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多元解纷”集美样本 书写“人民满意”平安答卷
——厦门市集美区大力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记者 余晶 通讯员 刘毅斌
核心提示
平安,是城市发展的底色。守护平安,是社会治理的考题。
六月结硕果,厦门市集美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交出阶段性答卷。
6月17日,依托“智慧集美”平台,厦门市集美区矛盾纠纷化解功能模块开始试运行。全区相关职能部门、镇(街)、村(社区)均开通端口,实现不同单位和层级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互联互通,提高联调共治的能力与效能。
为打造矛盾纠纷化解信息系统,实现多元调解融合,该项目于今年启动,现已初步完成平台搭建,将陆续组织政法系统、相关职能部门、镇(街)、村(社区)等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启用运转、服务实战,提升解纷效力和效能。
此外,集美区也即将完成区级综治中心和各镇(街)“1+6”的升级改造。集美区委政法委将推动“线上+线下”平台一体融合,在高标准搭建的软硬件平台“双轮驱动”下,确保事件受理、流转、处置、反馈在网上和网下双轨并行,实现矛盾纠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站办结”。同时,依托“智慧集美”矛盾纠纷化解功能模块,有效汇聚全区各调解单位、网格摸排、群众上报等各类矛盾纠纷数据,集中汇流至专业数据库,为后续分析研判和风险预警提供基础支撑,推动矛盾纠纷化解重心由事后被动化解转为源头主动防治,实现“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
今年以来,厦门市集美区政法各部门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深入开展“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专项行动,坚持改革创新,先行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源头治理水平,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凝聚合力 共护平安
公安:联动治理打出“主防”组合拳
2023年,在灌口镇综治办牵头下,灌口派出所与灌口法庭、灌口司法所签订“庭所共建”协议,紧密聚合基层治理力量,通过加强联动,在靠前排查矛盾、健全治理网络、强化调解培训、实质化解纠纷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基层解纷前置“枢纽站”,推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1月2日,一工地工人上班时突发中风。根据人社部门核实,该名工人不符合工伤标准,家属以过激的方式向工地索赔。为妥善解决该起矛盾纠纷,灌口派出所协调集美区人社局、灌口司法所,组织双方先后6次协商调解,并对违法闹事家属依法处置。1月30日,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补偿协议,均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经民警多次沟通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协议
一起矛盾纠纷往往涉及多部门的“责任田”。集美公安变单打独斗为合作共赢,联合多部门力量,发动群众参与,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实现警力减负、解纷提效,凝聚起建设平安家园的多方合力。
在“公证+”多元调解衔接联动机制的基础上,侨英派出所创新推出睦邻有约”调解机制,将鹭江公证处的驻所调解员挂钩8个社区,与社区民警、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及网格员等力量协同配合,共同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公证+”警调联动机制是集美公安分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项有益探索。自建立以来,公证调解室实行7x24小时运转模式,能在矛盾纠纷类警情发生的“黄金时间”内介入化解,专业的调解员更是可以针对不同矛盾纠纷类型“对症下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调解方式,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684起,调解成功率达98.46%。
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是“枫桥经验”的核心法宝与根本支撑。2023年,灌口派出所入选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得益于该所善于吸纳辖区的党员志愿者、退休干部、村老族老、物业保安等志愿力量组建矛盾纠纷排调队伍,搜集社情民意,对走访、巡逻时发现的矛盾纠纷及时开展调处。通过调解“小纠纷”、消除“小隐患”,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灌口派出所先后组建以社区警务人员、基层网格员为主体,以“百店联盟”“最暖房东”“暴走队”“个协志愿者队”等16支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的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并在核心城区组建以企业、商圈、物业保安为主要力量的“安仁铁卫”37 支,共同参与“五防”安全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公共秩序维护、应急事件处置等工作,借助群防群治力量快速获取信息,精准解决需求,高效化解矛盾。
此外,灌口派出所还结合辖区社会业态、人居形态、治安生态特点,依托社区警务室,在辖区企业集中区域、商业圈、山边农村、校园等建强警企联调室、“公亲堂”调解室、商业街联调室、田头调解室、警校联调室5类前沿阵地,联合企业负责人、商户、村绅乡贤、学校保卫人员等,对各种易发、多发、特定的小矛盾小纠纷快调快处,及时就地化解,减少问题积累和风险外溢,有效分流派出所警情。
“正如解好一个方程式需要准确无误的运算,构建和谐社区也需要精心策划和细致工作。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警力配置,外联‘众力量’,继续擦亮为民服务公心,提升‘心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集美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正本清源 和合无讼
法院:打造“灌口清源调解文化中心”
一场庭审过后,原告许某和被告黄某对房屋租金要不要退、房屋修复费用等问题,仍然争论不休。对此,案件承办法官钟乾华走下审判席后,邀请许某和黄某到“灌口清源调解文化中心”,讲述“厦门版六尺巷”的故事。
“灌口清源调解文化中心”位于灌口法庭,于今年1月底揭牌成立,共分“一厅、两廊、三馆堂”3个板块,布局以“法”字大厅为轴,两侧法治与德治文化廊对称展开,清源调解文化馆、清源调解学堂、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实践基地等馆堂分布其中。
灌口法庭与灌口派出所开展庭所联调会商会
在清源调解文化馆“厦门版六尺巷”浮雕前,钟乾华法官讲述道,清朝官员吴必达在建房时,接受了邻居的请求,把右侧的护厝留出宽巷,方便行人、轿子出入。“中国传统建筑最讲究对称,吴提督却能以和为贵,并不计较。”在钟乾华法官的耐心疏导下,许某、黄某最终放下成见,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房东黄某当场将部分押金退还给许某,许某也撤回诉讼。
“这个案件标的额虽小,双方当事人心结却深,一纸判决或能使纠纷有个结果,但未必能解开双方的心结,通过闽南典故进行调解息讼,能够推进实质性解纷。”钟乾华说道。
纠纷解决后,4名农民工代表送来锦旗
“灌口清源调解文化中心”是集美法院立足基层治理单元,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
该中心聚焦多元联动,建设智慧调解平台,深化“庭所村”共建,靠前研判预防矛盾风险,凝聚基层治理力量,通过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实践基地,结合善良风俗,开展法律讲解、情理说服等工作,推进纠纷实质化解。同时,打造调解技能研学基地,通过开设调解学堂,剖析调解案例,展览调解文化,采取“调解员点题——法官答题”形式,为基层调解员提供调解技能及法律知识指导,汇编典型裁判案例,为非诉调解提供解纷范本。
此外,该中心聚焦当地特色调解俗谚、家风家训、民间佳话、示禁碑刻等闽南文化,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髓,打造法治文化宣教基地,强化文明乡风引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文化赋能。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的建立旨在深入挖掘闽南文化中的治理智慧,宣扬‘息争止讼’的传统智慧、营造‘和合无讼’的法治氛围,共同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集美区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摸清底数 筑牢防线
司法局: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提质增效
5月14日,陈某带着母亲到侨英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综合受理窗口寻求帮助。
原来,陈某母亲在辖区一家火锅店打工,店铺因经营不善,将其辞退。双方因为补偿问题产生纠纷。“清明节的时候我母亲都还在上班。”陈某要求火锅店必须3倍补偿。
一开始,店主的电话无法接通,调解员林碧云便带着工作人员赶到店铺,并约上陈某与其母亲共同调解。
在店内,林碧云和同事分别与双方当事人推心置腹。“你母亲已经退休了,又没有劳动合同,3倍补偿老板不同意,在法律上也得不到支持。”林碧云见陈某态度强硬,便先行安抚,同时征求其母亲的意见,“阿姨,您觉得多少合适,我去跟店家说。”
陈某母亲表示不想多生事端,跟林碧云说只要300元。在林碧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耐心沟通下,店主也爽快答应。
涉及金额虽小,调解员的责任感却不“含糊”。“有时候大矛盾就是小纠纷引起的,即使是涉及10元的案件,我们也要认真对待。”林碧云说。
这起案件是集美区司法局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区司法局进一步压实责任、抓实举措,通过源头预防、联动协作、排查化解三方面重点发力,从严从细排查和消除涉稳隐患,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杏滨司法所工作人员处理一起因项目股权转让引发的纠纷
发挥网格效应,延伸治理触角。该局纵向依托网格员深入基层的优势,延伸矛盾纠纷排查触角,建立健全镇(街)、村(社区)两级调解委员会,拓宽矛盾纠纷化解多元渠道。
联动多个部门,壮大治理力量。该局大力推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利用周报、月会机制,召集多部门定期会商,及时交流讨论近期摸排案情,总结上阶段解纷情况,交流分析后形成工作清单,下发相关部门,凝聚合力,办好群众关心事。
精准开展宣传,促进源头治理。该局坚持“矛盾纠纷在哪里,排查调处到哪里”的原则,探索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今年《民法典》宣传月期间,针对近年来薪资纠纷上升趋势,侨英司法所应辖区企业要求,邀请“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走进企业,为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开展法律宣传及法律咨询,有效增强员工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维权能力。
责任编辑:林少颖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