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专题报道

    依法防沙治沙 筑牢绿色屏障

    来源:新疆平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4-06-18

      

      乘飞机从乌鲁木齐出发,向西南飞越天山,透过舷窗俯瞰大地,土黄色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一道“绿色长城”绵延于沙漠前沿。

      “依法推动防沙治沙用沙,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疆篇章”,以此为主题,6月4日至7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24年天山环保行执法检查组深入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拉尔市,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沙漠锁绿边

      6月4日,检查组到达温宿县,空气湿润、雨雾蒙蒙。

      温宿县柯柯牙镇,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30多年前,这里还是寸草不生、风沙弥漫,人们用“一碗米饭半碗沙”形容当时的自然环境。如今,沙漠小镇“长”出百万亩“绿海”,在卫星照片上清晰可辨。

      一代又一代阿克苏人投入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压沙造林、沙中种绿,坚持不懈治理“沙害”,从“没有绿”到“一抹绿”,再到如今的“连片绿”。盛夏,记者行走在阿克苏,随处可见高大挺拔的各种树木,守护着这里的禾黍、林果、城镇和村庄。

      阿克苏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帕坦木·艾沙介绍,在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的示范引领下,阿克苏地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治理脚步更稳健,防治方式更多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检查组认为,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是防沙治沙的一个壮举,也是新疆防沙治沙的缩影。实践证明,柯柯牙模式行之有效。

      多年来,新疆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建设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国家沙漠公园、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形成国家重点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区、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生物治沙等防沙治沙新模式,因地制宜推进沙漠锁边,实现生态环境从“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转变。

      检查组建议,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宜荒则荒、宜沙则沙,对于暂不具备治理条件、因保护生态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划定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充分发挥荒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尉犁县,常年受风沙袭扰。2016年起,当地推进阿其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试点项目,铺设草方格沙障将黄沙与绿洲隔离开,促进植被自然恢复,同周边的生态公益林形成绿洲外围生态保护带,阻止沙漠不断向绿洲侵蚀,有效改善绿洲外围人居环境。

      防沙治沙法明确规定,防沙治沙实行统一规划;实行分类保护、综合治理和合理利用。是否科学编制防沙治沙规划等相关制度,成为检查组的关注点之一。

      近年来,新疆深入贯彻防沙治沙法及自治区实施办法,编制实施多个重大规划,并指导各地科学编制区域防沙治沙规划或实施细则,对新时期防沙治沙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提升了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检查组建议,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防沙治沙标准体系,推动相关法律制度更加衔接协调,让防沙治沙合理有序良性发展。

      治沙先治水

      阿克苏河是塔里木河上游最重要的源流,对塔里木河干流流域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生态环境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阿克苏地区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杨勇介绍,2021年,新疆塔里木河重要源流区(阿克苏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启动,随着一系列子项目陆续跟进,流域生态质量不断改善,生态修复成效逐步显现。

      卡尔斯亚沟生态治理项目是其中的一个子项目。曾经,河道堵塞致使洪沟汛期行洪压力较大,沿岸居民随意堆放垃圾,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

      “针对这些问题,综合实施洪沟治理,开展疏浚、堤防护砌、生态修复等工程。”阿克苏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科科长田翱齐介绍,建成后,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自我净化、自我调控和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将大幅提升,流域的美感、协调性和整体性都将进一步提高。

      检查组认为,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以沙漠边缘及绿洲、沙地、流域、山系等为防治单元,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管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

      库尔勒市距塔克拉玛干沙漠直线距离仅60余公里,常年干旱少雨。6月7日,检查组来到龙山防护林生态修复工程现场,满目葱茏、耳边鸟儿啁啾。

      库尔勒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乔森介绍,龙山林区土壤贫瘠、水资源短缺,加之绿化设备老化严重,仅依靠自然力量难以恢复生态防护功能。当地通过供水供电设备提升改造、森林防火设备配套建设,结合节水滴灌与农用植保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对林区进行改造提升,筑牢梨城绿色屏障。

      “综合治理”是防沙治沙法确立的一项法律原则。今年,新疆将加快推进塔里木河干流、和田河流域等5个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加强艾比湖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完成荒漠化治理450万亩,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检查组建议,对于规划重点治理的沙化土地,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采取工程、生物措施相结合,以节水为导向,科学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及沙漠锁边林草带等。

      固沙增绿富农

      罗布麻原生于尉犁县所在的罗布泊地区,耐盐碱,生命力强,适合当地生长。检查组了解到,2021年以来,尉犁县充分利用县域野生罗布麻资源优势,把罗布麻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口,将生态修复与罗布麻产业发展一体推进。

      在尉犁县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排列整齐的光伏板下,一条条黑色滴灌带滋养着成片的罗布麻幼苗。“项目借‘光’生‘金’,通过‘草光互补’,更好固沙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塔里木油田公司油气生产技术部经理杨刚说。

      “以罗布麻为原料,研发了纤维、茶蜜、制药、妆护、保健等系列产品50余种。沙漠就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宝库。”尉犁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袁隆军说。

      防沙治沙法明确,改善生态环境与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相结合。检查组建议,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适度发展沙产业,实现固沙增绿富农。

      在沙雅县,梭梭与肉苁蓉完美“结合”。“现阶段亩产肉苁蓉鲜品200公斤以上,亩均收入2000元左右。”沙雅县漠鑫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通向检查组算了一笔防风固沙产业账,公司已完成梭梭种植2万余亩,其中人工接种肉苁蓉1.7万亩,为产业发展提供种源保障,也解决了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问题。

      生态旅游,也是实现沙漠与人和谐共生的样板。阿拉尔市打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门景区,已成为新疆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

      放眼整个新疆,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正酣,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程度“双减轻”、沙区植被盖度和固碳能力“双提高”。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有效实施,修订完善防沙治沙地方法规,为进一步助推新疆防沙治沙和荒漠化综合防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原文链接:http://www.xjpeace.cn/content/2024-06/12/content_5296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