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建设

    新闻舆论业务技能竞赛怎么做?安徽司法行政系统开启限时沉浸“剧本杀”新模式

    来源:安徽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4-01-04

      “现场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下一步,你们将准备怎么做?”

      

      房间内,问题连着问题,话语接着话语,台下摄影机红灯常亮,快门声咔嚓作响,提问者的目光里,满是疑惑和急切。

      “怎么办?这和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主席台上的四人,有的额头已经微微渗出了汗珠,有的双手不自觉成拳,松开又紧握。

      四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很快定下心神,开始回答……

      2023年11月,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闻舆论业务技能竞赛决赛在南湖戒毒所举办。

      刚刚这一幕,正是竞赛中模拟突发舆情事件应对处置项目的现场。

      

      限时沉浸“剧本杀”?

      近百人齐寻“正确答案”

      “A省发生一起建筑物倒塌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引起全国关注。A省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联合调查组。你们现在就是联合调查组的成员,请你们模拟召开新闻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限时20分钟。”

      这是一场96名参赛选手共同参与的限时搜证“剧本杀”。相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来自全省各市司法局、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和省直监狱戒毒单位的24支参赛队,接续应对记者的“连环提问”,寻找可能的“蛛丝马迹”。

      

      “证据”从哪里搜集?

      在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前,由各单位参赛选手组成的4人一小组,被引导至封闭房间观看“剧本”。

      “我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事故发生地点……” 现场画面在封闭房间内的大屏幕上被展现,消防鸣笛,残垣断壁、伤者哭喊……紧张气氛让每名参赛选手都绷紧了神经,此时此刻仿佛他们就置身于灾难现场。

      看完现场视频,留给选手们思考的时间已不足10分钟。手中文字“剧本”的信息都要吃透,视频里的每一处细节也不能放过,四人小组还要分配角色,谁是发布会主持人,谁负责通报救援进度,谁回答记者提问……

      

      演练即将开始!首先要准确研判社会公众的关切点和舆情事件的风险点,科学拟定针对性的信息发布口径。这是做好突发舆情应对工作的必修课。

      11月的南湖,深秋阳光和煦温暖,洒满大地;“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们的提问尖锐,相机的闪光灯耀眼刺目。

      

      “一开始想的还是怎样才能拿到高分,坐在主席台上时,看着镜头,面对‘记者’们的连环追问,脑海里想的只有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通报更多的信息,规避 ‘雷区’,遵守底线。”安庆监狱参赛选手章鹏说道。

      整整一天的时间,24组参赛选手轮番上阵。省司法厅通过抽签随机决定选手上场顺序,上下午分别设置不同的情境和选题,选手入场前上交所有通讯设备,以期最大化竞赛流程的公平公正。

      舆情处置“三同步”落实到位了没有?

      通报信息遵循真实准确的原则了吗?

      回答记者提问时是否严谨?

      

      本场竞赛环节,省厅邀请的每一位评委都是在舆情应对处置工作中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行家里手”,他们仔细观察着每一名选手的临场表现,已然在心中分出了高下。

      “面对突发事件产生的舆情事件,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安徽省委政法委宣教处处长、评委鲍家春说:“在信息发布方面,应把握好四点原则:一是要尊重‘黄金 4 小时’法则;二是发布内容务必要做到早讲关注、准讲事实、重讲态度、多讲举措、慎讲原因、不讲怨言;三是信息发布要统一发布主体、统一发声平台、统一发声口径、统一发声节奏;四是发布方法上要做到真实发声、主动发声、策略发声。”

      “作为公权力的一方,我们应当知道,公众想看到的更多其实是 ‘态度’——愿意积极处置舆情的态度、能够及时跟进发布信息的态度,还有直面负面问题并努力解决它的态度。”

      “态度”体现在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对舆情本身的理解——舆情非敌情,而是社会的风向标。

      

      新媒体?融媒体!

      在红海中寻找“种子选手”

      翻开《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闻舆论业务技能竞赛规程》,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详实清晰的流程时间安排——

      第一天是舆情应对处置项目现场应对,第二天是新闻写作、短视频制作、新闻舆论宣传理论知识项目考察。

      紧张刺激的“剧本杀”环节结束,参赛选手接下来要面对的考验更加严峻。

      “如果说舆情处置是团队协同合作,那么短视频制作、新闻通讯写作和笔试环节就完全是单兵作战,平时有没有下功夫,交出的答卷质量肯定天差地别。” 宿州市司法局的参赛选手张勤说。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新”正在逐渐“老化”,媒体融合正成为主流。随着短视频、AI、直播带货等平台、技术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快速更新迭代发展,“两微一端”都已经被冠上了“传统”新媒体的前缀。

      “以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能够写一些有网感的文章,就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南湖戒毒所的参赛选手章力说:“如今,连微信公众号都已经步入视频时代,我自学了图片处理、视频剪辑、美工排版,但感觉还是远远不够用。”

      “不够用”是参赛选手赛后感想中出现的高频词汇。本领恐慌的原因一方面是对个人能力的清醒认知,另一方面是因为媒介传播的发展,目前已经走上了“快车道”。

      曾经的“蓝海”,如今已经红了。当新媒体不再“新”,势必会对新闻舆论宣传行业的从业者带来更高的挑战和要求。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闻舆论宣传的工作者,也要跟得上时代潮流。

      

      因此,省厅将这次竞赛的项目环节设置的更加“融媒体”化——既要考查参赛者的理论知识功底,也对参赛选手的新媒体技能、文案写作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

      竞赛提前了几个月通知,给了“偏科”的选手充分的准备时间,让选手们去学习、去领悟,让一次竞赛成为了一次挖潜的良好契机。

      

      “这既是一次竞赛,也是一次优中选优、全面摸排,通过对成绩的精确分析,找到有潜力、综合能力强的‘种子选手’,点燃、激励、共进、展示,给他们提供展示平台,充分发挥他们在新闻舆论宣传方面的优势。”省司法厅宣教处处长杨鹏程如是说。

      横跨半年时间!

      新闻舆论业务技能练兵一直在路上

      深秋的一场竞赛,其实从立夏开始,就已经启动。

      先是县级,竞赛通知下发后,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各参赛单位立即响应,均制定了工作方案,从县级开始,有序组织全员练兵和初赛选拔。

      再是市级,据统计,全系统有3000多人参与岗位练兵,600多人参加初赛选拔。

      最后是省级,竞赛前,省厅举办全省司法行政新闻宣传工作培训班,邀请多位资深媒体记者、传播专家以及相关主管部门领导,讲授新闻策划、新闻写作、短视频编辑发布及政务新媒体运维等课程。

      各市经过初赛选拔后,经过层层遴选,来自全省各市司法局和省直监狱戒毒单位共有96人脱颖而出,参加省级决赛。

      

      最终,经过紧张评审,省厅根据决赛竞赛成绩评出优胜个人、优胜团体和优秀组织奖。

      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下来的选手,他们并非“败者”,而是这场竞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被调动、被号召、积极响应的重要一份子。

      因为这场竞赛的实际意义,早已超脱出了竞赛本身:全省司法行政系统3000多名宣传骨干在紧张激烈的竞赛中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比学赶超的氛围中获得了前行的动力,在媒体融合的大方向里学会了融会贯通。

      他们内心充盈,获得感满满:

      女戒所刘琦媛:作为新闻宣传骨干,既要会写、会拍、会摄,还要懂P图、会剪辑、会编辑、会制作、会沟通、懂审美……尚待学习的还有很多,要勤学善用,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

      安庆监狱王龙润:“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初闻不知“话”中意,此番已是“话”中人。聚到一起,我们思想碰撞“火花四溅”,赛后回到单位就是一团新的“火焰”,不断扩散,点点“微芒”“造炬成阳”。

      阜阳市司法局胡茜茜:新闻舆论技能竞赛虽然已经结束,但是传播司法行政好声音、讲好司法行政好故事的新闻实践永远在路上。

      合肥市司法局李斌:我深知此刻的终点,也是下一刻的起点!

      ......

      

      这次竞赛,以提高新闻舆论岗位履职能力为目标,以全员练兵竞赛为抓手,以实战实绩为导向,旨在通过全员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以学促练、以学促用,学练结合、学以致用,活动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它是一次“挖潜”,也是一次“热身”,更是一次“昭告”: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串珠成链,迭代思维、搭建平台、聚力而为,正在形成上下联动一体化大格局。

      奋进步伐永不停歇。我们,一直是前进的姿态,永远在学习的路上。

      图片:吴晶晶

      文字:吴一然


    原文链接:http://www.ahcaw.com/ahcaw/content/2023-11/28/content_893244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