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政文化

    一部苹果12手机花费不到3000元就能买到?小心被坑!

    来源:福建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2-06-24

      厦门警方提醒:注意提防高考后的骗局

      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在步入大学前,都会置办一些入学后的数码产品,如手机、电脑等,这让许多考生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眼中的“香饽饽”,并趁机实施诈骗。近日,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就结合往年常年的骗术,提醒考生及家长注意提防高考后的骗局。

      2021年6月23日,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小李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发布的低价售卖手机的消息,便主动联系对方了解详细商品信息。聊天中,小李和对方谈妥价格,以2800元购买一部苹果12手机。

      按双方约定,小李需要先支付一半的钱款对方才将手机发货,货到后再支付剩余的钱款。可当小李付了一半的钱后,对方却以“快递数码产品有规定,无法货到付款”为由,要求小李将剩下的钱也结算掉。

      这时,“求机心切”的小李没有过多怀疑,直接将剩下的钱款也转到对方的指定账户中。转完钱后,对方便给小李发来了一个物流订单号。可过了好几天,小李还是一直查询不到相关订单号的物流信息,联系对方时,发现对方也失联了,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小李遭遇的就是常见的网购低价数码产品骗局。”据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民警洪恒亮介绍,此类骗局中,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社交工具、网页、搜索引擎、短信、电话等渠道发布商品广告信息,通常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低价转让”“0元购物”等方式为诱饵,诱导被害人与其联系,待被害人为购物付款后,就将被害人拉黑或者失联,被害人也未收到约定的商品、货物。“一些案例中,不法分子还会以‘加缴关税’‘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被害人转账汇款,实施诈骗。”洪恒亮说。

      “而在购物之后,考生们也可能会遭遇诈骗。”据洪恒亮介绍,在购物之后,不法分子会冒充电商平台或快递公司“客服”,以考生购买的商品“质量问题”或“快递过程中破损”为由,在“退货补偿”或“理赔赔偿”的过程中,诱骗考生向指定账号转账汇款或透露自己收到的短信验证码。

      除上述骗局外,往年有不少考生还会遭遇“低价购买游戏装备”和“高价收购游戏账号”的骗局。在此,警方提醒,广大高考在假期期间,应当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要过分沉迷于网络游戏,也不要轻信网上那些所谓“兼职刷单,轻松赚钱”的信息;在收到一些明显低于市场正常价格的商品信息时,要仔细甄别,切勿因小失大,建议通过正规电商平台进行购物;收到好友发来的借钱信息时,最好通过电话或者当面与好友进行核实,不要轻易转账汇款;请广大考生及家长提高警惕,查询考试分数应通过教育部门公布的正规渠道,高校招生有严格规范的录取程序和监督机制,切勿轻信所谓“特殊渠道”“内部指标”。

      总之,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向陌生账号转账汇款,妥善保管好自己收到的短信验证码,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拨打96110反诈劝阻专线进行咨询举报,一旦别骗,第一时间拨打110进行报警。

      【相关链接】传统骗局:招生、报名的那些坑,别跳!

      1、诈骗分子往往冒充教育局、财政局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电话准确报出考生姓名、学校等信息,通知考生可领取“高考补助金”等一步步诱骗考生或家长进行转账汇款。

      2、诈骗分子模仿“校讯通”, “高考直通车”等向考生及家长发送带有链接的短信,一旦点击链接,手机立刻被植入木马病毒,进而窃取绑定的银行卡账户、密码等资料,转走钱财。

      3、诈骗分子冒充教育局、学校领导或班主任群发短信,称以能通过特殊关系或渠道帮分数不够的考生以“特殊生”录取,对考生和家长进行诈骗。

      4、诈骗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打着"补录”旗号行骗,声称"有内部关系”,考生“只要交钱,就能被录取”,利用考生和家长低分高录的侥幸心理实施诈骗。(记者 叶蔚蓉 通讯员 洪恒亮)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2/pufashuofa_0617/1963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