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生关注

    辽沈大地 法治之花这样盛开——我省法治文化建设发展历程回顾

    来源:辽宁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4-01-04

      编者按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12月1日,全省开启2023年“宪法宣传周”活动,活动主题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每年的“宪法宣传周”都设有不同主题,这些主题也见证了推进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的伟大进程。

      本期,推出“宪法宣传周·特别报道”,力争从辽宁大地上城乡法治文化的一个个“小切口”,窥见我省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喜人巨变。

      

      回顾历史这条长河,一直奔涌向前,从未停歇,其中的一些激流,值得永远铭记。

      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同时也开启了中国法治发展的伟大进程。

      波澜壮阔,就此启幕。

      法治文化建设与法治建设同时生长,如同两棵大树,从种子破土,长成幼苗,再抽枝展叶,长成参天之木。

      回顾辽宁法治变迁之路,法治建设已经根深叶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基愈加坚实,“法治文化”则在这片沃土奋力生长,绽放出文化的花朵,结出文明的果实。

      如今,花已遍地开,果亦满枝头。

      发展齐头并进作用日益突出

      今年已经65岁的由靖有事没事就要到本溪市宪法广场来转转,自1986年在本溪市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起,他就和本溪法治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

      本溪市自1981年开展全民普法教育,1986年提出并施行依法治市,被誉为全国普法依法治市发源地。

      谈起法治建设,由靖感慨颇深:“现在,全省的法治建设已经从最基本的普及法律常识向倡导法治文化转变,法治宣传也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了。”

      1991年2月,省司法厅党组向省委常委汇报全省“一五”普法情况并提出开展依法治省的建议。当年10月30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向省委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省的若干意见的报告》。12月5日,中共辽宁省委批转《中共辽宁省人大常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省若干意见的报告》。

      作为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发源地,辽宁成为全国最早开展依法治省活动的省份。

      法治文化建设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法治建设同时起步的,辽宁也成为最早倡导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的省份之一。

      在“五五”普法启动时,辽宁就将大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写入省“五五”普法规划中,并在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中,把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法治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随后经过不断积累、传承与再生产,辽宁法治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在依法治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今年是“八五”普法中期之年。“八五”规划实施以来,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全民普法深入开展,法治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公民法治素养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逐步深入,初步形成了大普法的工作格局。

      法治的目标越来越明朗,法治的形象越来越鲜活,辽宁法治文化建设通过体现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的具体行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法治文化阵地实现五级覆盖

      在锦州市东湖公园入口东侧,有一本高大的“宪法书”。“宪法书”的旁边,法治文化长廊和雕刻宪法原文的法治文化墙经常引得百姓驻足观看。

      这个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锦州“宪法广场”于2016年被命名为“省级法治文化基地”,是当年全省7家法治文化基地中唯一的一个法治文化广场。

      如今,我省坚持全省各级法治文化阵地一体布局,已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我省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首先从城市兴起。各市纷纷立足城市特点,把法治宣传阵地做成服务百姓的民生工程。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沈阳”,宽敞的宪法广场上,普法宣传专栏格外引人注目。

      近日,记者在位于沈阳市沈水湾公园的沈阳市法治公园宪法广场看到,这里既有庄严肃穆的宪法墙,又有民法典知识宣传栏;既有浸润心灵的普法小故事,又有老少皆宜的法律小知识。

      沈阳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靳达宇告诉记者,让法治文化“软实力”变成助推普法宣传的“硬支撑”,沈阳市精心打造市级法治文化宣传阵地,通过“抬头见法、驻足学法”做到“心中有法”,真正让法治宣传接地气、润人心、见长效。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其中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建好用好各种法治文化阵地,扩大覆盖面,提高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

      为了助推法治乡村建设,我省大力加强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各村纷纷开始打造“家门口”的普法阵地。

      在沈阳市沈北新区财落街道大辛二村文化公园,记者看到广场上增设了法治文化长廊,长廊内有宣传栏、LED显示屏,上面展示着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还有乡村振兴、公共法律服务等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

      “每到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村里的宪法、民法典等法治宣传活动也都在这里举行,非常热闹。”大辛二村党委书记任利介绍,在这些活动中,都是由村里的文艺爱好者担当主角,他们把法律法规知识融入村民的家长里短中,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既入眼,也入脑,更入心。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有法治文化公园、广场1624个,具有多元化法治元素街路1.08万条,法治宣传橱窗11.7万个,户外显示屏20余万个。

      随处可见的法治文化“微景观”串联起全省普法的“微课堂”。

      普法方式在变普法内容也在变

      近日,在普法一线奋战24年的新民市司法局公主屯司法所所长刘铁山在大连市乘坐地铁时发现了“新鲜事”。“今天我来大连办事,坐地铁的时候,看到车厢里视频播着‘律师说法’,在车站出口的灯箱、站厅立柱墙面上,都有法治宣传内容,这些宣传方式真不错!”

      这也让刘铁山回忆起20多年前的普法方式:“以前,我们农村的普法方式就是搞普法课堂、利用农村大集发普法宣传单。这些年,普法方式真的一直在变化,这也是法治文化建设创新带来的活力。”

      从举办法治讲座、发放普法宣传单、提供法律咨询等传统普法方式,到居民自编自演普法宣传片、地铁站内滚动播放普法视频,我省法治文化宣传方式一直在创新。

      普法方式的改变,只是促进法治文化创新的一方面,法治文化内容的创新也同样促使法治文化建设更加繁荣。

      近年来,我省不断丰富法治文化内容,让人们从多种角度、多个方向思考法治文化。

      “这节目演得太形象了,我们村也有调解员,为了我们邻里的事儿,他们真是操碎了心。”前不久,“朝阳市法治文化轻骑兵”朝阳县“卜家大院”普法分队走进朝阳县木头城子镇十家子村,表演了评剧《邻里之间》,赢得了现场群众阵阵掌声。

      《邻里之间》讲了一个因村子修路产生的矛盾。“现如今施工队已经进了村,这件事儿真让我伤透脑筋。”“说上几句就翻脸,你说急人不急人。”戏曲演员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法治戏曲,把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复杂的法律关系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给群众。

      除了普法评剧,“朝阳市法治文化轻骑兵”还创作了普法歌舞表演、普法歌曲,14支普法分队把法治文化融入文艺创作,将丰富多彩的法治文艺送到基层。

      除了不断创新法治文艺作品,全省各地还将地方风土人情、民族特色融入其中,将儒学文化、孝道文化、地方典故、传说以及一些有影响的人和事植入法治元素,使法治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沈阳普法公交

      沈阳普法公交

      


    原文链接:http://www.lnfz.cn/news/6582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