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紧紧围绕加强乡村地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等内容,结合地名管理工作实际,确定沁阳市、温县、武陟县3个省级试点,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工作,全面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
建章立制,织密乡村地名网络。焦作市制定印发《焦作市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焦作市“乡村著名行动”工作计划》《“乡村著名行动”工作流程图》《“乡村著名行动”排查采集登记表》等文件和表格,为有效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规范和依据。按照彰显区域文化、保留历史记忆,照顾地名现状、体现时代特色,强化交通策略、精准好找易记,着眼未来发展、风格鲜明统一的原则对乡村道路进行命名,系统解决乡村地区有地无名、有名无标、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和互联网地图地名信息缺失等问题,实现乡村地区“有地就有名、地名要规范”。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乡村道路12523条,焦作市沁阳市、马村区、温县等率先完成首批164条乡村道路的命名。
创新举措,健全地名标志设置。在村牌和户牌的设置上,按照地名村牌设置的元素,结合乡村本土历史文化,制定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东占王庄”“下石井”等特色村牌,并设置二维码标识,群众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房屋标准地址、派出所信息、包村民警信息、当前位置以及民政系统各项业务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基础支撑,为群众生产、生活、工作等提供精准的地名地址信息服务。通过地名标志设置维护、打造特色地名标志等,健全乡村地名标志导向体系,实现乡村地“有名就有标、标志成体系”。截至目前,全市试点设置维护乡村地名标志1308块,安装楼门牌49687个,打造地名文化公园16个,采集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乡村地名98个,实现门牌网格化管理,有效解决快递进村难、入户门难找等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效能。
以点带面,涵养地名文化传承。焦作市严格执行地名文化遗产鉴定行业标准、地名文化遗产鉴定规范及有关要求,建立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利用乡村文化墙、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阵地,融合文化旅游、特色田园建设,开展乡村地名文化宣传活动近100余次。积极推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编纂地名图集、地名录、地名词典和地名志等项目,其中地名图集、地名录已出版印发24部(册),地名词典和地名志初稿第二次审稿已完成。深入开展地名故事搜集挖掘工作,整理编写《乡村记忆》《招贤馆传说》《赵堡镇由来》《红色村庄-后峻山》等地名文化故事55篇,切实让全市地名文化立起来、活起来。积极探索“政府+企业+村民”“地名+农产品推广”等模式,培育打造“武陟油茶”“温县铁棍山药”“沁阳柏乡驴肉”等一系列“土字号”公共品牌,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与产品竞争力,助力本地优质农副产品、旅游资源等推介推广,有效推动乡村经济建设。
数字引领,夯实地名信息服务。焦作市严格落实《地名管理条例》要求,依托国家地名信息库、互联网地图和焦作市乡村地名地址库和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地名采集上图、规范使用、创新一张图服务等,实现乡村地区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道路街巷等各类地名信息及利农惠农兴趣点的采集汇集,筑牢乡村地名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基础,提高了乡村地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组织以上图标注的乡村地名为“锚点”,统筹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引导群众上传农家乐、种养殖基地、采摘园、农业合作社、快递物流点等惠农助农兴趣点,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方便快递进村、本地特色产品外销,激发地名数据活力,发挥地名信息价值,助力数字乡村建设。截至目前,通过乡村著名行动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平台全市采集上图(含各类兴趣点)9605条,其中公共服务设施752条、居民点157条、农业合作社1976条、企业3933条、农家乐2029条、电商服务758条,进一步弥补了乡村发展导航短板,做到有名就能导航,方便群众的交往出行、生产生活,助推试点乡村经济产业发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