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生关注

    以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助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内蒙古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3-04-01

      数字经济规模超45万亿元,建成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近年来,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我国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产业数字化动能加快释放。近日,在由科技日报社和广东院士联合会主办的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院士专家、企业代表等围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结合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新突破、加速推进数字技术在产业链和创新链上的普及应用进行了深度探讨。其中一个共识就是,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不仅为进一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当前,新一代数字技术是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带动力最强的科技领域,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迭代,使这些数字技术更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能有效牵引生产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升级,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机遇、打开更大空间。比如,装配了高性能视觉传感器的工业机器人具有明察秋毫的“眼睛”和自主决策的“大脑”,可以助力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汽车制造环节智能化升级;又如,在山西大同一家5G智慧煤矿地下500米的矿井内,掘进机滚轮飞速旋转,大块煤被切落在传送带上,经过冲刷、筛选,精准落入集装箱内,这一系列井下作业只需操作员在井上用电脑远程操控便可实现;再如,借助物联网打造的智慧农业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湿度等信息,实现数字化精准种植。事实证明,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倍增作用。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如今,我国数字经济在产业规模、科技水平、平台影响力等方面居于世界前列。这离不开众多企业聚力创新,持续以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和前瞻性的研发布局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互联网领域发明专利数前十名中,中国企业占比达到四成;过去五年,腾讯在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数量为10630项,位居全球互联网行业榜首;2022年,华为 PCT 专利申请数达 7689 件,国际专利申请人排名连续六年蝉联第一……企业锚定世界科技前沿,推动数字经济等领域关键技术创新,不仅有利于激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澎湃活力,还将夯实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根基。

      也应看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短板和挑战。在数字技术方面,我国数字经济在关键元器件和工业软件等核心技术上仍面临着“卡脖子”风险。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基础软件、核心芯片、核心元器件等基础性和关键共性数字技术的研发投入,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在数实融合方面,受投资意愿、技术水平、人才储备等因素影响,一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较慢,存在“不敢转”“不能转”“不会转”等问题。这需要充分发挥大企业、平台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大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开放订单、技术、工具、人才、数据、知识等资源,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协同开展数字化转型。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主动抢占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变革新机遇,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们一定能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更好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nmgzf.gov.cn/xwsp/2023-03-29/623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