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政文化

    又闻蛙声一片

    来源:江西政法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2-06-24

      这个端午假期,因为“疫情”余威未散,计划中陪夫人回九江过节的想法也就此打住。假期次日的下午,一家人驱车到郊外的农庄去游玩,农庄边有一垄稻田和一口水塘,稻田里禾苗涨势喜人,水塘中不时传来几句蛙声。

      在农村摸排滚打了几十年的母亲不禁感言“禾苗都在抽穗了”,相比于母亲关注于禾苗的长势,而从小就“杀腥”的我却只关注着那几句“蛙声”。我立马跟女儿说“你听,这就是青蛙的叫声”,女儿听到有别于电视里的“蛙声”也表现的兴高采烈。而此时的我,思绪却回到了童年。

      小时候,一到夏秋季节,农村长大的我最大的乐趣就是“钓青蛙”。那时候农村环境好,房前屋后的稻田、水塘甚至菜地里到处都是青蛙,而青蛙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青蛙叫声、颜色甚至习性都不一样,而这些对于“久经沙场”的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到后山的竹林去取一根大拇指粗细的小竹子,长度两米到两米五正好,过长或者过短都不利于后期作钓。而线要选不易被青蛙发现且结实耐用的尼龙线最好,记忆中太婆的草帽没少被我“取线”,就此挨骂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了钓竿,你还得有一个“蛙袋”,我每年都会向父亲要一根一米多长的八号铁丝,然后自己手工把它做成一个带手柄的圈圈,找一个装化肥的蛇皮袋往圈圈上一套,再找母亲拿来针线缝好,一个“蛙袋”大功告成。工具齐备了,你还需要到阴凉的树底下挖上几条蚯蚓,借助狗尾巴草的梗把蚯蚓穿到钓线的尾端。

      只要太阳不是很“毒辣”,我一般到下午三点左右就拿上装备去与青蛙们斗智斗勇。要说最贪吃的,那得数“土蛙”和“林蛙”,个体小的土蛙是我不屑于钓的,钓它的目的也只不过是给鸡鸭们“加餐”而已,据说吃了青蛙的鸡鸭生的蛋都会更好吃,甚至双黄蛋。而“林蛙”个体较大,通体土黄色,常栖息于水塘边,叫声宏亮且最贪吃,“林蛙”被钓进蛙袋后如若再放出来,抛饵时它还能义无反顾的冲过来抢饵。

      而真正意义上的“青蛙”就要警惕很多,他们一般在水塘的水葫芦里或稻田里的水沟边。小的“青蛙”因为涉世未深会不怕人,而体型稍微大一点的“青蛙”就不太好对付了,只要它看见人,就大概率不会吃你的饵了,所以一旦你发现了大个的“青蛙”,你就得立马躲回去,尽量不要让它发现,然后再抛饵,这样才能将它拿下。而有些体形较大且久经钓蛙人考验的“老拐”就不那么容易对付了,它们只要一见到人立马就跳走或者潜水逃离,就算是不走,它对你抛出的饵也是视而不见。对付这样的“老拐”得有足够的耐心,它们每天都会在固定的地方栖息,打过两三次交道后,你就能判断每只“老拐”会在哪个地方休息,然后找好角度完美的避开它的视线,这时抛饵才会有机会把它钓起。

      在所有的蛙类中,最难钓的就数“虎纹蛙”,遂川方言叫“泥嫩”。这种青蛙体型较大,大的能长到七八两一只,一般都是在较大的水塘涵洞中,靠近山塘的稻田中也偶尔会有出现,警觉性非常高。可以说钓“泥嫩”就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有时候一天钓个两条,那能高兴一整天。

      小时候的我们都喜欢钓青蛙,不分男女,有时大人也会去钓,只是大人钓青蛙会被人笑话“不务正业”,多少会有一些不好意思。可以说,钓青蛙、抓泥鳅黄鳝,是我们80后这一代农村孩子最开心的记忆。一根钓竿在手,什么烦恼、什么暑假作业、什么可能被父母揍通通可以抛之脑后,剩下的只有青蛙入袋时那一刻的喜悦。那时的小伙伴们,大多数都练就了一番绝技,青蛙一吃饵,我们就能迅速起竿,然后拿“蛙袋”准确的接住青蛙,偶尔失手都能气的拍大腿,特别是“泥嫩”和“老拐”没接住的时候,会悔恨一整天。

      我离开农村已经十几年了,而青蛙也从昔日的“盘中餐”变成了“保护动物”,抓捕野生青蛙已经属于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现在,偶尔回农村老家,再也见不到孩子们拿着钓竿钓青蛙的场景了,只是我一看到稻田和水塘,却总是想起儿时自己钓青蛙的画面。回忆过往,深深眷恋,只是已经长大的我们,却再也回不去往日的童年。


    原文链接:http://www.jxzfw.gov.cn/2022/0607/202206074159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