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北京高考分数将公布,高招工作将随之展开,一些不法分子在此期间蠢蠢欲动,想借这个机会大捞一笔。近日,北京市三中院就近年来审理的涉招生录取诈骗案件情况进行了通报,希望引起考生和家长的注意,避免上当受骗。据统计,自北京三中院建院至今年5月,该院及辖区法院审理的涉及招生录取类的诈骗案件共41件(6月22日《北京晨报》)。
每一年的录取季,各式各样的招生陷阱便会接踵而至:有的犯罪分子利用落榜学生及家长急于求学、追求名校、迷信走关系办事,谎称可以帮助落榜考生在名校就读,骗取被害人钱财;有的利用学生希望从军的心理以及家长对部队和军校管理模式的信任,编造部队领导身份或谎称与部队领导关系密切,可以帮助入伍、就读军校或有地方学校的委培生名额,骗取被害人钱财……
客观地说,以上这些骗局都是非常老套的,用老掉牙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只要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骗子的手段其实并不高明,无非是打着人脉广、关系硬的幌子,以内部指标、低分高录、自主招生等为诱饵,利用学生的升学需求和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最终实现诈骗目的。在此,需要追问的是,对于如此老掉牙的骗局为何仍有家长上当?为什么明显背离常识的招生套路还会有人相信呢?
少部分家长之所以不走寻常路,迷信“找关系、走后门”的偏方,根源是对“中国式关系”的依赖。现实中,我们常常认为只要有关系就能办成事,只要有金钱就能所向披靡。因为过于迷信人情、关系和社会资本的能量,所以对制度、规则缺乏敬畏和价值认同,致使少部分人热衷潜规则却不尊重和敬畏明规则。在招生潜规则的裹挟之下,望子成龙的家长可能丧失基本的判断力,稍不留神就会落入陷阱之中。
高校招生兹事体大,不仅关乎教育公平,而且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流动图景。招生陷阱频频出现,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和前程,而且会让家长蒙受损失。面对层出不穷的招生陷阱,还要从纾解“中国式关系”的影响着手,这就需要打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社会环境,只要符合标准、符合相关要求的,不找关系、不走后门也能把事情办成。反之,如果不符合标准、不符合要求,即使花再多的钱、找多硬的关系也是枉然。当“找关系、走后门”办不成违规之事的时候,谁还会依赖“中国式关系”?谁还会寄望于旁门左道?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未来的希望”。高校招生作为一种教育分层的手段,承载着许多人社会流动的期望;根治招生骗局,维护高考招录的规范有序,就是守卫无数家庭尤其是寒门子弟对未来的希望。作为考生和家长,只有进行清醒的自我调适,丢掉幻想、剔除走捷径的不良心态,多一些风险防范意识,才能远离骗局。当“与其投机取巧,不如脚踏实地”成为强烈的、普遍的、持久的价值认同,“中国式关系”也就没有了市场,骗子也就再无可乘之机。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