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专题报道

    传承里的温暖与希望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作者:佚名时间:2024-09-10


      老师对学生、师傅对徒弟最大的影响不在于教授知识和技艺,而在于成为他们的榜样,用正确的价值理念引导他们,成为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这是对薪火相传最好的诠释。在民政领域,也有很多关于传承的故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在传承里给服务对象带去了温暖与希望。

      长大后,我也成了一名“亲亲妈妈”

      

      

      福 白

      我叫福白,曾是山东省济南市儿童福利院的一名“福娃”,现在是一名光荣的“亲亲妈妈”。从蹒跚学步的幼儿到成为一名特教老师,从追逐青春的梦想到回到“福家”圆梦,是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爱,给予了我生生不息的源泉与力量,让我在爱与守护中砥砺前行。

      有 家

      1993年冬天,刚满两周岁的我,因患有先天性白化病被父母狠心遗弃。从进入福利院那一刻起,那里就成了我的家。在温暖的“福家”中,“亲亲妈妈”们舍小家、为大家,日夜守护着我们。我童年的阴霾在这里被她们的爱一点点驱散。

      1998年9月1日,我怀着既激动又忐忑的心情走进学校。然而碰到同学们异样的眼光,我在煎熬、恐慌中度过了开学的第一天。放学回院后,我躲起来哭了很长时间。那晚,“亲亲妈妈”陪着我在床上聊了很久,让我感受到“我也是有妈妈”的人。第二天,“妈妈”给我精心梳洗,牵着我的手把我送到校门口。走进校门时,我回头看见了“亲亲妈妈”的暖心微笑。于是我鼓起勇气,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声地对妈妈说:“妈妈,再见!”从那一天起,“妈妈”们每天接送我上下学,给我辅导作业,教我学会独立和自强。学校的老师也特别照顾我,我永远是离老师、离黑板最近的那个学生。渐渐地,同学们不再害怕和疏远我,开始和我交朋友,我也变得自信开朗起来。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在小学毕业那年被评为“全国自强不息好少年”。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暗下决心:长大后,我一定要回报祖国和社会,成为像“亲亲妈妈”一样对他人有用的人!

      在小小的我的眼里,“亲亲妈妈”是超人、是英雄,她们不怕苦、不怕累,无微不至地守护着我们这群特殊的孩子。感动中,我常常自问:没有骨肉之情,为什么“亲亲妈妈”们对我们视如己出?直到长大后,我才明白“妈妈”们坚守的是“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的理念,是为了让我们这群孩子都拥有美好的明天。

      回 家

      2010年,我如愿考上了大学,选择了康复治疗专业。因为我想和“亲亲妈妈”一样,为福利院患病的兄弟姐妹们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在校期间,我刻苦学习,每学期均获得奖学金,并在学校“文明风采”职业生涯规划竞赛中荣获山东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2012年,我回到了“福”家,成为“亲亲妈妈”团队中的一员。银银是我训练的第一个孩子,双足内翻,无法独坐独站。经过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未见明显效果,我曾一度想放弃。但看到银银那渴望的眼神,想到从小到大“亲亲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我就重新燃起了斗志。针对银银的病况,我查阅了上万字的康复资料,书写了几千字的康复方案。六个月后,银银的肢体功能明显提高,可以独自站立了;七个月后,能够慢慢辅助向前挪步;八个月后,竟能够含糊不清地对我说“谢谢白姐姐”。像小时候“亲亲妈妈”抱住我一样,我紧紧地抱住银银,激动地流下眼泪,那是自豪的眼泪,更是幸福的眼泪。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3年,我一直努力成为一名更好的“亲亲妈妈”。通过在业余时间自学烘焙、手工编织、制作手工皂等技能,我从一名康复师转变为济南市社会福利学校的特教老师,将康复和教育相结合,用实际行动在工作中践行自己的拳拳初心,传承“亲亲妈妈”的暖暖爱心。2021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实现梦想的我,真正理解了“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的真谛。在大爱“福”家,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命铸就担当,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弟弟妹妹们自立自强,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儿童福利院特教老师)

      把为老服务初心传承下去

      

      

      常娟(左二)在福利院实训基地指导倪燕(左三)实训。供图/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

      记者 张晶晶

      从2013年投身养老护理工作,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福利院)失能失智区副主任倪燕,用11年的时间,从一名“养老小白”成长为“国赛状元”。回忆起一路的成长,倪燕感叹,是社会福利院前辈们手把手地教理念、教经验,托举她在提升养老服务技能之路上越走越远。

      “医学护理是从病人出发,养老护理则是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由于是医学护理专业出身,精准了解老年人的需求便成为倪燕入院工作的“第一课”。

      “做好养老护理工作,要想老人之所想。了解老人的需求则要在护理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现。”倪燕的师傅、福利院质量管理科科长常娟一直引导她,树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品质,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亲情化的护理服务。

      近年来,倪燕多次参加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以开阔眼界、提升技能。在备赛过程中,常娟陪着她,从细节处一点点提升护理水平。常娟在2015年获得全国第三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特等奖,她将一线护理经验和感受耐心细致地传授给倪燕。

      在一次赛前实训中,常娟让倪燕与模特互换角色,躺在床上实际感受护理服务。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中,倪燕切身感受到老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在常娟等福利院前辈的指导下,倪燕先后获得2019年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2020年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养老护理项目一等奖、2021年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被列为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如今,成长为养老护理高技能人才后,倪燕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常丽莉是福利院的一名年轻护理员,在倪燕的指导下,她从初入行的青涩成长为一名技能人才。“在护理方面,倪老师都手把手教我们如何为老人翻身、轮椅转移、为老人进行身体清洁等。”

      在今年5月举办的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在倪燕一对一指导下,常丽莉获得了养老护理员赛项二等奖。

      “在口腔吸痰练习中,我总做不好,出现了畏难情绪。倪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常丽莉告诉记者,决赛前的集训赶上“五一”,倪燕放弃陪伴两个孩子的时间,陪着她一遍遍练习每个操作。口腔吸痰这个操作虽然磨了两天才过关,但她的进步让倪燕特别欣慰。

      烫熨好参赛服装挂在衣柜里,叮嘱带好证件,八九个小时的场外陪伴,贴心暖心的鼓舞鞭策……这次“国赛”,倪燕的陪伴给了常丽莉太多温暖和感动。“一出赛场,看到倪老师,我不禁红了眼眶。”3个月后,向记者提及这些细节,常丽莉依然感动。

      常丽莉不知道,在倪燕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中,师傅常娟也是这样给予陪伴的。一次技能大赛备赛中,自己因为嗓子不舒服,几乎说不出话来,常娟细致的照顾让倪燕非常感动。正因如此,倪燕才深刻知道,对于参赛的选手来说,教练员的陪伴、心理支持很重要。

      “大赛的成绩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以赛促学,用学到的知识技能更好服务老年人。”常娟这样教导倪燕。倪燕又将这样的理念传递给了常丽莉等后辈。

      让更多孩子勇敢追梦

      

      

      记者 姜雪芹

      “我希望福利院的孩子每天开开心心,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也希望更多的孩子将来走出大院,开启自己理想的生活。”今年是安盼盼在安徽省蚌埠市儿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岗工作的第三年,教师节到来之际,她的期待和愿望都与孩子们有关。

      安盼盼在蚌埠市儿童福利院长大,福利院叔叔、阿姨的关爱和呵护让她至今印象深刻:“小时候我身体比较弱,每当生病,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阿姨都是抱起我就跑医院。”她记得,有一次自己发烧晕过去了,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阿姨在床前细心护理。

      安盼盼有过成长的迷茫困惑,是阿姨们的爱与鼓励帮她度过了这一时期。“她们先是递上一颗棒棒糖,然后给我讲处理的方法和道理。”在安盼盼童年的回忆里,充满了甜蜜和幸福。她说,福利院这个大家庭的厚爱、包容,让自己在人生路上无所畏惧。

      长大求学后,福利院更加关注她的成长。初中升高中的关键时期,福利院专门安排一位老师辅导她的学习。“那位老师,可以说是小姐姐吧,刚毕业来到福利院就做了辅导我的老师,解答我学业上的疑惑,给我人生启迪。”安盼盼说,正是那段时间的相处,让她对老师这份职业有了憧憬和向往。

      2012年,安盼盼考入宿州逸夫师范学院,学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她进入一家儿童康复中心工作。看着工作中的服务对象,她总是想起福利院,想起那些给予自己关爱的阿姨和一起长大的弟弟妹妹们。

      “何不将爱传递给弟弟妹妹们,让他们在人生路上勇敢追梦?”安盼盼把对福利院的感恩化作努力的方向。2021年10月,她毅然辞去工作回到蚌埠市儿童福利院,成为一名特教老师。

      在这个岗位上,安盼盼比其他老师多了一份理解、一份感同身受,她特别注重发掘孩子们的个性和闪光点,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和尝试,为了理想不懈努力。

      “我带网络教育班的孩子时发现,他们有清晰的人生梦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期待长大后能够走出福利院,去创造自己的生活。于是,我在传授他们学科知识,教给生活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帮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安盼盼介绍。

      牛牛是网络教育班一名腿部残疾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来到福利院后,因为没有朋友不适应生活,性格变得越发沉闷。安盼盼就主动和他聊天,开导他,帮他树立信心。

      工作之余,安盼盼利用住在院内的便利,和孩子们一起吃、一起玩,帮他们解答生活和成长中的疑惑。她在孩子们心中不仅是老师,更是有亲情的大姐姐。每次去接孩子们上课,大家老远就开心地冲她喊:“安老师!”在去年福利院为学前班的小朋友举办的毕业典礼上,一位小朋友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喜欢安老师!”

      为了更好地帮助福利院的孩子成长,安盼盼努力钻研业务,自学医护急救、康复训练等知识。2021年12月,在蚌埠市儿童福利院举办的医护急救知识技能竞赛上,她获得了一等奖。不久前,她又到蚌埠市人民医院学习自闭症、智力障碍孩子的专业护理和沟通方法,以便更好地关心、关爱孩子。

      我的成功,也是您的成功

      

      

      记者 李 洋

      在今年举行的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广东代表队教练员康华敏荣获矫形器赛项优秀教练员称号。这成为康华敏师从广东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康辅部副主任庄文龙学习以来,回报给恩师的一件礼物。

      2017年,康华敏从原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现为民政职业大学)假肢矫形器制造与设计专业毕业来到中心工作。从新人、学徒,到独当一面开展工作,再到大赛教练员,短短8年,他不断成长。

      “学校教授的是解剖学、运动学、康复医学等基础理论,实操是特型模特,然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远比学校学到的知识复杂,脊柱侧弯矫正成为工作后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康华敏回忆道。

      脊柱侧弯患者治疗需要经过接诊、拍片、取阴模、石膏浆灌阳模、定型后修模、PE板真空抽型、打磨抛光、穿戴调试等环节。所有环节几乎都要对照X光片,来判断脊柱侧弯是C型还是S型、测量侧弯角度、观察骨盆判断小孩骨龄发育情况、脊柱的柔软度,以最终确定矫形器的设计方案。这些对康华敏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当他遇到疑难杂症时,师傅庄文龙都会耐心讲解,手把手教。

      作为广东省“明天计划”的第一批项目工作组成员,庄文龙在矫形器设计安装上有着15年的丰富经验。在处理复杂病情、设计产品中,庄文龙总是告诉后辈,每个患者情况不同,技术操作处理也不同,因此,技术的追求永无止境,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新技术。

      在庄文龙的悉心指导和自身努力下,康华敏成长起来,开始承接中心的重点项目——“明天计划”,为福利院孩子安装髋部矫形器、矫形鞋、膝踝足矫形器等。上门筛查、研究方案、上门取形、制模、上门适配、定期上门回访并调整。8年多来,康华敏每年参与200—300位福利院孩子的矫形器安装工作。

      “干我们这一行,只有技术是走不远的。”在成长过程中,康华敏牢牢记下庄文龙的叮嘱。

      矫形器装配工作,多面向特殊群体,能不能感同身受产生共情,决定着从业者会不会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懈努力,会不会为了让患者佩戴更舒适,而不断尝试新材料,研究新方法。

      庄文龙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样的理念。每次上班,尤其是在接诊或去福利院查看孩子情况时,庄文龙都会穿西裤、衬衫。他认为正式的着装会给人一种安全感。实施“明天计划”项目以来,庄文龙每年都要回访了解孩子治疗情况,未达到理想效果的,他会登记好并安排上门检查。曾有患者反映,固定在肩膀上的脊柱侧弯矫形器支具会压迫臂丛神经,导致出现手麻情况。庄文龙认真调试,将PE板边缘由平直调整出一定弧度,让开一些空间,解决了该患者的神经压迫问题。

      “言传身教不只是传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新人对康复辅具行业的职业认同。”庄文龙这样阐释对职业传承的认识:只有产生对患者的责任感,才能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形成职业认同,促进从业人员对技术的研究。反映到服务患者过程中,就是感受到他们的变化带给自己的快乐,从而把工作当成事业对待。

      这样的理念深深影响了康华敏,让他在开展工作和服务赛事中都能全身心投入,为康复辅具行业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原文链接:https://www.mca.gov.cn/n152/n166/c1662004999980001401/content.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