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政服务

    东莞:创新社会治理路径,夯实平安建设根基

    来源:广东政法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2-08-13

    “出租屋堆满各类药品,垃圾桶里都是医疗废弃品……”近日,东莞黄江镇网格员巡查宝山社区时发现一间“黑诊所”,随即通过“智网工程”手机APP上报了这一线索。宝山社区接报后立即联合相关部门赶赴现场进行妥善处置。这是东莞通过“智网工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的一个典型案例。

    东莞流动人口超千万,工厂企业林立,如何让这座传统制造业城市不断焕发经济新动力和发展新活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东莞市积极探索科技支撑、多元化解、群防群治等新模式、硬举措,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质效。2017年、2021年东莞市连续两届获全国综合治理(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2020年诉调对接“1+2+3”工作机制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案例。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在全省平安建设考评中排名第二。

    亮点1:科技支撑

    实施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

    如何让社会治理更精准高效?东莞用足用好科技支撑。东莞“智网工程”按照“一张基础网格、一支专业队伍、一组信息系统、一套工作制度”的“四个一”工作思路,努力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务到位。

    为实现上述目标,东莞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积极构建综合网格,实现“治理全覆盖”;一手抓积极运用智能信息化,实现“调度全方位”。

    为实现“治理全覆盖”,东莞在全市划分2927个基础网格,列管建筑物171万栋、独栋出租屋40万栋、市场经营主体79.6万家,18个入格部门共计475项入格事项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实现“调度全方位”,东莞开发使用统一的“智网工程”信息系统,搭建市镇村三级共633个智慧网格管理中心(工作站),全面提升问题隐患发现、交办、处置效率。

    东莞市长安镇组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

    在人与武器的辩证法中,人始终是决定因素。为确保“智网工程”高效运转,东莞除细致构建综合网格和信息系统等“武器”外,高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用“人”方面,东莞的思路是:“多员合一、一员多能”,实现“力量全整合”。“我们整合了基层户管员、治安员、消防协管员等工作力量,组建10291人的专职专业网格管理员队伍,统一履行问题隐患巡查员、政策宣讲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等职责。”东莞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东莞全市累计发现各类问题隐患471.6万宗,处置率为97.2%.全市110接报违法犯罪警情、治安案件受理数分别同比下降15.78%、10.45%.

    亮点2:多元化解

    探索警调、行调、访调“三大调解联动”

    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变化,各类矛盾纠纷越发纷繁复杂。东莞抓住“矛盾多元化解”这一治理要求,打造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

    打开微信聊天界面,搜索“莞邑调解”小程序,完成实名认证即可足不出户申请纠纷调解……如今,东莞市调解协会“1+4”工作模式正给群众办事带来极大便利。“1”即建立“莞邑调解”信息融合平台,“4”即实现调解资源统筹管理、社会治理共同参与、调解员业务培训与考核评价、对外交流合作4项职能。

    为破解法院案多人少问题,东莞全市46个单位建立诉调对接工作联动机制,构建了“1+2+3”模式。东莞第一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柯小玲说,“1+2+3”模式是指在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全面设立“1”个诉调对接中心,打造线上+线下“2”个调解平台,并形成专职调解、律师调解、特邀调解“3”大调解合力。

    东莞市政法委举办的“平安杯”社会治理创新大赛。

    “我们以法院为原点,统筹各种调解资源联动联调。其中,全市法院、人民法庭诉调对接中心依托诉讼服务网,由中心调解员根据案件要素实现一键精准分流。”柯小玲说。以劳资纠纷为例,通过与市总工会、市劳动仲裁院深化劳动争议诉调裁审一体化工作机制,近5年进入法院诉讼的劳资纠纷不足总数10%.

    推行“三大调解联动”是东莞打造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的又一亮点。推进“警调联动”,率先在省内实现全市公安派出所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推进“行调联动”,将调解与行政执法有机衔接,在交通、医疗、金融等行业领域建立调解组织,处理当事人申请或行政部门移送的调解;推进“访调联动”,构建镇街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化解联动机制,及时妥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亮点3:群防群治

    构建“全民创安”群防群治体系

    走在东莞大街小巷,经常会遇到身穿马甲、佩戴肩灯的“东莞义警”队伍。他们或巡逻值守,或劝导交通,或化解纠纷,成为维护城市安宁的重要力量。

    众人植树树成林。城市这棵大树要想枝繁叶茂,需要人人出力守护,共绘社会治理同心圆。东莞构建“全民创安”群防群治体系,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的积极性。

    ——构建“一呼百应”群防群治机制。建立警民联防执勤点1.2万多个,配置执勤人员2万多人;组建28万人“东莞义警”队伍和10935个义警小组,布建3300个应急响应小组“先莞队”和983个义警召集点;健全义警指挥调度体系,发挥其在巡逻值守、应急响应等方面积极作用。

    东莞义警参与防疫。

    ——搭建“人人参与”群防群治平台。全市各镇街成立平安建设促进会,充分调动多方资源力量参与群防群治。推广“智网人人拍”小程序,鼓励引导群众参与发现社会治理隐患,2021年累计接收市民报料5.5万宗,发出奖金51万元。

    ——培育打造群团工作品牌。市总工会在全市建成“先锋号”职工服务中心142家,服务基层职工。东莞共青团依托“莞香花”等平台,对青少年开展各类服务。市妇联在全市建立116家“白玉兰”服务中心,坚决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不久前,“东莞义警”和志愿者在东莞南站公交站巡逻时,发现两名迷路老人。在“东莞义警”、志愿者和随即赶来的民警帮助下,老人顺利与家人团聚……

    类似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东莞上演。在“全民创安”理念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市民积极投身参与这座城市的群防群治工作。去年,“让爱回家”志愿者协会东莞城区分会会长张锦荣带领团队22名志愿者整建制加入“东莞义警”队伍,在疫情防控、反诈宣传、流浪人员救助等方面贡献一份力量。

    「权威访谈」

    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

    系统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日,记者专访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请其介绍东莞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的亮点做法,以及接下来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

    南方日报:近年来东莞在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有何有益探索?

    肖亚非:与其他城市相比,东莞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行政架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较早、较多地面对新的社会发展情况和社会治理难题,较广、较深地进行适应东莞发展的社会治理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抓住“人”这一治理要素。东莞实有人口逾1300万,其中流动人口超1000万,我们大力推行“平安文化”建设,让“平安”理念深入人心。二是抓住“网格化”这一治理手段。坚持以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应用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通过全力推进“智网工程”,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三是抓住“矛盾多元化解”这一治理要求。积极构建诉调对接“1+2+3”模式,大力培育一批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等,形成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四是抓住“多元共治”这一治理理念。注重发挥“工青妇”纽带作用打造群团工作品牌,并大力发展培育社会组织、平安建设促进会等,形成社会治理强大合力。

    南方日报:东莞市在健全市域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发挥德治教化作用等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

    肖亚非: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机制方面,一是开发全市统一信息平台,准确排查收集研判化解全市重点风险隐患案事件。二是建设全市智能治安防控系统,滴灌式助力基层治安防控智能化、精准化。三是打造“东莞义警”品牌,发动群众力量为平安东莞建设保驾护航。四是打造兜底服务体系,全面强化对外来人员的民生兜底服务。

    在发挥德治教化作用,一是针对企业登记用工达700多万人的实际,聚焦打造“平安企业”全力提升企业员工道德水平和平安意识。二是立足全市出租屋体量大、人员密集的实际,聚焦打造“平安出租屋”提升租客平安意识。三是基于全市社会组织数量众多的实际,聚焦打造“平安社会”提升公众平安意识。

    南方日报:接下来有何重点计划?

    肖亚非:东莞人口结构特殊,纵深推进社会治理工作是东莞进入千万人口特大城市后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年初,市的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系统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力推进资源力量向基层末端下沉、服务管理向流动人口延伸、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推进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以及村(社区)党员干部包片联户等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建强“智网工程”社会治理中枢、基层治理村级综合调度体系、重点人群排查管理与预警机制等。要进一步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不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市镇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建设等。要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织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南方+)


    原文链接:http://www.gdzf.org.cn/zwgd/202208/t20220810_110055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