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日 星期三 晴
菜香扑鼻、热气腾腾。中午,在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老年助餐点,老人们边吃边聊,好不热闹。
来这里吃饭的24位老人,多是八九十岁。得益于政府补贴,他们每月或免费或只付一两百块餐费。
为老人们提供助餐服务的,也是一对老年夫妻。
62岁的葛维杰是村里的退休干部。2019年,村里办起了居家养老照料中心,2022年,又添了老年助餐点。葛维杰把老伴马云皊从南方喊了回来,老两口一起为老人做饭、打饭、送饭。
“我身体硬朗,在最美的年纪做着最好的事。”62岁的马云皊一边熟练地颠锅翻面,一边表达对这份工作的喜爱。
老人为老人提供服务,正成为农村新趋势。一方面,随着生活、医疗水平提高,农村长寿老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农村养老人力资源匮乏,急需找到因地制宜、成本较低的养老服务模式。
老人,尤其是相对低龄、健康的老人,是农村重要的人力资源。把他们发动起来,“以老助老”,既激发村庄活力又降低服务成本——戴尧村作出了有益尝试。“有的老人去市里看病,还打电话说想吃我做的粥。”马云皊的这番话,道出了这种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效回应老人“被需要”的价值需求。
乡村是熟人社会,邻里互助再正常不过。葛维杰夫妇不仅骑电动车接送老人就餐,还无偿给腿脚不方便的老人买药、送药。
“老人们的儿女平常不在家,但过年返乡都会表达感谢,请我们吃饭,给村里捐东西。”葛维杰指着助餐点门口的一排板凳说,“这些都是助餐服务对象的孩子捐赠的。”
善意交互中,助人者实现了 “有所为”,被助者实现了“有所依”,“供需”两端得以满足。
在戴尧村,乡村公益岗位的工作人员也多是老人。清洁路面、拾捡垃圾,他们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还有一定收入。老人一起劳动,互相关照,多了交流,少了寂寞,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说起“盘活老人资源”,戴尧村党总支书记戴同阳颇有心得。
在皖北,每一个村庄,都在寻找具有自身特色的振兴之路。当邻里互助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养老模式、公共服务相结合,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才能变为一幅幅现实图景。(记者 韩小乔)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