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德城区是德州市中心城区,现辖7个镇、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63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其中未成年人17.2万人,民政领域的各类困境未成年人68人。去年被列入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候选试点县(市、区)以来,德城区结合实际,创新探索“1456”模式,建机制、夯阵地、育主体、优服务,形成了“党委抓总、政府统筹、部门协同、联盟领航、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全面构建未成年人保护的德城模式。
——“1”就是构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制
坚持党委政府抓总。每年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未保工作,明确工作重点、目标方向,统筹各部门抓好未保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充实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分管副区长、公安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区未保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组、维权组、教育组、社会组和办公室。镇街成立以党委(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任双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社区成立了以党总支(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构建起“三级书记抓未保”的领导机制。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研讨内容,去年12月下旬,区委书记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全区未保工作做出部署安排。春节刚过,就召开了争创全国全省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区冲刺动员大会,吹响了“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的号角。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一事一办召集机制。组建微信群,创建工作简报,开辟专题专栏,全方位构建起宣传、调度、督导、通报等机制。
——“4”就是构建四级全覆盖的保护阵地
一是完善区级综合保障营地。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公益一类、编制6人的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根据市区一体的区位特点和未保机构分布现状,在城区北部选定了1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服务场所,具备了未成年人入站后的日常起居、创伤治疗、心理辅导、适应训练、生活重建等基本条件。在区级营地,设置儿保专员,由未保中心专职干事和品牌项目主任担任,承担适应性训练和新生活重建职责。
二是完善镇街临时保护阵地。整合未保、救助、社工三项职能,建立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7处,配备确保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人干、活动有场所、诉求有渠道、解困有平台。在镇街阵地,设置儿童督导员,承担日常督导者和资源链接者职责。
三是完善社区日常活动哨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各社区全部设立未成年人活动室。打造涵盖道德法律、社会公益、科普知识、文学艺术等内容的微型图书馆(阅览室)124个,建成明德书屋6处,设立社区家长学校,邀请专业的教师和社工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搭建了阵地平台。在社区哨地,设置儿童观察员,由儿童主任担任,承担发现转介和回归巩固职责。
四是完善原生家庭基础基地。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整合家庭领域资源,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帮助未成年人扣好第一粒扣子。加大与大救助、居家养老、婚姻家庭辅导等社工项目的融合力度,构建起外展发现、互为转介、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未成年人及家庭成员的全面成长。在家庭基地,设置儿童保育员,由主监护家长担任,承担照顾者和教育者职责。
——“5”就是构建五个全方位的保护主体
一是行政管理主体。完善了区、镇(街)、社区工作机构架设,配备镇(街)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195名,编织起横到边、纵到底的保护网格。健全联动机制,一旦儿童发生异常,由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及时反馈,区未保中心第一时间介入,并协调公安、司法、教育等部门参与,实现对儿童“贴身保护”,确保有章行事。
二是示范带动主体。加强社会动员,开展未保领域专项推介行动,动员更多的企事业单位、爱心个人参与到未保工作中。组建起“德关爱”—未成年人保护联盟和“德关爱”—“未”爱守护社会力量联盟。去年11月份,开展了“未(微)爱·点亮心愿”困境儿童关爱项目,收集微心愿52个,山东联兴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爱心企业全部认领,成为全市首例带动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示范标杆项目。
三是多元参与主体。2021年以来,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培育未成年人保护社区社会组织12家,依托高专业性、高灵活性、高个性化、低成本性等优势,为未成年人提供精细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力争打造一批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品牌,满足未成年人生存、发展、受保护和社会化的多元需要。
四是广泛联系主体。开展民政干部“手牵手”关爱孤困儿童活动,区、镇街每名民政干部包保一名孤困儿童,结成对子,每半年探访一次,以孤困儿童需求为导向,开展针对性关爱帮扶,做好扶心、扶志、扶技相结合文章,多方链接资源,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五是持续发展主体。组建以社会爱心人士为主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志愿者队伍,加大与“五社联动”融合力度,全方位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政策、业务培训,提升志愿者的政策理论水平,确保有能力办事。
----“6”是构建起六个强有力的保护体系
一是强化家庭保护。依托区未保中心—未成年人婚姻家庭辅导站,为200余个家庭免费提供心理疏导、婚姻调解等服务,助力未成年健康成长。为全区25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招募“爱心妈妈”39名,实施了“五个一”系列关爱行动,开展“恒爱行动——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公益活动,为困境儿童编织“爱心毛衣”21件、帽子1个、手套4副、羽绒服1件,打造了“牵手扶贫.温润童心”服务品牌。
二是强化学校保护。充分利用学校这一未成年人最为集中的场域,开展系列关爱活动。一是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二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行动,在全区52所中小学校校园展示核心价值观、学生守则、关爱未成年人等公益广告展板,设置电子屏、文化墙、宣传栏1000余处;三是严格落实五育并举。从严做好作业、睡眠、手机等 “五项管理”,实施体育、艺术“2+1”工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组织校园体育节、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是搭建家校共育桥梁。创建“家长学校”“社工站”,采取线下集中面授、实践活动,线上直播观看、交流分享的教学形式传播先进的教育方法、科学的亲子理念,搭建起家长、学校和主管部门“三向”交流平台。
三是强化社会保护。全面摸底排查,织密织细关爱保护网。建立定期巡查巡访机制,督查村(社区)定期对辖区内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情况进行巡查走访,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全面收集监护缺失、教育失当等多类困境未成年人底数及情况,建立信息数据库,并分类实施保护。
四是强化网络保护。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为契机,组织网络安全宣传周教育活动,不断强化校园日常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个人信息保护能力、安全事件防范能力,防止学生沉迷互联网,教育学生文明上网。
五是强化政府保护。及时将未保工作列入年度区级预算,2022年新列支财政资金120.5万元。春节前夕,已按照计划启动“德关爱”系列项目,其中“德关爱-未你而来,新春送暖”项目,已经完成对56名孤困儿童进行了入户走访和慰问。另外“德关爱”系列项目,还包括收养评估、规范档案和8个关于未成年人关怀和发展子项目。
六是强化司法保护。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时,充分考虑当事人身心特点,指派沟通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办案经验丰富的律师受托法律援助案件。会见时选择让未成年人感到安全的场所,沟通中不贴标签、不下定论、不用敏感词汇。注重各环节衔接,区检察院成立“天使之翼”未成年人工作室,区法院成立少年法庭,确保了对未成年人案例从立案调查到检察起诉全过程的保护。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