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大舜
红色电视剧《绝密使命》热播之后,隐匿在上杭黄潭河畔的牛角屋逐渐被世人熟知,很多人知道了牛角屋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
阳春三月,花意渐浓,一位朋友的邀请电话,犹如一缕清风,荡起了心中的涟漪,邀我去黄竹村做客。我怀着朝圣的激动,爽快地答应下来,算是有机会近距离参观黄竹村的牛角屋了。
黄竹村地处上杭县茶地、太拔、溪口三镇交界处,是茶地镇的一个偏远自然村。车到黄竹村口已是午后,黄潭河穿村而过,三折回澜,生机灵动。过了石拱桥就算进村了,车子跟随前来迎接的朋友,在村道蜿蜒而上。我摇下车窗,渴望的目光游走在山水相映、阡陌纵横的村庄。小桥流水,树木蓊郁,还有不知名的鸟青青翠翠地鸣叫了几声,像是不小心碰撞了梦的琴弦,格外嘹亮,瞬间仿佛踏进了“世外桃源”。此时此刻,远离了都市繁华,抖去了尘世喧嚣,时光好像被拉得悠长,一颗积蓄了很多烦恼的心如释重负,顿时年轻了起来。
走进朋友家,一阵寒暄过后,我迫不及待地拉上朋友走进牛角屋,一睹芳容。原来,牛角屋就坐落在朋友家左侧约500米处,一栋清代土木建筑,依山傍水,土墙黛瓦,古朴如昔,静静地卧在黄潭河畔,不禁感慨黄竹先人竟能觅得如此净土,在此开基拓业,繁衍生息。朋友介绍说,牛角屋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了,依山势而建,上下两栋,每栋长100余米,形状独特,呈弧形,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因远看其形似牛角状,故称“牛角屋”。现黄竹村各家各户,基本是从牛角屋繁衍而来。
踩着屋檐下的青石板,穿梭其中,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听见牛角屋曾经的喧嚣。厅堂上“清白传家”那四个楷体大字,依稀可辨,如清风细雨,润泽着黄竹子孙后裔的心田。那一堵堵古老的土夯墙,犹在向我们诉说老屋的历史。那一根根被岁月侵蚀的梁柱,似乎在给我们讲述牛角屋的春秋。那一排排迎风沐雨的木栏杆,几百年来,默默坚守,见证了牛角屋的岁月变迁。屋脚下的黄潭河水,依旧缓缓流淌,好像在为我们吟唱千年的古老歌谣。
群山环绕,河水连绵,古屋深深,土墙斑驳,牛角屋就这样隐没在古木郁郁的乡野中,独自偏安一隅,幽幽散发出自己独特的光芒。哪曾想,她也经历过血雨腥风,乌云压来,牛角屋的上空曾星月黯淡,演绎了一段慷慨悲壮的红色史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牛角屋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的一个重要秘密交通站。1931-1934年间,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经过黄竹村,在牛角屋设立了工农通讯社,主要任务是传递党中央与苏区之间的往来文件,运送苏区急需的物质和经费,护送一批批党、政、军干部抵达苏区。黄竹村青壮年纷纷响应,报名参军参战,运送军需物质,传递情报,全村先后有十多名青壮年为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更悲壮的是,黄竹村因参加革命,支援红军游击队,1936年惨遭敌人“三光”政策摧残。到新中国成立时,全村仅剩16户54人,全村60.29%人口壮烈牺牲。
朋友说,电视剧《绝密使命》热播之后,牛角屋那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不断被新闻媒体报道,常有游客前来瞻仰。其实,新中国成立后,黄竹村就被评为光荣的“革命基点村”,牛角屋也在201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牛角屋走出来,已近黄昏。环顾四周,青山高耸。右侧,一幅流光溢彩的乡村图景扑面而来,几头老牛在黄潭河畔悠哉游哉地啃着水草,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气派楼房,沐浴在金色祥和的夕阳中。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曾经用镰刀和锤头劈开了阴霾和黑暗。而今,红土地上的黄竹人,在牛角屋红色光芒的照耀下,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破茧而出,迈出厚实的步伐,实现了勤劳致富的梦想。
临走,我掏出手机,拍下牛角屋全景,留作纪念,我把照片命名为“红色牛角屋”。当前路迷茫的时候,我会翻开照片,借着牛角屋的红色光芒,点亮思想的明灯,指引前行的方向。
(作者单位:上杭县人民法院)
值班编辑:林少颖 审核:方琮 高奇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