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生关注

    增强服务消费对扩大消费的带动作用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作者:佚名时间:2023-08-27

      

      从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是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内容之一。全国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服务性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已经达到43.2%。国家统计局日前首次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显示,1—7月份,我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明显快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的增速。

      在此背景下,如何增强服务消费对扩大消费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蕴。

      中国经济时报:从1—7月份的服务零售额及其他消费数据来看,下半年消费趋势如何?

      王蕴:1—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速明显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方面反映出服务消费比较强劲的恢复增长势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服务消费增长潜力大。考虑到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占比较高,并且随着服务消费场景的完善、消费模式的创新和服务供给质量提升和规模扩大,将有效带动整体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据此判断,下半年我国消费仍将保持稳中向好的恢复增长态势,受去年基数影响,月度增速虽会有波动,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继续增强。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哪些领域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如何充分利用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

      王蕴:在服务消费方面,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养老服务等领域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消费者对服务供给的质量、多样性和体验度等有更高的要求。如文化旅游消费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的趋势更加明显,适应不同年龄、收入水平消费者需要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的需求更加突出。

      消费持续升级的趋势为相关服务市场快速增长提供了机遇。一方面,服务供给主体应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升级的方向,真正以消费者为中心创新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探索新模式、创新新场景。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为消费升级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业态和模式创新,引导和支持健全相关基础设施,加强安全监管和治理保障等。

      中国经济时报:在消费形态逐渐由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的背景下,如何增强服务消费对扩大消费的带动作用,可从哪些方面着手?

      王蕴:增强服务消费对扩大消费的带动作用,需要客观认识服务消费具有的可拓展空间更大、消费体验敏感度更高和消费关联度更强等特点,应在坚持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目标下,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以深化改革促进服务供给更丰富、消费潜力释放更便利。以更好适应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重点加快服务消费发展,研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完善服务消费环境。对可以依靠市场充分竞争提升供给质量的服务消费领域取消准入限制,推进文教科卫体等领域事业单位改革,激发服务供给活力。完善消费金融对服务消费支持方式。优化节假日制度设计,更好满足假日休闲消费需求。

      二是支持延长服务消费链条,促进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联动发展。服务消费活动的实现离不开相关商品消费的支撑,特别是在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养老等服务消费领域,消费空间拓展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相关产品的创新设计。应从联动发展的角度鼓励和支持服务消费向上延长链条,促进产品研发和服务内容创新协同发展。

      三是完善服务消费市场环境建设。引导优化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依法打击哄抬价格、价格炒作等行为。完善重点服务消费领域服务标准。引导相关主体优化调整演艺等票务销售模式,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健全服务消费投诉机制,突出明码标价、服务质量监管和服务评价等作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专访对象: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王蕴,本文发表于《中国经济时报》2023年8月24日)


    原文链接:https://www.ndrc.gov.cn/wsdwhfz/202308/t20230824_136006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