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行业风采

    悲凉扬州城

    来源:四川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4-04-20

      □ 李捷

      

      我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优秀篇章如璀璨星辰熠熠其中,南宋词人姜夔的《扬州慢》便是其中之一。姜夔在这首自度之曲中抒发出的对祖国大好河山遭受金兵蹂躏的悲凉痛惜之情,时至今日依然让我们感触良多。

      

      词的起首三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以拙重之笔点明来到扬州的原因。在方位上,古人以东为左。扬州在宋代是淮河东面繁华的商业城市,也是名胜古迹极多的古都会,故称“淮左名都”。“竹西”,是极负盛名、为历代骚人墨客所景仰的游乐之地。因此,尽管词人是准备整装远游,但到了这著名古都,也还是要稍稍停留一下。

      

      接着写进城见到的情况,词曰“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唐朝诗人杜牧《赠别》诗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句子,“春风十里”在这里便被用来指代扬州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过去“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十里长街,而今却长满青青的荠菜麦苗。此二句与起首三句形成对比,词人乘兴慕名而来,所见竟使人失意败兴之至。一喜一悲,陡起陡落,自然会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并激起无限感慨,从而使人们自然而然地提出疑问:扬州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荒凉呢?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这三句揭示了变化的原因:自从金兵多次袭击江南、骚扰扬州以后,城池荒芜,人烟稀少,至今虽隔十余年,但被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一提到战争仍然非常厌恶。词人用拟人的手法,指出废池、乔木都是那样地厌恶战争,那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就可想而知了。

      

      “胡”,这是古代史学家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词中的“胡马”则指金兵。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和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兵两次南侵,扬州遭受惨重破坏。这首词写于公元1176年,距第二次金兵入侵已有十五个年头。“犹厌言兵”四字,唱出了人民无限的辛酸痛苦、灾难耻辱。清朝词评论家陈延焯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词的上阕以“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作结尾,更加增强了战后荒城的凄凉气氛。暮霭四起,凉风萧飒,几声哀怨的号角声飘散在这空空荡荡的城中,不仅使人筋寒骨彻,更引起人们心灵的战栗。一个“空”字,用得极其深刻,战争破坏了一切:昔日的舞榭歌台、鲜花美人,全都荡然无存,而今只有“荠麦青青”伴着“清角吹寒”,剩下的是一座“空城”。战争是多么的残酷无情啊!

      

      杜甫《春望》诗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尽兵燹后情景,堪称诗史。《扬州慢》上阕与之相比较,实在难分伯仲。

      

      词的下阕起首两句是过渡,词人由眼前所见想到了扬州的一代风流才子——唐朝诗人杜牧。“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当年的杜牧风流倜傥,诗酒扬州,真可谓“俊赏”,然而如此英才卓识、满腹诗书的杜郎,如果今天重到扬州,也会为扬州的衰败而震惊。

      

      杜牧的《赠别》《遣怀》两诗,是吟唱扬州的名篇,历来为人们传唱不休。且看《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遣怀》诗曰:“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姜夔截取这两首诗中的词句,写成“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来说明杜牧风流俊赏,才华出众,可纵使杜牧有千种风情、杰出才华,能写下《赠别》《遣怀》这样的好诗,却也难以表达面对破败扬州而产生的悲凉痛惜的思绪。

      

      词人由自己的感受想到杜牧,再由杜牧想到扬州昔日的繁华,昔日的繁华衬托出了今日的荒凉。昔盛今衰,词人伤感不已,不由得哀叹杜郎写得出兴盛的扬州,却应和自己一样写不出今日衰败的扬州。这悲痛,词人自己写不出,杜牧写不出,任何一位有才华的骚人墨客也写不出,因为这是难以用笔墨表达出来的切肤之痛、“黍离之悲”,的的确确是“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想当年,扬州二十四桥歌吹沸天、通宵达旦,多么繁华多么兴旺!而今这二十四桥虽在,却不见了管弦丝竹、歌儿舞女,只有那桥下的流水在无声地荡漾,一钩残月惨白,悄无声息地挂在天边。山川依旧,人事已非,词人睹物伤情,喟然长叹,泪下沾襟。这三句中,“波心荡”的“荡”字使凄凉景象又罩上了一层摇曳的怪影,让本就萧索的夜景变得更加荒凉。而“冷月无声”的“冷”字,则把词的意境推到了最高峰,不仅月是冷的,二十四桥是冷的,词人也是冷的,即使是今人再读此词,也还觉得透体冰凉、寒彻骨髓。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满是芍药花。写到此处,仿佛词人正指着桥边那些盛开的芍药花向读者提出疑问:想那桥边的芍药花啊,这些年来,知不知道它为什么而开花?词人故意用第三人称来询问,表面看似乎轻描淡写,实则字字沉痛、句句悲伤;表面问花为何而开,实则是说国破家亡、生灵涂炭,根本不应该开花,大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感。当然,花草无情,它们只知道“春来还发旧时花”,词人也只是借花开花落一事来表达自己的悲凉痛惜之情罢了。

      

      姜夔一生郁郁不得志,长期寄人篱下,混迹青楼,寄情翰墨,故其词格调悲凉、寓意含蓄。也正由于词意是那样的含蓄深沉、回环曲折,我们今天读起来才是这样的隽永有味,百读不厌。

      

      (作者单位:四川省自贡监狱)

      


    原文链接:https://www.sichuanpeace.gov.cn/sbgw/20240417/285924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