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生调研

    莆田秀屿区检察院用心用情办实事

    来源:福建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2-07-22

      小案不小看

      ——莆田秀屿区检察院用心用情办实事

      □记者 郑家悦 通讯员 张义榕 何万发

      如何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检察院认真贯彻上级检察机关的部署,以检察工作“质量建设年”为载体,以突出抓好信访接待、司法救助、公开听证等重点,努力全面提升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质效。

      办好信访接待

      按时回应答复

      秀屿检察院牢固树立“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用心用情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将心比心认真办好每一件来信来访,对受理的来信来访事项由专人负责接收、登记、受理,做到当日拆、当日登记、当日处理,让每一封群众来信都纳入件件有回复范围。

      今年4月,张某某因其被故意伤害一案来访反映,对被告人的判决太轻且至今未给予经济赔偿,请求秀屿检察院监督。该院接访检察官耐心倾听并受理申诉材料,后经审查认为申诉请求不成立。为让张某某彻底息访息诉,经办检察官约其当面进行答复,对信访事由逐一详细解答,并出示具体法律条文耐心释法说理,最终让其接受判决结果。

      “我们始终要求信访接待工作人员把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当作是自己的分内事,增强倾听沟通能力,切实解决好信访问题,尽最大努力解决矛盾,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秀屿检察院分管控申工作的专职委员林赛萍说。

      今年以来,该院共受理的112件次来信来访案件,均做到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受到群众的好评。

      用好司法救助

      真情解难纾困

      “我们主动将司法救助工作融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大局,推动司法救助贯穿司法办案全过程,努力帮助遭受犯罪侵害而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刑事被害人解决燃眉之急,充分体现司法人文关怀,切实让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群众在检察机关的案件办理中感受到司法温暖。”秀屿检察院综合业务部主任张义榕如是说。

      2016年,许某某因交通事故导致终身需要完全护理,虽然保险公司、肇事司机给予了部分赔偿,但不足以支付许某某受伤后的高额医疗费及护理费,法院虽判决肇事司机需再给予经济赔偿,但一直执行不到位,造成许某某一家生活因难无法得到缓解。

      2021年11月,许某某的丈夫林某某向秀屿检察院申请司法救助,希望能帮助他们家庭渡过难关。该院受理审查符合司法救助条件之后,进行多方调查了解,上门指导许某某填报申请材料,并协调所在地乡镇政府将其一家纳入了农村低保对象。考虑到基层司法救助资金有限,秀屿检察院还报请莆田市检察院、省检察院开展联合救助,并获得批准。

      三级检察机关形成救助合力,彰显了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工作扶危济困的价值追求。

      做好公开听证

      促进矛盾化解

      秀屿检察院要求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注重从化解矛盾、修复受损社会关系角度出发,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驻院认罪认罚律师工作站值班律师、退休老干警、群众代表等担任听证员,通过释法说理、听证员发表意见等环节,详细解答法律疑问,促进社会矛盾化解,最终实现案结事了。

      今年3月,该院在办理陈某某申请立案监督一案中,承办检察官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在值班律师、群众代表等听证员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听证会释法说理,成功解开心结,获取了其对司法机关依法办案的理解。

      “召开公开听证会开展释法说理工作,以群众听得懂的话、愿意听的话、能接受的话真正与群众‘说上话’‘谈好心’,讲法理、明情理,是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促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措施,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坚持法治思维、注重释法说理、突出强基导向,达到案结事了人和而息访息诉的良好效果。”秀屿检察院一级检察官何万发表示。

      值班编辑:林少颖 审核:方琮 高奇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2/shiyuzhili_0714/206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