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蒙 刘 序
近年来,河南省开封市救助管理站以“中心站”和基层“临时救助点”建设为架构,以“五结合”救助管理模式为主干,搭建一张行之有效的救助管理网络,破解救助管理站对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的单兵作战局面。
常态化巡查和专项性救助相结合
开封市救助管理站将常态化日常巡查和长效化专项救助紧密结合,在救助时效上最大限度实现“早发现、早救助”。
开封市救助管理站健全日常巡查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和专项救助管理制度,将站内巡查车辆和人员编组排班,组建街头日常巡查小组和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实现平专救助的快速转换以及巡查频率、人员配备的律动调节。在“寒冬送温暖”和“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救助行动期间,将“三重一特殊”(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人群,极端天气、节假日等特殊时间节点)的日常救助工作融入专项行动,实现常态化救助与专项化救助的无缝衔接、相互耦合。
地毯式排查和关键点监测相结合
开封市救助管理站依托双重预防体系和机制,在各临时救助点辖区范围内实施分类管理、主动排查、追踪保护,将“两张图”和“两张网”叠加,在巡查空间上“不留死角、不漏一人”。
“街头巡查路线图”和“重点区域巡查示意图”是开封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人手必备的两张图。他们对辖区内所有可能出现流浪乞讨人员的街道、社区、商场、楼宇等进行标注,并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给予重点关注,确保巡查全覆盖、重点不遗漏。
“横向到边”的联合排查网与“纵向到底”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救助网络,发挥了属地人员的主动性,增强了街面巡查力量,提高了救助管理工作效率,进一步织密筑牢了救助保障网。
集中式管理和开放式寻亲相结合
开封市坚持全市救助管理工作“一盘棋”,实现了集中式管理和开放式寻亲的高效衔接、无缝对接。
开封市救助管理站集中接收照料各县(区)的长期滞留受助人员,实现“人员、服务、信息”等全要素的市、县一体化集中管理。同时,强化系统内部协作,将寻亲服务优势横向全国、纵向县(区)辐射,为县级救助管理机构的80名长期滞留受助人员成功寻亲50人,帮助他们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此外,加强与公安部门的“警站合作”,长期滞留人员不出站就能完成信息核查、比对,目前寻亲成功率已达95%以上。
标准化建设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
近年来,开封市救助管理站紧扣新时代救助管理工作需要和受助人员个性化诉求增多的实际,制定相关标准文本191项,建立健全了法律法规、通用基础、服务保障和服务提供四类标准化体系,实现救助事务标准全覆盖,并以此推动救助管理全流程智能化提升。
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和智能化改造,为个性化服务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窗口服务标准化提升了来站求助、电话联络和来访寻亲受理业务的及时性;照料服务标准化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受助人员提供精准精细的照料服务;寻亲服务标准化则助推寻亲成功率稳步提升。
专业化帮扶和社会化共治相结合
救助管理工作重点在街头救助,难点在回归安置和源头治理。开封市创新工作模式,以救助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叠加社会力量的信息收集反馈能力,推动实现专业化救助和社会化共治相结合的救助闭环。
开封市救助管理站充分发挥智慧城管、爱心人士在流浪乞讨人员快速发现方面的作用,在接到平台通知和热线电话后,迅速赶到现场提供专业救助;借助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和村(居)民的力量,设立临时救助点,备齐救助物资,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帮扶。
开封市救助管理站还制作送达了1000余封《关于源头治理流浪乞讨人员局限困境提示函》,协助返乡受助人员回得去、留得下;建立返乡受助人员信息台账、易走失人员信息库及重复流浪人员信息库,将返乡受助人员信息反馈给流出地救助管理机构,对易流浪走失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减少反复流浪现象。
近年来,开封市平均每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500余人次,实施危重症医疗救助100余人次,帮助400余名受助人员返乡与家人团聚。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