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民谭女士最近正在为孩子张罗入园,跑了附近的几家公办园,却发现每家都要收一万至三万元不等的捐赠费,“我家孩子今年就该入园了,可是这费用实在交不起。”近年来,一些城市出现了家长被迫“自愿”交一定数额的捐赠费孩子才能入公办幼儿园的现象。这些捐赠费每年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给幼儿家庭造成较大经济负担(5月29日《半月谈》)。
“幼儿园捐赠费”并不是一个新鲜事儿,尤其是在“入园难”问题比较集中的城市。但问题在于,《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幼儿家长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费用”,可为何捐赠费仍在一些城市继续大行其道,如同打不死的小强?
笔者认为,离不开三个原因。一是“入园难”的大背景。“家长提前5天排队”“网上2分钟抢光入园资格”等现象,屡见不鲜。在许多一二线城市,幼儿园数量并不能满足基本的学前教育需求,“入园难”让幼儿园经营方、管理者,拥有了“让你入学不让他入学”的权力,一旦这种权力得不到约束,提高入园价码,只是顺理成章之事。
二是教育部门监督管理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据报道,有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甚至分摊赞助费用。报道中提到的重庆市的这家公办幼儿园,就会将收到的赞助费部分上缴当地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回应称,“上缴的捐赠费由区教委在全区范围内统筹安排使用,主要用于幼儿保育、教育活动和改善办园条件。”这个统筹的算盘,可能需要审计部门来核实核实了。
三是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依然不足。公办幼儿园“一票难求”,本身就是财政资金向学前教育倾斜力度仍然满足不了群众需求的最直接反映;公办幼儿园,无论是在财力上还是在人员上,如果无法保持正常的运转,还会直接影响到在园幼儿的保育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同时“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应该看到,规范幼儿园收费的前提就是要加大政府投入,事实可鉴,没有足够的财政投入,幼教费的“羊毛”会不可避免地出在“羊”身上,即便国家明令禁止幼儿园收取各种捐赠费,为了生存,幼儿园和教育部门也会铤而走险。
从2011年开始,我国开始不同范围地放开二胎政策,如今将全面进入“二胎入园时代”。幼儿园“入园难”的问题,将再次加剧。如果赞助费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这势必会给年轻父母及更大的群体带来新一轮的压力和焦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