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蔡君彦
科技赋能,正在帮助更多由于种种原因走失、离家的人寻亲成功,回家与亲人团聚。
4月10日,河南省濮阳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工作人员护送受助人员“哑男”(化名)返乡,帮助这位30多年前赶集时走失的聋哑男子回到河北老家。时隔多年,年迈的父母已认不出面前的孩子……
工作人员是如何帮“哑男”找到亲生父母的?记者了解到,比对技术的运用是此次寻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身份不明,救助机构帮聋哑男子寻亲困难重重
头发灰白,不会说话,有听力、智力障碍,患有唐氏综合征……濮阳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次见到“哑男”时,就意识到,要救助他、帮他找家都会面临不小的挑战。
那是2023年11月30日,“哑男”被当地一热心农户送到濮阳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据介绍,“哑男”流浪至此,被老农和家人遇到后好心收留,已有十年。由于他没有户籍身份信息,随着年龄增长,医疗、养老都面临难题,咋安顿好呢?
老农多方打听,得知救助机构可以帮助“哑男”这样的人,还能帮忙找家,就通过当地派出所民警联系到救助机构。
开展救助之余,帮助身份不明的受助对象寻亲,是救助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妥善安置好“哑男”后,濮阳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红梅寻亲工作室及时启动了寻亲程序。
由于受助对象情况特殊,不能说,不会写,啥身份信息都了解不到,寻亲难度可想而知。工作人员尝试把“哑男”的照片等信息上传全国救助寻亲网,在网络平台发布寻亲公告、在媒体刊登寻亲信息等多种寻亲方式都试了,均无进展,寻亲一度陷入困境。
按照相关规定,如果自救助之日起3个月内无法帮受助人员找到亲人,就要进入移交安置环节,转入社会福利院进行特困供养。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放弃。”濮阳市民政局领导的要求和激励,使红梅寻亲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在救助工作进入移交安置环节后,仍在努力寻找新的突破点。
比对技术,帮走失30多年的聋哑男子找到父母
科技赋能让此次近乎“山穷水尽”的寻亲迎来了转机——
工作人员积极与公安部门结合,尝试采集受助对象的血样,通过比对DNA的方式,缩小寻亲范围。
近年来,随着公安部门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助力案件侦破的同时,也被各地陆续运用到帮助救助机构为身份不明的受助对象寻亲的过程中。通过科技赋能,为寻亲工作提供非常有效、有价值的线索。
今年3月12日,河南省公安厅传来好消息:“哑男”的相关信息比对成功!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该男子的族亲信息,地域指向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王关庄镇的某个村子。
3月13日,濮阳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救助管理科科长孙圣锋等人带领“哑男”前往当地,进一步实地核查。在当地村干部的协助下,找到了“哑男”的“疑似父母”。
据村干部介绍,早在1993年,该村一户田姓人家的二儿子田某在赶集时走失,家人四处寻找无果。2008年,当地整理村民户籍信息时,其户籍信息也没再录入。
“两位老人80多岁了,身体不太好,也不敢确认我们带去的人是不是他们走失30多年的孩子。”孙圣锋说,稳妥起见,他们先带“哑男”返回河南,并请当地村医帮忙采集了两位老人的血样,带回濮阳送交公安部门进行司法鉴定。
3月26日,司法鉴定结果出来了:两位老人是“哑男”的生物学父母,比对成功!
科技赋能,使受助人员寻亲成功率进一步提升
4月10日,在濮阳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哑男”田某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结束了在外漂泊流浪的生活。
“这次能寻亲成功,比对技术帮了大忙。”4月14日,孙圣锋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时表示,田某是濮阳市救助机构通过比对技术寻亲成功的第一人。
河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一直在积极开展以“大爱寻亲 温暖回家”为主题的救助寻亲专项行动,科技赋能,使受助人员寻亲的成功率进一步提升。以河南为例,2020年以来,在公安机关的支持和配合下,已帮助3000余名无法查明身份的受助人员回归家庭。
记者了解到,DNA比对是寻亲最有力的技术之一。媒体曾报道的多个失散人员寻亲成功的事例中,该技术的利用以及信息的比对成功,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比如,2021年岁末,在民政部门帮助下,苦寻孩子7年的荥阳市广武镇村民周先生找回了看病途中意外走失的儿子小涛,寻亲过程中,比对技术就帮了大忙。当时,小涛被安置在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救助站,比对成功后,两地民政部门高效配合,办理了移交手续,帮助小涛回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杨郁娟在《今日说法》栏目中介绍,在寻亲过程中进行DNA比对,有几个优势,比如,非常准确;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地进行比对;如果时间跨度比较大,走失人员年龄变了,外貌口音等都发生了改变,DNA比对也可以解决这些改变带来的认定困难。
据《长江日报》报道,2021年12月8日,一男子在襄阳市樊城区与失散33年的母亲相拥团聚,就是通过比对技术帮忙,先找到了该男子同父异母的哥哥,进而又找到了他的亲生母亲。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