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静安区检察院通过加强与区民政局、区残联等沟通配合,开展专项调查和助残服务,主动跨前一步,协同履职,共同保障残疾人权益。
孤老期盼的制氧机当日送达
“志愿者现在已经将制氧机给您送上来了,他们会帮您消杀,消杀好之后,您再拿到房间里。”5月13日下午,静安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主任毛文静在高龄肢体残疾人杜老伯的小区门口,拨通他的电话,告知了制氧机的情况。
“他们知道我这个情况,特地想办法送来,请一定代我(向静安区检察院)转达感谢。”面对上门送制氧机的社区志愿者,杜老伯激动地说道。
杜老伯年近80岁,妻子也年逾古稀,两人没有子女,均系肢体残疾的孤老。杜老伯曾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如今夫妻俩因体质虚弱,需要长期吸氧。疫情前,老两口一直用氧气瓶解决供氧问题,氧气瓶需要两三天更换一次,不管是购买还是搬运都比较麻烦,杜老伯就在网上下单购买了一台制氧机,但因疫情原因,迟迟未能收到货物。
疫情期间,区残联帮老两口联系好志愿者,定期上门帮忙更换氧气瓶,但频繁更换会增加感染风险,无法确保氧气全天供应,杜老伯希望能有一台制氧机,遂向区残联说出了自己的诉求。
5月13日一早,公益检察官在与区残联相关负责人排摸辖区内残疾人权益保障情况时,得知杜老伯的需求,便立马展开“撒网”式咨询,很快与位于杨浦区一制氧机生产厂家取得联系。说明情况后,对方当即表示愿意捐赠一台医用制氧机给老两口,但因疫情缘故,需要上门自提。
当天下午4点多,公益检察官驱车前往厂家位于杨浦的仓库,接过崭新的制氧机,又直奔杜老伯家。根据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只能请志愿者帮忙把制氧机送上门,这才有了开头一幕。
从得知诉求到把制氧机送至老人手上,静安区检察院当天协调帮助杜老伯两口子解决全天用氧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疫情下的残疾老人带来融融暖意。
2
特效药跨区运送
在排摸过程中,公益检察官还发现家住静安、智障的小刘,因癫痫发作被送往医院急救,后被转至位于闵行区的某医院接受治疗。
期间,小刘母亲向区残联求助,表示小刘的病是慢性病,之前吃的两种药效果很好,一旦停药,小刘可能会发病。就医那天事发突然,未能把家里储备的药随身带上。疫情期间,因为医院门诊没有此药,所以请求帮忙送药。
公益检察官得知此事后,立马与小刘父母取得了联系,并约定第二天帮忙送药。5月14日一早,公益检察官变身“大白”,来到小刘家小区门口,从其父亲处接过这两种药品,然后又驱车20多公里来到小刘所在的医院。
“我们一直为送药问题发愁,现在收到药了,我心里也踏实了,真心感谢你们!”小刘母亲接过药品时,不停地抹着眼泪。
“疫情下,得知辖区内有残疾人遇到配送药品、医疗器械等难题无法解决时,检察机关理应挺身而出,帮他们解决燃眉之急,与他们一起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公益检察官表示希望通过这次专项行动,为弱势群体做一些实事,贡献检察机关的一份力量。
积极探索
助力残疾人权益保护
近年来,检察机关持续深化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公益保护范围从无障碍设施向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不断拓展。
自2021年11月以来,静安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通过实地勘察排摸线索,已办理了4起无障碍设施被违规占用案件,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解决了医院、地铁口、公交站、无障碍电梯出入口等地盲道被占用问题,保障了视障人士自主安全出行的合法权益。
在此过程中,公益检察室一方面主动会同区残联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通过“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制定专项排摸计划,聚焦与残疾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等领域,查漏补缺,保障残疾人权益;另一方面督促、协同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履职,加大对侵犯残疾人权益行为的排查和整治力度,以监督促治理,以办案促保护。
公益检察室立足疫情防控实际,主动跨前一步,与区残联等部门协作配合,开展专项调查和助残服务,是疫情特殊时期协同履职、精准助残的积极探索。
接下来,静安区检察院将进一步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将“检察为民办实事”活动融入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努力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