疾人等基础数据。探索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设置家庭支出骤增、收入锐减、人口变化等4个分级预警维度,根据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跟进措施。依托全市1573个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和3.85万个网格,实行线上及时比对、线下实地摸排,走访慰问1.06万户次。深化救助改革。加大“放管服”力度,全面推行社会救助信用承诺制度,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三项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累计受理群众救助申请1.19万例,完成审核确认1.16万例。创新智慧救助,依托皖事通、支付宝、微信等开通低保、特困等线上救助申请渠道。探索开展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新模式。打破户籍限制,实现三项救助县域内通办,在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135人次。

      三、坚持高品质,多方参与优服务

      拓展救助服务项目。实施社会救助“物质+服务”,将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纳入年度预算,累计落实购买社会救助服务资金1552万元,购买服务项目55个,配备工作人员348人。为3.33万名特困人员购买护理保险,支付参保费用543万元,获赔878万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成乡镇(街道)、村(社区)社工站27个,发挥社工专业优势开展社会救助服务,畅通惠民政策“最后一公里”。开展“百社进百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全市85家社会组织踊跃参与,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发挥公益慈善作用。在全省首创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激励机制,73万名志愿者开展扶贫济困、扶老助残、助学助医等服务220万小时。设立全市首个企业冠名基金,筹集首批慈善资金20万元,专项用于“一老一小”困难群体救助帮扶。

       

      创意创新 夯实基础

      持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澎湃动力

      黄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正竹

      近年来,黄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治理创新为重点,推进社会治理精准高效,推动社会服务提质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的舒适度和安全感,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小改革”推动政府服务大提升。率先在全省全面实施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统筹优化机构设置、理顺县乡权责关系、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集中审批服务等,强化乡镇(街道)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职能,构建统一指挥体系。推动“以条为主”的部门多头管理向“以块为主”的乡镇(街道)综合治理转变,有效激发了基层活力,全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全市105个乡镇(街道)、745个村(社区)全部完成为民服务中心(站)规范化建设,全面开启“一扇门”服务“集中办”、“一窗口”受理“综合办”、“一队伍”保障“专业办”的新模式,依托安徽政务服务网黄山分厅,逐步扩大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受理、办理和反馈范围,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建智库”搭建创新研究新高地。先后成立黄山市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和黄山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并与黄山学院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依托黄山学院社会治理优势群,汇聚校地社会治理、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党的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研究和实践,打造社会治理研究“智库大脑”。“两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研讨座谈活动9次,参与课题和撰写论文11个。

      三、“退一步”让出平安和谐大环境。深入挖掘古徽州文化基因礼让、和合的传统,大力推广“听、理、劝、借、退、和”六字工作法,将“作退一步想”理念巧妙用于基层调解和乡村治理实践中,形成了“民间纠纷民间调处、行业问题行业解决、区域矛盾就地化解”的“自疗自愈型”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新模式。2021年,全市共建立“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室1082个,调处矛盾纠纷12257件。“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法在全市全面推广,并不断向乡村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拓展延伸,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软实力。省委书记郑栅洁来黄山调研期间对“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乡贤+”加出乡村治理新路径。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挖传统徽州文化时代价值,将具有本土基因的乡贤文化与现代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探索实施“乡贤+”社会治理模式,通过乡贤引领道德风尚、化解邻里矛盾纠纷、传承传统技艺等多种方式,不仅擦亮了乡贤品牌,涵养了乡风文明,更探索出乡村发展和基层治理新路径。歙县28个乡镇选出乡贤500余名,在80多个村成立乡贤协理会,推动乡贤文化进厅堂、进课堂、进讲堂、进礼堂,在基层治理方面发挥出引领带动作用。

      五、“积分制”激活群众自治大能量。在全面建立“一约四会”的基础上,依托生态美超市、信用超市等载体,在全省率先推广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积分管理模式,以村(居)民“积分制”管理为抓手,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从墙上“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让村(居)民由旁观者向家园建设参与者转变,达到“以积分记录美德,用行动传递正能量”的目的,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原文链接:http://mz.ah.gov.cn/xwzx/mzyw/1208045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