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明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亭台水榭和葱葱绿树掩映下,村口红色雕塑上的这句标语格外引人注目,奋斗的幸福也道出了潭头村民的精气神。
这个自明初建村已有七百余年历史的赣南古村,受制于自然条件等因素,一直发展缓慢,是“十三五”贫困村。经过脱贫攻坚,该村于2017年脱贫摘帽。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潭头村视察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潭头村,在党建引领下,通过种养合作社和旅游合作社发展产业,山更青了,水更绿了,村更美了,民更富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绿水青山间走入现实。
造血,乡村治理促进产业发展
还没出正月,本应是农闲时节,可潭头村富硒蔬菜产业园的蔬菜大棚里,却满是村民忙碌的身影,与大棚内长势旺盛的蔬菜一同构成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在潭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连云看来,这美丽图景来之不易。多年以前,潭头村曾有句俗语:“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禾桶一上楼,无米下锅头。”这是潭头村脱贫攻坚前的真实写照。
如何改变俗语中的落后面貌,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潭头村“两委”多次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发展产业才是脱贫、增收、致富的硬道理。
可在这个村庄,发展什么产业?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刘连云带着大家分析村子的优势:离县城仅有10公里,开车只需要不到15分钟;土地平整,且集中连片,易于开发;土壤富含硒元素,平均含量0.45毫克/千克,6000余亩富硒地为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7年,潭头村成立了专业种养合作社,发展蔬菜产业,打造自己的富硒农产品品牌。筹备时,在议事协商会上,有村民不理解,担心把土地集中到合作社,最后却没搞出啥名堂,既怕“竹篮打水一场空”,更怕“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村民的担忧,在之前的走访中刘连云就有所耳闻。面对担忧,刘连云组织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两委”干部、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分头做工作,到村民家中宣传、讲解政策,打消大家的顾虑,凝聚村庄发展合力。
为把蔬菜产业做大、做强,潭头村先后引进赣州市金瑞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启东、山东寿光的一批龙头企业,打造富硒蔬菜产业园,种植设施蔬菜1000余亩。
“龙头企业带领村民种植反季节蔬菜,抢早、抢新卖高价。同时,保底收购,解决菜农后顾之忧。”刘连云告诉记者。
据梓山镇副镇长刘知远介绍,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劳务用工得薪金。一些头脑活、有技术的村民干脆反租大棚创业,每亩年收入4万元以上。村民收入从脱贫以前的人均不足3000元/年,增长到了现在人均1.7万元/年。
圆梦,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双提升
在潭头村,多功能服务中心极具现代感;村内三口莲花池,极富江南村落韵味;村外农田栈道,太阳能路灯上的串串红灯笼极有红火气息。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景象。
刘连云告诉记者,脱贫攻坚前,潭头村村民对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需求十分强烈。有了产业后,村民富了口袋,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潭头村“两委”抓住时机发出倡导,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动员村民积极改水、改厕、改路,自觉拆除破旧、闲置的牛栏、猪栏等,改建成文化广场、体育广场、小游园、医疗服务站、文明实践站等公共活动场所,打造群众娱乐休闲主阵地,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此外,建起了生活污水处理池、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等。
到了晚上,劳累了一天的村民走出门口,几个人聚在一起,跳起了广场舞。“村里有好几个‘小舞场’,只要音乐声一起,人就来了。”刘连云说。
悠悠古村,民风淳朴,崇贤尚德,风清气正。通过广场舞、地方戏、大型活动进社区,潭头村村民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卫生意识不断增强,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为方便群众办事,潭头村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选择居住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段,新建集办公、便民服务、协商议事、社区养老、孝老食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中心,不断延伸和创新社区服务,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创新,议事协商凝聚发展动能
在潭头村服务中心、祠堂中,村民经常围坐在一起,“点评”村里的大事小情。在一次次协商中,为乡村振兴找方向、凝共识、聚合力。
据赣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康仁禄介绍,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潭头村完善议事协商机制,鼓励支持党员、群众反映村情民意,充分吸纳群众尤其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协商、决策及实施的各个环节,形成共识,并推动协商成果真正转化落实,惠及于民。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潭头村视察后,不少村民觉得这是村庄发展的一个大好机会,摩拳擦掌准备开民宿、发展旅游业。可刘连云等村“两委”干部觉得,大家一拥而上,未必是件好事,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在协商议事会上,刘连云等村“两委”干部掰开了、揉碎了给村民讲道理:大家一拥而上,短时间内可能有一定收益,但民宿标准、食品安全、垃圾处理等方面都难以保证,一旦一家民宿出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村的形象。
对村“两委”干部的疑虑,村民均表示认可。在村“两委”建议下,潭头村成立了旅游合作社,每户村民以2000元入股,统一发展旅游业,定标准,建民宿,开农家宴。
如今,跨入发展快车道的潭头村迎来了众多游客,采摘富硒蔬菜、水果,品尝农家特色菜品。“物以‘硒’为贵,以富硒大米为例,一斤零售价可达15元。”刘连云说。
刘连云告诉记者,旅游合作社经营收入的50%用于股东分红,30%用于合作社运营发展,20%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21年,每股收益1000余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江西省级三产融合示范基地,潭头村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把建设成果与邻村共享。在镇政府牵头下,潭头村整合附近和合村的产业、资源优势,共同组建穗丰农业股份经济合作公司,实现从种植端到销售端的农业产业链全覆盖。
自然清新的田园环境,让潭头村成了很多游客喜欢的“诗和远方”。刘连云表示,将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不断让老表们的致富路子越走越宽,咂摸致富路上的幸福滋味。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2月18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