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政文化

    眸子不容伪

    来源:福建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3-10-31

      □沈栖

      说起“眼睛”,人们最常见的是将它喻为人的“心灵窗户”。这说明眼睛能最直接地反映一个人的心灵,透过一个人的眼神大致可以窥察其喜怒哀乐,洞见其思绪心迹。诚如孟子所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明亮)焉,胸中不正,则眸子漆(昏暗)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度哉?(人的善恶又能何处隐藏呢?)”南宋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援引了这句话后,干脆推断:“言犹可以伪为,眸子则有不容伪者。”

      记得美国“9·11”事件之后,全球为如何分辨恐怖分子绞尽脑汁。全民身份登记和指纹登记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证件可以造假,整形外科手术亦可以改变指纹。于是乎,比利时难民事务委员会主席帕思卡尔·斯梅提出一个颇有意思的建议,即:通过视网膜扫描来鉴别其身份,因为眼睛一时还不能造假。据说,欧盟一委员会已经开发出了视网膜身份识别系统,并提交联合国讨论。

      以眼睛来辨别一个人的身份,听起来似有些玄乎,但它基于这一前提则是毋庸置疑的,即一个人的眼神是无法伪饰的。智利前总统皮诺切特1973年发动血腥政变后拍了一张照片:他双臂交叉,戴着一副深色墨镜,表情严厉又得意。当记者奥亚尔问及总统何以喜欢戴深色墨镜时,皮诺切特回答说:“这是一种表达方式,谎言是透过眼睛被觉察的,而我经常说谎。”显然,戴墨镜是为了掩盖其平时的说谎。这正印证了社会心理学家的分析:识别一个人是否说谎,首先不用细心分辨其内容,只要观察其眼神。小孩不会说谎,因此他的眼神永远是那般纯真!

      时下,社会力倡文明,人们往往注重以行为举止和言辞来衡量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其实,文明和眼睛也有着极大的关系。人类正是通过眼睛摄入万事万物,经过大脑加工,才想象和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人的一言一行首先源于他的眼睛,看到了何事何物,才决定采用何种行为,表达何种意见。有学者建言“学点眼睛和文明礼貌逻辑学”,这不失为一种卓识。

      眼睛和文明这层关联理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不动声色之中使用眼睛,也应该成为文明礼貌的一种“道具”。且不说遇到意气相投者,用“青眼”相迎,遇到不遂心意时用“白眼”看世瞧人,就说日常生活中,讲文明礼貌还真的首先靠眼睛哩!诸如:在公共场所看见老弱者礼让;十字路口,看见红灯自觉驻足;在旅游胜地看见有垃圾杂物主动捡起来扔入垃圾箱;看见有人随地吐痰上前劝阻;看见歹徒行凶见义勇为……人人多用眼睛看世界,言行文明,就会多一份自律,多一份他律,随之也就会多一份文明,多一份和谐。

      眼睛确实可以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根据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通报》报道: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心理学家最近进行了一项测试,他们在校内工作区设立了一台自动饮料机。饮料机上注明所有来此取饮料者必须主动支付相应的钱款。连续10周,研究人员在饮料机上方轮流张贴“眼睛”和“花朵”两个标志,每周换一次,以观察这两个标志对人们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张贴“眼睛”标志的5周内,饮料机收入比张贴“花朵”标志的5周高出276%。这说明,人们取饮料时看到“眼睛”的标志,似有他人注视会自觉地付款。纽卡斯尔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开玩笑地说:“公共场合应张贴更多的‘眼睛’标志,以取代昂贵的电子监控设备。”

      “眼睛”标志确有警示作用,人们看到时会自然而然地约束自己,避免不良行为发生。它似乎比电子监控设备更值得提倡,这倒不止是经济耗资问题,更主要的是它的方式较为文明,至少它不可能关涉侵犯个人隐私问题。

      责任编辑:林少颖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3/fayuanwenyi_1026/365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