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 刘雪洁
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着力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以兜底线、救急难、织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为目标,创新“救急难”工作机制,成立了安徽省首家社会救助类基金会——蚌埠市“救急难”基金会,设立了村(社区)“救急难”基金,搭建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转介平台,对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者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特别困难的家庭(个人),采取“一事一议”“一案一策”的方式开展急难救助,补齐社会救助短板。
创新三个机制,开辟救助新路径
创新广泛参与机制。出台《蚌埠市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构建“民政主导、公众参与、基金兜底”的社会救助新路径,形成市、县(区)、乡、村(社区)全覆盖的急难救助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设立“救急难”基金1137个,采取“村集体拿一点、县乡政府助一点、乡土企业帮一点、社会爱心人士捐一点”的方式筹措资金,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
创新主动发现机制。依托蚌埠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科学设置预警指标,推动医保、人社、住建等11部门21类数据共享,开展跨部门数据比对,动态监测低保、特困等群体,实现救助资源统筹衔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对象主动发现。2023年以来,通过医保大数据筛查、县(区)转介等方式,发现并救助急难群众548人。
创新救助核查机制。蚌埠市推动多方力量凝聚,加大核查力度,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为基础,结合入户调查与专家评审,全方面核查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致贫原因、困难程度,由平面式核查向立体式核查转变,做到既关注当下现状及时介入,又考虑长远持续跟进,兼顾救助的及时性与长效性。2023年,市“救急难”基金会组织入户核查38户次,召开专家评审会5次,提出急难群众救助建议30余条。
优化三项服务,提升群众便利度
网格化精细服务。蚌埠市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加强村(社区)救助服务站(点)建设,在常年救助对象100人以上的村(社区)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开展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政策培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已配备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866名,设立村(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站(点)1137个。
便捷化高效服务。蚌埠市优化社会救助流程,将低保审核确认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临时救助审核确认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市“救急难”基金会简化救助审批程序,审批结束后12小时内拨付到账。落实救助回访制度,对已救助对象进行电话回访,实现全流程便捷、全过程高效、全方位服务。
“互联网+”精准服务。开通蚌埠市“救急难”基金会微信公众号,依托腾讯公益平台实施网络众筹特别救助项目,畅通困难群众求助渠道和爱心人士捐助通道。成功实施“烧伤孝心女孩”“重病三胞胎”“割肾救子的母亲”等众筹特别救助。其中,“烧伤孝心女孩”救助项目获得2397位爱心人士捐款,22小时内达到救助目标限额10万元。
实现三大突破,救急解难求实效
提高救助标准。对患有白血病、恶性肿瘤等重特大疾病的困难患者,市“救急难”基金会根据情况实施常规直接救助和众筹特别救助。常规直接救助可根据个人承担医疗支出的情况,最高救助5万元;众筹特别救助根据急难情况,通过网络众筹平台,最高救助10万元,救助标准是蚌埠市临时救助最高标准的5倍,切实发挥了救急解难的作用。
加大救助力度。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仅对医保范围内用药进行报销救助,“救急难”基金突破“合规费用”的限定,对患有严重疾病、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困难对象,将医保报销范围外医疗支出纳入救助额度测算范围,切实加大救急解难的力度。
扩大救助范围。“救急难”基金将救助范围从本市户籍居民扩展至在本市就学或工作的非本市户籍人员,救助对象从特困供养人员等拓展至城乡低收入家庭和遭遇其他特殊困难造成基本生活难以为继、需要救助的家庭(个人),切实扩大救急解难范围。截至目前,全市“救急难”基金已救助帮扶困难群众5317人次,发放救助资金648.3万元。
开展多维救助,兜牢织密保障网
基本救助先行。蚌埠市加强低保制度建设,优化收入、财产规定,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工作流程。截至目前,全市低保对象有89789人,排查确定低保边缘、支出型困难人口21443人。加大救助资金投入,2023年全市安排财政救助资金3.5亿元,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7.4亿元。
专项救助跟进。蚌埠市在基本救助的基础上,对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家庭,按规定给予相应的专项社会救助。落实“8+1+N”分层分类救助政策,主动救助、精准救助能力明显提升。2023年以来,监测低收入人口14.8万人,预警8243人次,实施临时救助894人、医疗救助236人。
社会力量补充。印发《蚌埠市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清单》《关于推进“物质+服务”多元化救助模式的指导意见》,采取培育多元化参与主体、加大政策支持、鼓励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等举措,实施“温情家访”“爱心相伴”“暖阳行动”等特色项目,开展健康监测、精神慰藉、生活照护等服务类救助20项,服务困难群众3709人次。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建立社会力量“一对一”“多帮一”结对帮扶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已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277户、2567人。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