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行业风采

    唤醒“沉睡条款”,激发正义回响

    来源:宁夏政法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4-05-13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均有此表述,且均提到刑法“第二十条”的正当防卫条款。“第二十条”已被唤醒。(3月12日中国新闻网)

      在电影《第二十条》上映前,或许很多人对“第二十条”有些陌生。事实上,刑法第二十条曾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为“沉睡条款”——因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是个争议性较大的司法难题。在实践中,司法人员很少适用该条款去处理具体案件,“使得该条款像是睡着一样”。

      “第二十条”为何“沉睡”?一则是司法惯性使然。在过去的司法实践中,曾有过“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现象,这导致办案机关不敢轻易适用正当防卫。二则是缺乏证据支持。现实中,并非所有案件都有足够、充分的证据来证明防卫者还击的正当性。“办案人员不可能都以全知视角来审查案件。”这也导致相关案件的裁决,往往对防卫者相对苛刻,而对防卫过当适用过宽。正因这两点掣肘,正当防卫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那么,它又是如何被“唤醒”的?从宏观看,我国社会和法治整体进步是重要因素。从微观看,以个案推动法治进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近些年出现的“辱母刺死案”“昆山龙哥被反杀案”等案例,不仅引发了全社会对正当防卫的关注,而且通过典型案例进一步明确了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适用。可参考的案例多了,沉睡的“第二十条”也渐渐醒过来。

      “第二十条”的唤醒,实际上也源于社会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公平正义,说复杂很复杂,但对老百姓来说,说简单也简单,即“好人不该受罚”“见义勇为者无罪”。然而,现实中好人迫于无奈的事件并不少见。法律作为一种刚性约束,意在震慑犯罪行为、维护公平正义,倘若向“不法”让步,纵容“谁死伤谁有理”,明显有违人们心中朴素的公平正义。此次,最高检与最高法均提到“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仅体现了司法为民的决心,更顺应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

      既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为正当防卫“撑腰”,就必须撑得有理有据有底气。比如,在观念上,要逐步改变以往对正当防卫认定过于保守的态度。既然无法以全知视角审理案件,那也不该用“事后诸葛亮”的心态去评判防卫行为。不妨多代入防卫者的视角来思考。在制度上,应当细化法律条款,完善正当防卫制度适用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无限防卫、防卫过当、互殴等认定规则,增强实操性,减少适用障碍。此外,“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一个好的司法案例,不只是普法利器,更是对见义勇为者最好的鼓励。


    原文链接:http://www.nxzfw.gov.cn/zfxt/zfsp/202405/t20240510_86933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