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基层动态

    赞!海淀法院少年审判工作获人民日报肯定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3-04-22

      

      淡黄色的审判桌椅、浅蓝色的墙面、U形法台……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这些布置让法庭看起来更像“课堂”,寓意着包容、接纳、关怀的陈设,无形中保护着每一个走进法庭的孩子。

      

      在这里,判决不是案件的终点。一个孩子走进法庭,就会有一名法官守护他的成长。

      “相比结一个案子,我们更想帮一个孩子。”海淀法院少年法庭负责人秦硕说,“我们每个案子都要考虑这个孩子如何教、怎么帮,再去找到一个对他来讲最好的裁判结果。”

      据了解,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始终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立足区位特色和审判实践,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少年司法规律的审判模式,总结形成“2+1+2”防护型少年审判“海淀模式”,即以审判为中心,前置“警示+预防”审前防御机制,后置“帮教+救助”判后保护机制,切实实现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双向保护、全面保护。2023年4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北京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做好能动司法加强司法保护,护航未成年人成长》肯定了海淀区人民法院的少年审判工作。

      一、实行“首审责任制”,建立法官与涉诉未成年人“一对一”模式

      海淀法院少年法庭深化综合审判改革,自2013年探索扩大受案范围,从单一审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扩展为审理未成年人犯罪、大学生犯罪、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以及涉未成年人权益民事案件的综合审判庭。2022年2月,按照最高法院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要求,将温泉人民法庭改造为少年法庭,实行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专业化综合审判,系全市首家通过改造人民法庭专门设立少年法庭的基层法院。在综合审判改革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少年审判程序流程与工作机制,成功审理全国首例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的教职人员适用“禁止令”案、北京市首例涉未成年人强制医疗案、北京市首例大规模组织考试作弊案等一批典型案例。

      在综合审判基础上,海淀法院少年法庭从2019年起实行少年审判“首审责任制”,将首审案件中涉及的未成年人登记造册,日后如有涉及同一未成年人权益的其他案件,均由首审法官负责审理,建立法官与涉诉未成年人“一对一”模式,强化对涉诉未成年人的精准帮教。“感谢法官把孩子的事儿从头管到底!”在一起同学间体育课上相撞导致伤害的案件中,男孩小李因被逆行跑步的女孩小王撞伤导致右臂骨折,只能左手写字参加中考,法官除界定女孩小王和学校的法律责任,还通过法理情劝说动员女孩家长真诚道歉,实现双方互谅互让。后续伤残赔偿问题也由该法官负责审理。“让最了解情况的法官继续负责后续案件审理,有利于案件顺利化解,最大限度减少诉讼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该制度获评当年度“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除立足法院做好审判工作,海淀法院少年法庭还致力于构建少年司法工作体系,努力推动强化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少年司法工作格局。如今,海淀法院少年法庭挂牌“全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中国刑诉法学会少年司法专业委员会研究基地”,多次与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专题研讨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共同完成最高法院2021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研究》,为最高法院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前置“警示+预防”审前防御机制,助力家庭教育,推动普遍预防

      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围绕涉诉问题少年关键成长要素,始终将家庭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在全国首创“四三二一”亲职教育工作机制,深入辖区学校社区开展亲职教育讲座,惠及10000余个家庭,被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联合评选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制度创新”最佳事例。2022年以《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为契机,升级建立“N次方”家庭教育联动机制,发挥法院案件资源和辖区教育资源多重优势,聚合法院、妇联、教委、社工多方力量,开展涉案一对一家庭教育指导、辖区普适化家庭教育课堂等特色工作,实现家庭教育指导效能倍增。根据涉少家事案件特点每年制作发放《家长手册》已逾千册,选取“监护责任”“家校共育”等不同主题,预警家庭教育盲区,指导建立和谐亲子关系。

      

      以“法治副校长”和“亲职教育”两项特色工作为抓手,有效防治校园暴力。海淀法院少年法庭推动建立“2+3+3”校园暴力预防机制,即与教委、学区、学校联动,针对学生、家长、老师三类群体,分别开展普法教育、亲职教育、依法治校理念教育,覆盖辖区20余所中小学。通过该机制妥善处理辖区首例校园暴力刑事案件,并作为唯一基层法院代表参加最高法院召开的“加强少年司法防治校园暴力”专题座谈会并作主题发言。在一起校园欺凌案件中,学校对侵害者作出停止住宿资格的处罚。但家长提出孩子住在郊区,且处在青春期,单独租房住风险较大。办案法官向家长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以及家庭教育上的缺失,发出家庭教育令,并通过社工给予指导。经过3个月观察,学校重新接纳了孩子。少年法庭旨在通过合理的警示预防,提升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家长监护能力,从源头上减少伤害未成年人事件的发生。

      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坚持校园宣教全覆盖,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自护能力。依托海淀教育强区优势,率先探索选派少年法官担任辖区内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并逐步在全市推广;与海淀学区深度合作打造“一校一特色”法治宣教品牌,少年法庭每年为学生、教师、家长讲授法治课30余场,累计受众达8万余人次。适应信息时代和青少年受众特点,打造“绿荫小筑”网络法治课程平台,制作发布《了解<野生动物保护法>》《一起打赢防疫保卫战》《在民法典中长大》等法治教育微课程20余期。坚持案例发布常态化,助力构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保护“铜墙铁壁”。2015年至今每年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社会高度关注的“性侵害未成年之熟人作案情况”“涉未成年人交通事故典型案例情况”等进行发布,提示相关风险和防范要点。坚持全民普法优环境,连续16年在国家宪法日、“六一”儿童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6。26”禁毒日等重要时点,通过法院开放日、模拟法庭、法治微课堂等多元形式广泛普法,凝聚全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高度重视和协同发力。

      三、后置“帮教+救助”判后保护机制,助力矫正回归,全面护航成长

      在工作中,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坚持心理疏导全面覆盖。自20世纪90年代,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开始探索涉诉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帮扶工作,目前已在全国率先将再犯风险心理评估与心理疏导扩展至全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及其他有需求的涉诉未成年当事人。邀请心理专家对涉诉未成年人进行长期跟踪、专业指导300余次,效果良好。

      多年来,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坚持回访帮教持续护航。组织司法社工、心理疏导师成立帮教小组,对缓刑期间少年犯进行帮教,坚决防止再犯;连续32年回访少管所,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打气加油”,提振改造信心;通过书信、电话等形式跟踪回访刑满释放的少年犯,帮扶回归社会。在一起抢劫案中,承办法官发现被告人成绩优异且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因学习压力大、与母亲赌气拌嘴,一时冲动实施了抢劫行为。依法判决后,法官对其进行了9年多的跟踪帮教,该被告人后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大学,并成功修复了与父母的关系。2021年,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审结的一例判后跟踪帮教案例入选最高法院发布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审判是少年法庭的最后一道程序,而每个孩子的人生并不止于一纸判决书。适时帮助,才能让犯错的孩子回到正途。每次有孩子刑满释放或缓刑考验期满时,少年法官都会告知他们:“从今天起,这件事翻篇了,你们要回归正轨、正常生活、健康长大。如有需要,我们一直在。”

      据介绍,海淀法院少年法庭至今已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2万余件,跟踪帮教千余人无一再犯,荣获妇女儿童工作领域最高奖项“全国巾帼文明岗”。2022年8月被评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2+1+2”防护型少年审判“海淀模式”获评北京法院第三届司法改革“微创新”优秀案例。

      


    原文链接:https://www.bj148.org/zf1/jcdt/202304/t20230420_16503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