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生关注

    四川泸定县地震,抢救生命是首要任务

    来源:内蒙古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2-09-11

      9月5日12时52分,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据央视新闻客户端9月5日23:42消息,地震已致46人遇难,另有16人失联,50人受伤。部分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地震突发,身处震区的民众成为我们最大牵挂。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尽最大努力抢救生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是当务之急。

      对此,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同时调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赶赴震区。自然资源部已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派出专家工作组前往震区,协助指导地方做好震后次生灾害排查、应急处置等技术支撑工作。

      四川当地也紧急行动起来,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泸定县前突小组30人赶赴震中核查灾情,甘孜、成都、德阳、乐山、雅安、眉山、资阳等7个支队共530人地震救援力量赶赴震中。目前,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已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截至当日16时,四川省卫健委共派出医疗队员139人赶赴震区。更多救援力量正紧急驰援震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地震发生后,央地各级职能部门快速响应,从部署排查搜救到震情监测,从次生灾害防范到受灾群众救助安置,救灾工作正迅速高效、有条不紊地进行。随着救援力量的集聚,通往震中的救援通道已疏通,帐篷、棉被、折叠床等救灾物资已紧急支援灾区。一些受伤人员已送往医院治疗,当地正全力以赴搜救被困人员、抢救受伤人员、转移群众避险。

      灾难无情人有情,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救援速度的快慢、救援物资的充足与否、救援力量能否统筹发挥最大效用,直接关系着灾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地争分夺秒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就是为受灾民众筑起“生命堤坝”。

      在尽力抢救生命的同时,对于灾区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也需有一定防范。统计显示,当地1小时内共发生2.8级以上地震7次;经地震部门综合会商初步判断,短期内原震区再次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余震活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余震中的抢险救灾,对救援人员和身处其中的民众而言,都是不小的考验。

      而且,据初步统计,震中附近50公里范围内有大型水库水电站4座、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水电站176座、堤防39段,截至当日14时暂未收到较大水利灾情险情报告,但在后续余震中是否会导致灾害隐患,相关的核灾查灾工作中对此应保持密切关注,做好应急预案。

      此外,也需对受灾民众进行妥善安置,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安全住处、有病能及时就医,让灾区民众感到安全、安心,是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

      此次地震灾害发生之际,正是四川新一轮疫情暴发时,据四川省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4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5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0例,防控形势严峻。其中,此次地震震感明显或有震感的成都、甘孜、阿坝等地皆有新增病例,成都更是在9月1日18时选择采取全体居家的防控措施。防疫之时,叠加地震灾情,无疑给四川当地的救灾工作带来挑战。

      需要明确的是,无论防疫还是抗震救灾,最终指向的都是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就要求,在救灾的同时,也需与各项防疫措施做好协调融通,避免顾此失彼,或者出现政策措施在执行环节打架的情况,给救灾和防疫两处添堵。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地震发生前,中国地震预警网通过预警终端、手机APP、第三方平台等渠道,为成都地区提前56秒发送了地震预警信息。这为人们提前做好防范提供了宝贵时间。在汶川地震过去14年后,我们的灾情预报机制、救灾防灾准备、应急救援体系已不断完善,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此次地震的损失能降到最低,更多的生命得到护佑。

      


    原文链接:http://www.nmgzf.gov.cn/xwsp/2022-09-06/586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