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上升、发展动能不足的一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我国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省上下迎难而进、真抓实干,推动经济恢复持续向好,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具有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强劲韧性,拥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广阔机遇。未来,安徽要切实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势头,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定走好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要学深悟透习近平经济思想。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把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体现到经济工作各方面,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二要健全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加强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季度工作会议制度、政绩考核机制、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机制作用,汇聚起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抓落实的强大合力。三要打造一支勇于担当、本领高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提升专业化能力,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我们要着力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等方面下功夫,以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其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高水平推进以国家科学中心、自贸试验区、综保区、国家级开发区和省际产业合作区等为核心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揭榜挂帅”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集成电路、生物仪器等重点领域开展国产化替代行动。其二,围绕打造汽车“首位产业”,深入推进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发展,重点支持7家整车企业发展,推动零部件企业加快向为新能源汽车配套转型,积极抢占“三电”和“三智”新赛道,提升产品制造能力,持续扩大提升产业特色优势。其三,加快建设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巩固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四,加快制定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打造未来产业高地行动,前瞻性布局通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元宇宙通信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其五,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能力,扎实推进人才兴皖工程,常态化开展“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动,深入实施江淮战略帅才计划、江淮英才培养计划。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我们要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强化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持续向好。一方面,多措并举挖掘消费潜力。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探寻电商、演唱会、国潮等消费潮流导向,更好契合消费升级趋势。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大宗消费,推动各地发放汽车、家电家居等消费券,推进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下乡。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继续发布百佳皖美消费新场景,探索研学、冰雪、探险、观星、城市漫步等旅游新产品,实施“引客入皖”行动。另一方面,不断提高项目招引质效。按照“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梯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做好全流程服务和全要素保障。围绕首位产业、优势产业和“风口”产业,充分发挥“链主”招商优势,打造招商引资“源头工程、首位工程、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力争引进更多的“总部经济+制造基地+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等,加快资金拨付和使用进度,做好重大项目支撑保障。加强项目谋划储备,落实容缺办理、联审联批等制度,进一步优化项目前置审批事项。
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我们要继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产业开放为重点,以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为抓手,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首先,进一步落实省经贸友好代表团出访成果,建立省领导与跨国公司联系直通车机制,常态化举办“海客圆桌会”。其次,充分发挥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试验田”作用,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鼓励外商在皖投资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再次,支持更多企业参与“徽动全球”出海行动,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着力增加中欧班列开行班次,支持在班列沿线国家建设海外仓。最后,聚焦“新三样”等优势产品,推进产业贸易融合发展,指导新能源汽车等企业积极应对欧美绿色壁垒,鼓励企业加强海外投资与合作,扩大汽配、光伏组件、面板等中间产品出口。
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上展现更大作为
我们要落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次座谈会精神,发挥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推动全省各区域各板块协同共进,提升全省整体发展能级。第一,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家居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体系,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深化G60科创走廊建设,推动安徽科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第二,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重大国家战略落地,积极谋划和推进一批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大力实施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更高水平推进保护和发展。第三,主动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总体布局建设,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安徽联动区(合肥、芜湖)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第四,加快推进落实沪苏浙城市合作结对帮扶皖北城市,充分发挥合肥都市圈、大黄山品牌等带动作用,加快推动省内区域联动。
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我们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诉求。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完善“民声呼应”工作机制,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兜牢底线、补齐短板、加大投入,持续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加大对纺织服装、皮革家具、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帮扶力度,健全完善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加快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保障粮油、肉蛋、奶果、蔬菜等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生育政策落地见效,加快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切实提升治理效能。
(作者单位: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
安徽日报2024年3月19日第六版
https://szb.ahnews.com.cn/ahrb/layout/202403/19/node_06.html#c1023105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