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央政法委最新发布的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名单中,江西3家单位入选。他们分别是:新余市分宜县信访局、赣州市寻乌县南桥镇、宜春市樟树市临江镇尹家村。
如何在全国范围内脱颖而出?今天一起一探究竟。
新余市分宜县信访局
涉信访矛盾纠纷分类化解工作法
亮点:
分宜县创新涉信访渠道矛盾纠纷“分类化解”工作法,明确分类标准,分级落实责任,精准分类施策,限时有效办结,严格分类制度,构建长效机制,信访渠道矛盾化解质效大幅提升。
如今,每当夜色降临,分宜县财富广场便开始热闹起来,整齐划一的摊位更是升腾起浓浓的“烟火气”。
而此前,由于分宜县财富广场附近住户频繁投诉,该县城管局为维护广场环境,开展整治无序经营乱象行动,一度禁止流动摊贩在广场内摆摊经营。但许多流动摊贩因此失去了经济来源,多次来到县信访局反映诉求,希望政府能够拿出合理方案,解决生计问题。
因该问题因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较为广,县信访局立即与县城管局等部门对接,通过信访渠道“矛盾纠纷分类化解工作法”,对照《矛盾风险等级判定指引》,将该纠纷确定为B类问题,由党政分管领导负责,城管部门牵头,召集市场监管、交警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化解。
本着“共建共治共享”寻求问题“最优解”的原则,在广泛听取网民的意见建议后,该县按照“统一规划布置、统一规范管理”的模式,为流动摊贩“安家”,走出一条“引摊入场”的新路子。在分宜商城停车场和麻博馆安排两个临时摊位点,规划了117个临时摊位,摊贩可以通过公开报名、抽签选取的方式,免费入场经营。同时明确经营时间和卫生保洁要求,将“人间烟火”规范起来,有效解决占道经营、卫生环境杂乱差、交通安全隐患等情况,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点赞。
A类覆盖“易、小、初”,B类着眼“杂、重、大”,C类聚焦“难、复、群”……近年来,分宜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创新涉信访矛盾分类化解工作法,将属于信访渠道矛盾纠纷按照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划分为“ABC”三类,分级由村乡县三级负责,分类限时化解,推动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工作法实施以来,全县初次信访量逐年下降,化解进度及质效排名全省前列。
精准分类施策,限时有效办结。该县按照“ABC”三级清单,精准配套力量,运用多元手段,强化源头治理实现“小事不出村”,强化联动联调实现“大事不出镇”,综合施策、多管齐下,限期在30个工作日化解B类信访矛盾。对无法在30天内化解的B类信访矛盾,乡镇第一时间书面上报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经审核提级为C类后,实行“一案一策”,集中力量攻坚,力争在60个工作日解决。C类问题限期未化解的,形成重大信访问题清单,提交县委研究。
严格分类制度,构建长效机制。该县积极落实科学化分类、责任化清单、项目化推进、精细化化解机制,不断提升分类化解质效。一是建立提级申请机制,落实动态管理。二是建立化解销案机制,实行销号办结。三是建立回访协调机制,确保化解效果。其中,推出的“7、5、3”回访机制,明确A类问题化解后7天,B类问题化解后5天,C类问题化解后3天内进行一次回访,巩固“事心双解”效果。
赣州市寻乌县南桥镇
“单位联村干部联户”助力乡村解纷工作法
亮点:
群众路线是“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生命线。寻乌县南桥镇传承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精神,依托省、市、县委政法委推广的“联村共治”机制,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开展“三问三帮”活动,即问情况、问需求、问效果,帮解答疑问、帮化解纠纷、帮解决困难,实现民情在调查中掌握、风险在调查中防范、矛盾在调查中化解。
刘先锋是赣州市医保局寻乌分局的一名普通职工,同时也是寻乌县南桥镇高排村的联户干部。他组建了一个34户联系户的微信群,每个月在群里聊聊家常、宣传政策,每个季度到农户家喝喝茶、唠唠嗑。日前,刘先锋像往常一样进村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村民陈传昌与邻居陈盛华因门前出行问题,原本相熟的两人因此结怨。好言劝解无效后,刘先锋分别和村干部、医保局平安建设工作队汇报了此事。
如何处理这个事情?在大家共同商议后,认为他们同出一个祠堂,客家人讲感情、守家训,把他们约到祠堂坐下来喝茶聊天,再来商量怎样处理。同时,村里邀请来法治服务团队成员共同参与调解。最终,各方协议好解决出行办法,双方握手言和。
近年来,寻乌县南桥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精神,认真落实“联村共治”机制,构建“三联”机制(即单位联村帮扶、干部联户结对、政法联系服务),推动干部下沉联系群众,做到民情在调查中掌握,风险在调查中防范,矛盾在调查中化解,实现矛盾纠纷“能进‘祠堂’不上‘公堂’,能在村组不在县乡”。
如今,在寻乌县平安办的统筹下,全镇18个行政村均有县直(驻县)企事业单位挂点联系,镇里用好这一帮扶机制,延伸平安建设触角。联村单位主要领导每季度到村调度指导平安建设工作不少于1次,协助解决一批影响基层平安的突出问题,推动矛盾纠纷化解。
该县还统筹县、镇、村三级近300名干部联系全镇8800余农户,每名联户干部结对联系约30户农户,每月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线上至少联系1次,每季度至少入户走访1次,要求“干部能认得门、群众能找到人、有事马上到、无事问个好”,及时了解家庭情况。
同时,该县组建由县级政法挂点班子成员任组长,镇政法委员任联络员的南桥镇“123”法律服务团队(1名法律顾问、2名政法干警、3名巡回审判联系人),下沉各村(社区)提供法律咨询、以案释法、纠纷调解等菜单式公共法律服务,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
在此基础上,该镇积极发挥“预防员”作用做好源头防范,发挥“信息员”作用做好排查通报,发挥“调解员”作用做好化解疏导。同时,实施“三化”考核,即清单化履职、智能化督查、规范化奖惩,有效提升解纷质效。
宜春市樟树市临江镇尹家村
“四招解四结”家门口解纷工作法
亮点:
樟树市临江镇尹家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用脚板磨平怨结、用热脸融化气结、用婆婆嘴解心结、用母舅打开事结的“用四招消四结”解纷工作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群众获得感摸得着、幸福感听得到、安全感看得见。
樟树市临江镇尹家村雷一根、雷二根本是两兄弟,但因哥哥在建房时,没有与弟弟雷二根商议,就占用宅基地,双方产生矛盾纠纷。
宅基地权属争议纠纷,在农村具有普遍性、典型性。难点是在解决诉求问题之前,要排查化解隐藏深处的“怨结”“气结”“心结”。
村委调解干部深入走访,得知“事结”里面有“怨结”:“当年分家时,我们做弟弟的就吃了亏,现在他建房子都不和我协商就占我的宅基地……”
用“热脸”融化“气结”。调解干部分别做思想工作,甘当“出气筒”,疏导安抚情绪,消除“气结”,兄弟俩也感受到他们继续这样闹下去会被村里人说笑的,表示愿意坐下来进行和解。
用“婆婆嘴”解“心结”,用“母舅”打开事结。调解中,兄弟二人“心结”也被解开,同意各让一步。调解干部看到“怨结”“气结”“心结”被各个击破,于是趁火打铁,同时邀请两兄弟房下的长辈一起进行调解,充当“母舅”,提出调解协商办法,最终哥哥雷一根以所占宅基地2倍面积的耕地进行置换,双方和解。
事情距今已过去8年,两兄弟再未闹过矛盾。
樟树市临江镇尹家村辖9个自然村,村里的矛盾主要为家庭婚恋、邻里纠纷等,起因五花八门,但症结大同小异,当事人都带有怨结、气结、心结、事结。若“四结”能消,则气散怨除、事了心安。
做实网格“微治理”。在尹家村,完善建立了“村民委员会-网格长-网格员-中心户长(微网格员)”网格架构,全村9个网格由18名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担任网格员,每15至20户确定一人担任中心户长(微网格员)。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优势,做到情况明、信息灵,抓早抓小抓苗头,通过“串门子”“谈家常”,面对面聊“家长里短”,探究“怨结”根源。为实现“对症下药”,对以势压人的,由威望高、公道正派的村干部、“五老”人员出面,以事实为依据,不和稀泥,公平处理;对要面子、争口气的,调解人员及时介入,用常理、用亲情、用法理化怨解结;对误会的,坚持用绣花功夫,穿针引线,面对面引导双方解开误会,化干戈为玉帛。
受“家丑不宜外扬”传统思想影响,家庭婚恋纠纷往往不愿对人提起,容易拖大、拖炸,但通过和群众聊家常,也会“浮出水面”,能及时化解。该村将网格员培养成“婆婆嘴”,弘扬礼让、友善、孝悌、感恩文化,让村民看问题的视角更大,心胸更开阔,一些小矛盾小纠纷,往往做到“一笑泯恩仇”。
由村民推选,尹家村32位有威望、热心调解、公道正派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乡贤担任“老娘舅”调解员,“母舅”在调处家庭婚姻、邻里纠纷时,善于说事明理,将情、理、法有机融合,灵活运用于断事调解全过程,让当事人由“出手干仗”变“握手言和”。在尹家村,有矛盾找“母舅”,让纠纷化解在家门口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自2000年以来,尹家村推行“四招解四结”家门口解纷工作法,已实现23年矛盾纠纷“不出村”“无反弹”。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