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话题

    整治“AI”侵权需多方发力

    来源:天津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3-04-08

      AI工具作为“人类智慧的容器”,以其强大的深度学习、数据分析、语言处理、图像生成、视频模拟等功能成为备受追捧的流量密码。近日,一女子地铁照被人使用AI软件“一键脱衣”并发布在网上大肆传播,反映出恶意研发和滥用AI工具产生的威胁和乱象亟待解决。

      “AI一键脱衣”功能在研发阶段即可预见会产生人格权、著作权等方面侵权。其利用深度合成技术,保留头部、替换身体、捏造肖像的行为会侵害肖像权;生成虚假不雅图片、引发网络传播的行为会侵害名誉权;生成的图片带有原照片的拍摄元素、甚至与原照片构成实质性相似,侵害原照片作者的著作权。此功能严重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研发初期即应当被研判为不应面世。然而严管之下仍有越线,尽管国内对AI换脸、AI脱衣类恶意软件和技术早已封禁,但仍有国外研发的该类软件或功能类似的替代性软件流入国内市场。

      笔者认为,破除人工智能恶意开发和滥用之乱象、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正向健康发展要做到多方发力、多元共治。

      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对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严格执行注册备案、安全评估、显著标识等要求;工信部要加强对AI类APP、小程序、快应用等程序或软件的上架审查和在架抽检,对国外流入的非法软件要及时采取技术手段屏蔽、禁止下载使用;网信办要通过“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切断涉AI侵权作品的传播途径,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另一方面要重构侵权责任体系。明确生成式AI“研发阶段可预见侵权”“AI工具运算过程自动侵权”“接受自然人指令后侵权”等多种形式下的侵权主体、责任架构及归责原则,从而落实司法层面的责任追究。

      此外,要利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AI陪伴侵权案”“AI换脸案侵权案”“AI视频诈骗案”等热点案件、新闻信息开展以案说法,引导网民克服盲从和猎奇心理,谨慎识别和使用AI工具,避免被不良开发者隐秘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取数据权限,以致侵害自身合法权利。

      ——曲静宜




    原文链接:http://www.tjcaw.gov.cn/gd/rdgz/tjcaw-imypfaff305648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