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政助力精神障碍患者走出“旋转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一直以来,湖南各地民政部门聚焦残疾人的“急难愁盼”,探索建立健全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质增效……用扎实有效的举措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在5月19日第34次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社会报记者深入湖南,对精康融合相关机构进行走访,探寻民政部门为残疾人活出精彩人生保驾护航作出的努力。 精康融合——
助力精神障碍患者走出“旋转门”
2004年,年仅17岁的开开(化名)被医院确诊为未定型精神分裂症,他的家庭由此陷入了“住院—回家—再次发病—住院”的“旋转门”困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开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湖南省长沙心翼精神康复所进行康复训练。“这些年来,孩子最大的改变是打开了心扉,能够勇敢地融入社会,在生活上实现了自理。”开开的爸爸说。
2007年,湖南省民政厅指导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市第九医院)建立公益机构长沙心翼精神康复所,为精神障碍患者搭建康复平台。心翼精神康复所主管罗月红介绍,该机构在内部设计上模拟工作环境,通过医务工作者、社工、心理咨询师、爱心人士组成跨专业团队,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职业训练、心理辅导、行为矫正、辅助教育、社交就业等支持。
“社区康复服务是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发展的社会服务。”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院长贺吉清说,应该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康复机构、患者家庭之间的衔接渠道,用更专业、更开放的方式,助力更多精神障碍患者重塑自信,获得社会的接纳与关怀。
2018年,湖南省民政厅依托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建立全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孵化基地,以专业的医疗机构为技术支撑,以心翼精神康复所模式为孵化样板,发展农疗基地等康复平台,至今已成功孵化培育114家社区精神康复机构。 为了更好发挥家庭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湖南省探索推行“亲情照护培育工程”,通过将患者家属纳入精神健康培训与服务计划,开展精神疾病照护专题讲座、政策普及课堂、经验交流会、户外联谊活动等,让他们掌握照护知识,促进患者家属群体的自助与互助,有效破解精神障碍患者家庭负担重、能力弱、资源少的难题。
线下资源的集成与经验成果的转化,为湖南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积累了经验。湖南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湖南已编制实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服务规范》,健全标准化操作流程和服务模式。同时,湖南建立全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平台,让患者和家属获得更加专业的远程培训、远程诊疗等服务,实现“医院—康复机构—社区—家庭—社会”康复服务的无缝对接,让精神障碍患者更有尊严地生活。
原文链接:http://mzt.hunan.gov.cn/mzt/xxgk/mt/202405/t20240520_3330677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