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些资质,公司可以开拓隐形眼镜新赛道,目前已经筹备1200万元准备在苏州再建新厂。”苏州某医疗器械公司总经理朱楠楠向看苏州一槌工作室记者介绍。
今年上半年,这家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在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对一家光学企业进行重整。不但盘活了破产企业核心资产,偿还了债务,还为投资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实现了多赢。
今年3月份,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打响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1为以企业信用修复“暖企”行动为牵引,4为以市场主体出清“助企”行动、善意文明执行“护企”行动、推进政务诚信“惠企”行动、执行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安企”行动为支撑)专项行动发令枪,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闻令而动,迅速部署开展全市法院“稳企复产”专项执行行动。
一份份雪中送炭的《信用修复证明》
一条条纾困解难的举措
一座座开足马力的工厂
一张张感激的笑脸
......
专项执行行动开展两个月以来
这样火热的画面每天都在苏州各地上演
拼起了一张可感可知的优异答卷
受一时之困的企业
又“满血复活”了
执破融合+企业重组
盘活资产,激起一池春水
苏州某光学公司(以下简称光学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隐形眼镜为主营业务的三类医疗器械生产销售企业,代工生产的产品不但遍布全国各地,还远销韩国。
近年来,因为企业经营不善,企业发展逐渐陷入困境,订单缩水,企业资金链断裂,于2021年停止生产经营,到期的债务也无法偿还。
根据企业员工申请,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启动“执破融合”机制,对光学公司进行破产清算,指定第三方机构作为破产管理人,在法院的指导和监督之下全面接管破产公司的财产,负责对其进行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
所谓“执破融合”,通俗理解是将均具有债务清理功能的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进行深层次融合,更好地发挥两项制度各自的优势,让“僵尸企业”快速退出市场,让有挽救价值的企业获得重生,有效助力“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
破产管理人代表徐渊向看苏州一槌工作室记者介绍,对光学公司的债权和债务调查后发现,公司的机器设备、办公设备等资产评估仅为42万元,而其负债多达2400多万元。
“企业的设备已经是市场上的淘汰产品,很有可能无法变现,甚至连拖欠员工的20多万工资都无法偿还。”徐渊介绍。
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如何提高债权清偿率尤为重要,有时候按部就班地对资产进行评估、公告、拍卖变卖,并不一定是最优选择。
事情很快迎来了转机——在清点企业相关执照时,4张软性亲水接触镜注册证引起了法院的关注。
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郭志伟介绍,经过走访发现,在苏州全市范围内同类企业具备该资质的企业数量屈指可数。同时,要成功注册上述证件对企业的生产设施、持证人员、经营时间和实验品有着严格的要求。
“一般企业要拿到这些资质需要3年时间,而且这些资质只能在苏州地区有效,可见其市场价值较大。”郭志伟解释。
经过公开招募,最终,苏州本地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成为了重整投资人,将出资200万元买下企业资质。
“有了这些资质,公司可以开拓隐形眼镜新赛道。”苏州某医疗器械公司总经理朱楠楠表示,目前隐形眼镜产业在中国和全世界都在蓬勃发展,苏州的医疗器械产业配套设施十分完善,此次参与重整将是公司转型升级的第一步。
“目前,公司已经筹措1200万元,将在苏州建立新的厂房,准备好前期的研发。同时,光学公司原来的专业人员和销售渠道也是一项宝贵资源,可以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朱楠楠表示。
根据重整计划,光学公司拖欠的员工工资偿还率也将由66.26%上升至100%,普通债权的清偿率将从0%上升至6.19%。
历时仅2个月,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采用“执破融合”机制,妥善化解债务合计近2490万元,最大限度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同时,积极保护并盘活了企业核心经营资质,实现企业涅槃重生。
事实上,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自去年就已着手建立“执破融合”机制,借助前期探索积累的经验,这项新机制在此次“稳企复产”专项执行行动中对解决执行程序和破产程序中的固有难题开出了良方。
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曹亚峰介绍,目前,工业园区法院执行局年受案数量达到了1万件左右,其中有三四成案件的被执行人是没有财产可执行的“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的司法资源,可以通过破产清算的方式依法退市。同时,在办理破产案件时,可以通过发挥执行程序的“强制性”和“信息化”优势,快速查找企业财产,打击拒不执行和转移财产等违法行为。
“这也将有利于盘活厂房、土地、人力、技术等资源,让企业的优质资产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曹亚峰表示。
失信宽限+信用修复
舒筋活络,守护企业生命线
“正是你们设身处地地替企业着想......让我司在本案中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这才是司法为民的真正体现。”最近,苏州一家电子科技企业给吴中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发来了一封感谢信。
原来,这家电子科技公司在几年前承租了一家服装公司的房屋用作生产经营场所,因合同到期且该厂房因拆迁需要腾空返还,双方发生纠纷诉至法院。
今年年初,经过法院判决,电子科技公司要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搬离厂房。但到了截止日期后,电子科技公司仍未履行搬迁义务。
于是,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便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信用惩戒提示及预限制被执行人消费措施告知书,敦促其主动及时履行义务。
“通过‘预通知’和‘预警示’,对企业告知法律后果,相当于亮出了黄牌警告。”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肖仁刚解释。
对于法院亮出的“黄牌”,电子科技公司立即作出了反应,向法院提交了延期搬迁申请书。
“公司在疫情期间一直在生产,新厂房也找到了,但因为疫情原因,厂房装修和搬迁工作受到了影响,希望法院能宽限腾空时间。”电子科技公司负责人朱经理向看苏州记者说。
服装公司签订了拆迁腾房协议,延期腾房需要支付违约金;电子科技公司短期内也因客观原因难以搬迁。厂房该如何腾空?一时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对此,执行法官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了调查。被执行人电子科技公司是某知名电商集团的主要供应商,企业主营的光电产品对生产环境要求高,全程需使用无尘车间以保证产品达到高精度标准。
经过对电子科技公司租赁的新老厂房实地查看,发现该企业确实已经在准备企业搬迁工作。
“公司主观上并没有恶意拖延的情况,如果贸然采取强制清场执行措施,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很有可能因为停产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肖仁刚表示。
如何能保证双方的诉求都能实现?执行法官抓住了“拆迁”这一问题的关键,与当地的街道办事处进行协商。街道表示,将做好被执行人企业搬迁的配合协助工作。
最终,在法院的协调下,两家企业达成执行和解,电子科技公司在两个月的宽限期后,于6月上旬顺利搬迁到新厂房。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在执行遇到困难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失信惩戒,需要精准区分,帮助他们解决难点,保护好企业信誉这一生命线。”肖仁刚表示。
企业被信用惩戒,不论是融资还是在业务经营上都会受到致命的影响,容易出现“就地躺平”的现象。在执行过程中如何体现善意文明,这是一项“执行艺术”,对执行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推动执行工作提质增效,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推出“预”执行工作机制,在正式采取措施前对被执行人“预通知”“预警示”。
例如,对于决定纳入失信名单的被执行人,送达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警示书,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给予一至三个月的宽限期,责令其在宽限期内积极履行义务。
同时,创建企业信用三重修复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具《信用修复证明》,为企业纾困发展按下“激活键”。自专项行动以来,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共计对260多家被执行企业进行信用修复。
平台发力+部门联动
活用数据,破解找人找物难题
对企业开展执行调查工作时,第一步就是要和企业取得联系。但别小看这简单的一小步,如果对方联系不上或者已经搬迁,就需要派人专程前往进行调查,耗费的时间可想而知。面对数百家企业,如何才能将企业基本情况摸排清楚?
常熟市人民法院给出的答案是:依托数字法人系统,仅3天就摸排了322家企业。
数字法人系统是一款由常熟市政府统筹协调、常熟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建设,三十多个单位及街道等参与对接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在今年上半年,这套系统内新增了“专项信息采集模块”,成为法院数字执行系统延伸出的一块“新阵地”。
打开系统后,便出现了当地企业的画像——失信被执行人的主体信息、联系状况、经营状况、留存资产状况、驻守人员状况、数字门牌、现场照片等基本资料一目了然。
数字法人系统通过“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管理模式,实现线上跨界共享、线下高效协同。系统数据由专职网格员每两个月更新一次,保证“新鲜可靠”。
“在对涉案企业开展执行工作时,不但可以马上联系到人,而且对企业的基础情况都会有比较详实的了解,极大地节约了法院的办案人力,提升了办案效率。”常熟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金连涛介绍。
点击鼠标就可以实现多部门联动,快速找到人,精准查找财产。用好用活“大数据”,成为了苏州两级法院提升办案质效的有力抓手。3年来,苏州已经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了一条成熟的智慧执行模式——由“三统一”案管、“可视化”监管和“网络化”查控在内的三大平台共同组成了“两管一控”数字化执行系统。
“通过这套系统,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可以向各基层法院发出执行工作指令,基层法院之间也可以互相派发指令,基层法院的执行法官,无须为辅助事项异地出差,由此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沈丽介绍。
例如,在一起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苏州中院执行局在收到苏州国际商事法庭交办的续冻当事人银行账户需求当天,通过“三统一”案件管理平台“发起事项”模块,向常熟市人民法院发起“银行临柜”的执行事务办理。
“数字化建设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提高执行效率的关键环节,苏州全市法院执行案件的数量平均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提质增效的关键就是要向数字化建设要生产力,让数据‘多跑路’,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在疫情期间能够得到兑现。”沈丽表示。
“两管一控”数字化执行系统上线两年多以来,完成不动产查询超62万次,线上查封、解封近7万次,接收公积金查询反馈74万条。
“稳企复产”专项执行行动开展三个月以来,全市法院已执结中小微企业为债权人的案件7621件,执行到位金额7.89亿元,已帮助744家失信企业恢复信用。
精准施策+刚柔并济
激活机制,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据苏州市统计局7月26日披露,2022年上半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62.4亿元,同比增长0.3%。
今年上半年,苏州接连遭遇两轮新冠肺炎疫情。虽然防控状态下生产经营受到重大影响,但企业开展花式“自救”不躺平,苏州两级法院和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同打出了稳企复产的“组合拳”,实现了来之不易的正增长。
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执行局局长沈如介绍,今年以来,在苏州中院的统一部署下,全市两级法院精准施策,着力破解疫情对企业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帮助企业快速复工复产。2月份,苏州中院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服务保障稳企复产的14项措施》,5月份在全市启动了“稳企复产”专项执行行动,7月份与招商银行苏州分行签订了《关于建立“活冻结”制度的合作协议》。
实施资产“活封活扣”,精准查封涉案资产,助力困境企业起死回生;
探索资金“活冻结”,保留企业经营基本费用,确保企业正常运营;
寻求矛盾“最优解”,破解涉案企业执行难题,画出执行和解同心圆......
一项项举措导向明确,精准有力,一次次行动善意满满,彰显温情,一家家企业走出困境,“满血复活”。
“这些稳企复产的举措是‘及时雨’!”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副院长俞玖林点赞道。
俞玖林一直关注着苏州法院的执行工作,他说,从此前叫好声一片的强制执行行动到如今充满人情味的稳企复产行动,折射出的是“诚信”和“创新”底色。
“诚信是企业最宝贵的‘隐形资产’,也是在这次稳企复产专项行动中司法守护的首要生命线,企业能在‘受一时之困’后快速‘回血’,稳步发展,诚信这块‘压舱石’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俞玖林说,“在全省统一部署的框架之下,如何针对不同企业和不同问题进行精准施策,苏州法院充分展现了执行智慧,探索创新出了一个又一个极具特色且可供借鉴的执行举措。”
将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贯穿于依法执行之中,使“强执”(强制执行)与“善执”(善意执行)完美融合,展现了执行的刚与柔。
今年,《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获得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草案》中完善了协助执行机制,着重破解“人难找”“物难寻”难题,为失信被执行人戴牢“紧箍咒”。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张永泉也参与了此次立法工作,他表示,法院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在对企业精准施策,善意文明执行的同时,需要有强有力的机制兜底,打击规避执行等违法行为,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苏州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统一制定执行案件管理制度,推动两级法院所有执行案件均按照同一理念、同一标准推进执行措施,有效防止了选择性执行和乱执行现象。”张永泉表示。
同时,在疫情期间,“两管一控”数字化执行系统的高效精准也给张永泉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解决“执行难”提供了示范性的苏州样本,为营造崇信守法的营商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需要通过强化被执行人主动申报财产的意识,形成以被执行人申报为发现财产的主要途径,法院依据职权查找财产为辅助手段的执行机制,这将有利于提升法院执行公信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张永泉表示。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