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行业风采

    烟火气中腊肉香

    来源:四川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4-01-06

      □ 周梦蝶

      

      时令还没到冬至,远嫁重庆酉阳的堂妹便和我联系了,说她婆家今年喂养了两头大肥猪,杀猪过年时,至少要腌制二百斤左右的腊肉,让我少置办点年货,到时候她会托人捎来几块。堂妹婆家的烟熏腊肉,产自酉阳山区,猪是土猪,味是美味,每当想起腊食,我就直吞口水。

      

      据说最早的腊肉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原大地,当时周朝的贵族们称之为“脯、脡、腊”。后来社会变革,人口南迁,南方传承了制作腊肉的习俗,而北方却未保留,毕竟北方冬天寒冷,肉类无需腌制便可保存相当长的时间,也就失去了对于腊肉的原始动力和高涨激情。即便现在有很多北方人也喜欢腊肉,但大多是从四川、湖南等地购买的。地处西南地区的四川和重庆,以及贵州与云南,之所以热爱腊肉、香肠、风干鸡、盐水鸭等腊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些省市位于内陆地区,虽有名山大川,却无崇山峻岭,气候相对潮湿,尤其是冬天,云遮雾罩,空气温润,不利于食物贮存。而腊肉这等高盐、防腐、风干之食物,也就因地制宜,应运而生。

      

      四川是个盛产腊肉的地方,包括几十年前从天府之国“分家”出去的重庆,对于腊肉这等美味,亦是非常酷爱。川渝人吃饭无辣不欢,新年团聚更是无腊不欢。“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尤其是每年的寒冬腊月,农村人家大都会开始制作腊食,这样的习俗在川渝两地已然传承了上千年的历史,不可谓不悠久。

      

      说了腊肉的“前世”,再讲腊肉的“今生”。腊肉好吃,怎样熏制?你甭说,这是一个技术活。用于腌制腊肉的“过年猪”一般会在冬至前后被宰杀,这时候的猪膘肥体壮、油滑肉香,待到开腹破肚,猪肉连皮带骨被砍成三五斤一块,直接放入陶瓷大缸,一层猪肉一层盐,腌制十天半个月。在这期间不能沾上冷水,盐最好是用四川自贡生产的井盐,色泽晶莹、颗粒粗大,需得均匀涂抹、无一遗漏。有些声称掌握了祖传秘方的人家,还会在肉块上遍洒香料,由于秘而不宣,成分无从知晓。一般的寻常百姓就没有那个“穷讲究”了,能有肉腌就很不错了。腌上一周或者半月,再把肉从缸中取出,如果遇上天气好,人们大都会在院坝内晾晒一番,然后再挂于厨房烟囱底部,环绕四周,琳琅满目,任由烧火做饭时农家柴灶产生的热气与烟雾将肉熏干,腌肉在烟熏火燎中退水收紧,大概一两个月左右,自然而然就成了腊肉。

      

      腊肉也有“速成”的。同样是烟熏,也有一些人家会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搭起支架,将腌制好了的猪肉悬挂在钢筋或者铁皮支架上一字排开,然后在下面点燃竹叶或者树枝熏烤。竹叶易燃,过火太快,往往不是首选。最好的是柏树,这种树木的枝条天然有着淡淡的清香。熏制过腊肉的人都知道,柏树的枝条不能太湿,也不可太干,太湿了打不燃火,太干了又烧得太快,尤以半干半湿那种为最好,点燃熏制起来只略见火星点点,又有浓烟阵阵,也就一天半天功夫,等到皮肉收紧半分,油渍去掉几许,真可谓“味浸皮肉,香透骨髓”,烟熏腊肉大功告成,酿就一道人间美味。

      

      别看腊肉常常是黑不溜秋、灰头土脸的模样,进口入喉,食之有味,瞬间便能征服进食者的味蕾,满足吃货们的肠胃。只可惜,由于烟雾缭绕污染环境,这样的烟熏腊肉近些年来虽无明文禁止,也确实是鲜有见到了。加之如今生活提倡饮食健康,即便是乡下人家也不像多年前那样嗜好腌腊食品了。人们渐渐告别了“腊味”,热衷于“鲜活”,烟熏腊肉随之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虽然距离告别年关的那一天,也许依然很遥远。

      

      不过至少在现在,在四川人烟熏火燎的厨房里、欢声笑语的餐桌上、阖家团圆的年夜中,依然弥漫着扑鼻而来的腊肉香味,仿佛仍在诉说着四川人对于家乡的深情眷恋、对生活的美好享受、对美食的无比热爱!(作者单位:内江市市中区玉溪街道司法所)

      


    原文链接:https://www.sichuanpeace.gov.cn/sbgw/20240105/282853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