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法品牌创建专项行动为契机,积极搭建诉前“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努力做好诉源治理“加、减、乘、除”法,创新发展法院式诉源治理新模式,成功实现了“两升一降”……近年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纠纷源头化解工作,主动承担着纠纷化解的重要职责,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近两年共接收民商事案件11000多件,通过诉前调解化解各类民商事纠纷4896件,占比44.5%,司法确认1274件,其余3622件全部即时履行,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200多万元,诉源治理成效显著。
全力做加法,织密多元解纷“同心网”
坚持以“融”字当先,立足审判基本职能,自觉将诉源治理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从2021年起,集宁区人民法院在区委政法委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下,以政法品牌创建为契机,大力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努力构建“1+2+N”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一是建立“1个诉前调解党支部”。依托院机关党委,成立“诉前调解党支部”,设置5个党员先锋岗。二是成立“两大诉前调解中心”。集宁区人民法院先后与市区两级司法局联合成立了诉前律师调解中心和诉前人民调解中心,中心配备4名律师,返聘4名退休员额法官担任调解员,初步形成了“诉讼调解在前、法院立案在后”的解纷模式。三是构建“1+N”多元联动调解室。集宁区人民法院主导对接市妇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工商联、区总工会、9家金融机构等社会调解资源部门,分别成立了家事调解工作室、知识产权案件诉前调解工作室、老兵调解室、商事案件诉前调解工作室、劳动争议诉调工作室及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等6个调解工作平台。今年10月底,集宁区人民法院主动与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沟通联系,联合成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诉前调解室”,聘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特邀调解员,入驻诉前调解中心,全面深入开展代表委员参与纠纷诉前调解工作,已调解各类纠纷40余件,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信力、影响力、协调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多元的纠纷解决渠道。
倾力做减法,构建定纷止争新模式
强化“分调裁审”改革,树立未病勤预防、简案进门诊、繁案找专家理念,构建“立案前诉前调解+立案后庭前调解+开庭审判”三层“漏斗式”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推行“引导式”把脉。加强诉前分流引导工作,集宁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置一个窗口接待,制定分流程序,配备1名程序分流员,把好诉前分流减量“第一关”。创新“门诊式”调解。积极引入政治素养高、工作经验足、群众口碑好的特邀调解组织及特邀调解员入驻集宁区人民法院诉前调解中心,完善人员配备并设立诉前调解工作室,将简易案件引流至诉前调解,通过“门诊式”服务将纠纷化解在诉前,实现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开设“住院式”治疗。优选组建“4+4+4”速裁快审团队(4名员额法官、4名法官助理和4名书记员),针对“两大调解中心”导入的司法确认案件,以及小额诉讼案件、诉前保全和其他权利义务明确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案件,实行“当日分案、一次开庭、当庭宣判”,切实做到“快立、快审、快裁”。
合力做乘法,架起沟通交流联心桥
加强与行业性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持续完善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畅通常态联络渠道,实现力量整合、信息共享、资源互通。今年,集宁区人民法院与辖区内9家银行建立了“金融案件防控处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金融纠纷源头化解,共同维护金融秩序安全。坚持“抓前端,治未病”,主动延伸诉源治理触角。在集宁区一乡一镇和八个街道全覆盖设立10个法官工作站,通过构建“法官+司法所长+社区调解员”矛盾化解模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创新治理。主动参与当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会同乡镇、街道、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对接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对重大案件、群体性纠纷、敏感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及时反馈和应急处置,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常态化开展精准普法,走近人民群众的心坎,通过“送法进社区”、“发放宣传册”、“公众开放日”等活动,让群众“零距离”接受法治熏陶、沉浸式感受法治文化,为打造“少讼”“无讼”基层治理法治良序,推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聚力做除法,打造快速解纷新引擎
以数字赋能提速减负,综合发挥“移动微法院”“人民调解平台”“道交一体化平台”的作用,在诉前调解中心配备视频连线设备,通过数字平台可以有效整合多元解纷资源,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快速汇聚解纷合力,通过引导群众进行在线咨询、在线评估、在线分流、在线调解、在线确认,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让老百姓享受掌心上、家门口诉讼便利,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化解矛盾纠纷。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