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两年,河南新郑市女教师遭“网课爆破”后猝死一案迎来最终结果——案件于8月6日宣判,“该赔钱的、该道歉的、该进行行政处罚的,都做了。其中,两名涉案成年人被行政拘留了十多天”。
“网课爆破”,即网课会议号和密码被泄露后,不法分子有组织地“入侵”在线课堂,通过强行霸屏、刷屏骚扰信息,乃至辱骂师生、播放不雅视频等极端方式,恶意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而这些爆破行为的制造者,往往被称为“爆破手”或“爆破猎手”。以开头提到的“网课爆破”一案为例,公安机关透露涉案嫌疑人虽然只来过一次女教师的课堂,却多次入侵全国各地其他老师的网课,累计影响了超过5万人。随着线上办公、线上网课的普及,网络入侵问题愈发显现,必须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
究其实质,“网课爆破”是一种有组织的网络暴力。或寻求刺激,或反感网课,部分“爆破手”视线上课堂为“战场”,视授课者为“敌人”,相约某时刻共同涌入直播间“作恶”,甚至实时分享“战况”,大有群魔乱舞之势。尤其是,“网课爆破”在线下已逐渐形成一条黑灰产业链,“五毛一节,十元永久”“腾讯会议、钉钉会议皆可爆破”“诬陷、表白等需求都可满足”……五花八门的标语令人咋舌。必须指出,“网课爆破”,被“爆破”的不仅是一堂堂生动的网课,更是广大教育者的尊严与法律的底线,必须拿出有力武器进行回击。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此次事件中,两名成年人已被依法行政拘留,可谓咎由自取、自尝苦果。个案已结,但并不等于同类案件“告一段落”,而是意味着一个重新出发的“起点”——“网课爆破”,违者必究。不容回避的一点是,很多“爆破手”为未成年人,甚至有的未满14周岁。以此案为例,16周岁以下的嫌疑人就高达8人。为此,有必要追问,未成年人充当“爆破手”怎么办,如何治?此外,正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对于那些故意向“爆破手”提供“情报”的“内鬼”,我们又该如何治理?凡此种种,皆考验法治的智慧。
防范“网课爆破”,平台责无旁贷。当前,部分线上教学平台仍存在责任认识不充分、角色定位不准确、履职尽责不到位、制度机制不完善、管理操作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这也就为“网课爆破”埋下了不小的安全隐患。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网课平台发布了防网络入侵指南,指导老师如何有效制止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有网课平台及时更新了版本,增加“一键暂停参会者活动”等重要功能……相信随着多元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学生们的网课安全将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