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生关注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是“假说”而非“规律”

    来源:内蒙古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2-09-11

      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此前不久,四川多地因高温出现干旱。据此,有人引用旱震理论,称“大旱之后必有大震”。

      目前,无论从专业角度还是一般性的常识理解,“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说法都比较绝对,也因此,这种说法受到质疑。换句话说,“大旱之后有大震”的说法目前只是一种假说,并未经科学研究结果的验证。

      “大旱之后有大震”并非明显规律

      提出旱震理论的是地质学家耿庆国。他的一个统计是,1956年-1971年,全国一共有46个地区发生了干旱,其中有39个地区在干旱1-3年内,都发生了6级以上的大地震,只有7个地区没有地震。因此,他认为旱震理论的准确率高达85%左右。

      此外,耿庆国也通过干旱这一现象预测了1975年辽宁海城发生的7.3级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7.8级大地震。这两次大地震都是在震前3年之内有干旱。

      这些情况让人们注意到了旱震理论,但也得看到,有许多方面和许多层次的问题,旱震理论并不能给出圆满的解释,况且,有许多专业人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质疑。

      “大旱之后有大震”提出的是一种关联性,并非是因果关系。即便是耿庆国也指出,干旱不是直接导致地震的原因,而是与地震相关的一个现象。

      原因在于,地震是地壳内部应力的集中释放。地震有一个酝酿过程,短则几十年,中则几百年,长则数千年。在酝酿过程中既有地壳结构的力学变化,也伴随地壳内部的热量、磁力和电力等的变化和积累,反映在地表上,就有可能体现为干旱。

      因此,不是干旱引发了地震,而是干旱可能与地震相伴,最主要的是地壳结构移动和变化,并产生力量的此消彼长,当一方的力量打破平衡时,地震就产生了。地震是迅速的,但地震的酝酿是长期的。在这个长期酝酿过程中就伴随着一系列自然和地质地理现象。至于其中的原理,迄今人类知道得不多,因此还难以预报地震。因此,“大旱之后有大震”并不是一种规律。

      其次,干旱伴随地震也有一个时间周期的长短问题。如果以更长的时间周期看,干旱,以及其他的现象,如洪灾、冰雪和极度严寒等,都可能与地震相关联。在更长的时间周期,如100年内,地震和干旱的关系就没有那么突出。

      有研究指出,1900 年至2013 年,中国大陆共发生过142次6级及以上大地震,其中大震之前1至4年为旱区的情况有79次,占56%。这也说明,旱区与地震的关联程度并非那么高。 同样是1900年至2013年,大旱之后的地震概率更低。在此期间,中国大陆地区有1297 次大旱(不同地点、不同年份发生的大旱计为1次),大旱后1至3年发生大地震的,共有 38次,占比不到3%。

      二者的关系需进一步探索

      干旱的定义也有不同,这牵涉到干旱与地震关系的评价。

      干旱分为气象干旱和构造干旱。天不下雨的干旱体现为地表缺水的表层干旱,一旦有了降水就会得到缓解,因此这是气象干旱。构造干旱是地下缺水的深度干旱,即使有少量降水也无法缓解。 构造干旱是大范围、长时间的,也与地热带、构造带和地震带分布以及地震周期有关,而旱震理论所涉及的是构造干旱与地震的关系。如果剔除气象干旱,那么仅就构造干旱与地震的关联性,也不会那么强。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问题也质疑旱震理论。如,干旱有地域前提条件,不同地区的干旱和地震无法简单联系,不能把黑龙江的干旱用于解释四川的地震。

      此外,其他一些自然现象也可能与地震有关联,如天然气的喷发,虫蛇在冬季的出动、井水的猛然上涨等。而且,很多自然现象也与地震形成了叠加相关关系,因此,单从干旱来解释与地震的相关性并不具有唯一性。

      对于干旱与地震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索,一是其与地震的关系是否有那么强或密切,二是其是唯一还是与其他自然现象一起与地震产生伴随关系,三是如果进一步证明了干旱与地震有因果关系,其中的科学原理是什么,这些都值得研究。

      因此,对于旱震理论可以当成一个假说来进一步研究,或完善或修正或补充或否定,但目前并不宜绝对认为大旱之后必有大震,也不能把干旱作为预测或预警地震的具体标准。

      


    原文链接:http://www.nmgzf.gov.cn/xwsp/2022-09-07/5870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