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生关注

    以更高起点推进前海合作区开发开放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作者:佚名时间:2024-05-14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下称前海)是深圳特区中的特区,是粤港澳大湾区(下称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合作平台。从一片滩涂到高楼林立、从一张白纸到湾区引擎,前海已经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深化推进,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为蓝图,新一轮《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下称《前海规划》)正扎实实施。新的征程,前海改革开放动能更强劲,未来在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和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一、奋力开启前海开发开放新篇章

      (一)前海开发开放政策演进历程

      2010年国务院批复实施《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2010—2020年)》,正式拉开了前海开发开放的序幕。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提出22条具体措施,明确支持前海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2015年、2018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均对前海扩大开放作出具体部署。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优化提升前海合作区功能的方向任务。同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深化前海改革开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对港澳开放水平。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前海方案》,明确前海政策扩区,赋予前海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战略使命。2023年国务院批复《前海规划》,为前海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开发建设水平明确了阶段目标、实施路径和政策举措保障。

      总体看,2010年以来,前海开发开放大致经历了从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政策,到叠加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再到大湾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进一步赋能前海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四个阶段。随着《前海规划》的发布实施,前海新一轮建设路线图更加清晰、深化改革开放的政策举措更加精准,推动前海开发开放从“蓝图”描绘到 “实景图”落地实现。

      (二)《前海规划》特点鲜明

      一是聚焦“重点”。开发开放前海的初心使命是深化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前海规划》围绕这一初心使命,一以贯之,进一步强化和突出了“深港合作、服务香港”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这两个重点。相比《前海方案》,《前海规划》新增了“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两个战略定位。一方面紧紧围绕服务香港来制定政策、谋划改革和布局项目,全力支持香港拓展发展空间、巩固提升香港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聚焦金融、会展和商贸物流、科技服务、专业服务、新型国际贸易和现代海洋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化深港合作,切实为香港的现代服务优势行业开拓内地市场提供重要载体。

      二是突出“创新”。《前海规划》着眼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未来发展需要,在规划实施中突出“创新”元素,既有政策供给创新,也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更有发展动力和治理方式上的创新探索。比如,在政策方面,以制度创新为关键牵引,推动在区域治理、营商环境、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强化政策创新支持与引导。在发展任务谋划上,统筹推进产业业态培育完善、加强区域治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面向港澳加强居民生活保障等方面创新发展,提出打造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对标一流创建宜居韧性智慧枢纽新城,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区域治理新模式,面向国际建设高品质生活圈、打造港澳居民新家园等。

      三是强化“落实”。《前海规划》是落实《前海方案》的系统全面安排,在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规划设施保障等方面全面突出细化落实,确保各项举措、各项政策可操作、能落地,为前海新一轮开发开放按下“加速键”。比如,在发展目标上,分解到2025年、2030年和2035年三个阶段,提出了每一个阶段循序推进的实现目标,特别是从深港合作、改革开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大类别明确了14项到2025年前海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为前海近期发展提供了目标指引。在空间布局上,提出“一心一带双港五区”的空间格局,确立了不同空间单元的发展重点,并就产城融合发展、生态空间塑造提出了明确方向。在重大任务上,就现代服务业新体系打造、营商环境改革、城市规划建设、生活圈建设、区域治理等方面明确了具体的改革创新政策和发展重点。在规划实施保障方面,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防范化解风险和推进实施等方面明确了具体路径和支持重点。

      二、前海开发开放取得的积极进展与成效

      大湾区建设战略实施以来,从中央到省、市及合作区各层级、各方面已形成了强有力推动前海开发开放的决策部署及组织落实工作机制,特别是2021年《前海方案》发布实施以来,依托重大政策谋划、重大载体建设、重大平台打造、重大项目落地和重大改革深化等工作,牵引相关任务有序落地生效,前海开发开放活力迸发,增长动能强劲。

      (一)从“小前海”到“大前海”,逐步释放“政策扩区”“空间扩区”和“功能扩区”的叠加效应

      《前海方案》将宝安、南山部分区域划入合作区,前海从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交通条件更加突出,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进一步提升了人口和经济要素的集聚能力和综合承载力,为拓展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近年来,前海深入推进行政区和功能区适度分离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扩区统筹,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优化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强化实体经济发展和政策覆盖面拓展的深度对接,持续释放出扩区强大的规模效应、乘数效应。比如,依托宝安中心区及大铲湾片区的优越地理区位和良好产业基础,释放总部经济和科技创新活力,打造配套优质生活圈。整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平台作用,着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更好利用机场及周边片区提供的空港枢纽、深中通道等重大交通设施功能,进一步增强对内对外的联通和辐射能力。基于会展新城、海洋新城片区等功能载体,积极推动发展海洋、会展、文旅等现代服务业,布局深港制造业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前海北部及周边城市功能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随着前海开发建设的不断提速与空间上的联动拓展,国际化城市新中心的功能正加快完善,现代化未来城市形象日趋彰显。

      (二)全面纵深推进深港融合发展,港企港人获得感不断增强

      前海充分发挥多年来积累的港资港企优势,持续为香港企业发展、香港居民创业就业拓展空间,积极打造深港“双城经济”,促进深港合作提速增效、向纵深发展。十余年来,前海陆续推出100多项惠港利港政策,政策空间持续拓展,全力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就业创业,持续打造港澳青年融入内地发展的“第一站”。特别是大湾区建设战略实施以来,与香港对接合作机制不断深化,政府、企业、民间交流更为紧密。持续加强推进与港资企业、香港百强企业、香港协会和香港非营利机构对接,前海日益成为港资进入内地的“首选地”。截至2023年末,前海拥有港资企业9000多家,吸引超过1万名港人工作生活,港资占实际使用外资比例达87.5%,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备案执业范围增加到22类。

      (三)面向香港扩大服务领域开放合作,现代服务业新体系逐步成形

      服务业是香港经济的支柱,2022年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93.4%。近年来,前海围绕更好发挥香港现代服务业优势,加强与香港联通水平。推出一系列跨境金融品牌,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便利化,不断提高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水平。在科技金融、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临床医疗、国际航运等领域加强与香港服务业联动开放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探索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出面向会计、评估、咨询、工程服务、文化创意、会展、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八大服务领域的专项政策,促进专业服务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发展。2023年,前海以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766.2亿元,增长16.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0%,逐步形成了具有前海特色的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新体系。

      (四)在改革创新路上持续深耕,制度创新成果接续推出

      前海瞄准建立健全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目标,聚焦改革的难点、痛点及堵点问题,在放开限制、放松管制、衔接税制、对接法制、融通规制、联通体制、畅通机制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探索性和前瞻性改革创新举措。聚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商务人员临时入境、数字贸易、营商环境等领域,积极构建对接港澳、接轨国际的投资贸易制度。持续深化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深港间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协同衔接,粤港澳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高端人才创新基地等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截至2023年末,前海累计推出83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88项全国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从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法制创新延伸至人才政策创新和金融开放创新等多个领域。

      (五)加快提升扩大对外开放综合优势,全球资源要素吸引力不断提升

      前海立足开放前沿、枢纽节点和门户联动的功能,以率先面向香港开放合作为重点,联动香港形成对外开放整体优势和合力,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不断增强。着力推动深港服务贸易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和市场一体化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持续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扎实推进深港国际风投创投、天然气贸易企业、融资租赁、跨境电商、涉税服务业、高端智库等六大集聚区,以及国际贸易组合港、国际法律和商事解决中心、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等建设,提升全球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加强与国际港口和自由贸易园区合作,提升深圳机场国际航线网络通达性及航班密度,实现深圳机场与前海综保区货物进出口联动。2022年,前海实际使用外资58.64亿美元,占深圳全市53.5%、广东全省21%;前海综保区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48.8%;深圳机场货运吞吐总量稳居国内第三,其中国内货邮吞吐量居全国第一。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进出口总额由2015年的712亿元升至2022年的3046亿元,年均增长23%。

      三、扎实有效推动前海开发开放的对策建议

      扎实有序有效实施《前海方案》和《前海规划》,要始终突出“深港合作、服务香港”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这两个重点,强化改革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以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带动效应。

      一是加强制度创新系统集成。加大事权下放力度,用足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强化法律法规保障,持续推动前海在深港合作、现代服务业开放、要素市场化改革、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深化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在持续积累专项领域、单项方面改革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制度政策体系的系统集成设计和改革创新实践,系统部署、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效果,提升政策统筹实施的乘数效应。

      二是统筹推进重大载体、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系统梳理《前海方案》和《前海规划》明确的有关“基地”“中心”“平台”“集聚区”“试验区”等重要综合性概念,适时推动制定实施有关领域的专项规划或落实方案,统筹推进重大载体、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规划建设,以重大载体、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实施落地牵引带动《前海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和阶段性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是加强与其他合作平台联动发展。围绕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强与横琴、南沙、河套等平台的对接合作,推动建立合作平台改革创新联动机制,形成改革开放合力。推进与河套建立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在科技金融、基础研发、研发转化等领域深化合作。围绕海洋经济发展、口岸联动、法律事务开放等领域,深化与横琴、南沙的创新合作,共同谋划打造粤港澳三地海洋经济合作发展高地,联动推进口岸经济带建设,协同提升国际法律服务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能力。

      四是提高香港社会各界参与前海开发开放的融入度。深化完善深港共商共建共同发展机制,围绕重大项目合作、重大载体布局建设、重点领域合作交流等方面,深化推进官方、民间等多层面合作、对接与会商沟通,逐步拓宽港澳和外籍人士参与前海治理渠道,促进港澳各界通过不同方式渠道参与前海建设政策研究制定、宣传解读、成果推介等环节,推动深港建立广泛、深层次的联系纽带。

      五是加强任务落地实施动态跟踪评估及对外宣介。以《前海方案》为蓝本,以《前海规划》为重要对照,对前海开发开放各项任务举措落地实施进度、效果动态跟踪评估,及时总结提炼好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积极搭建多种形式对外宣传平台,用好媒介渠道,向全社会做好前海建设进展成效的宣传推介,营造广泛支持前海开发开放的良好氛围。

       (作者: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四部主任、研究员 张燕,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四部助理研究员 常荣平;本文发表于《中国外汇》杂志)


    原文链接:https://www.ndrc.gov.cn/wsdwhfz/202404/t20240426_13662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