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专题报道

    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养老服务领域改革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作者:佚名时间:2024-09-14


      全国政协常委、民政部副部长 唐承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奏响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时代强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制定了行动方案,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领会好全会关于深化新时代养老服务领域改革的相关部署,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落实。

      深刻领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通篇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

      一是坚持改革为了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摆在突出位置。全会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改革完善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养老托幼等一系列民生领域制度体系,深刻体现出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二是坚持改革依靠人民,始终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决定》注重凝聚民心、汇集民智,既通过落实民生举措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与拥护,又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把来自群众和基层的智慧与创新实践,借鉴吸收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充分发挥人民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坚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决定》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着力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牢牢把握全会关于养老服务领域改革的重要部署

      《决定》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重要部署,其中直接涉及养老服务的改革举措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很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厚的爱民为老情怀。概括起来就是:一个重大观点、一项工作重点和四方面改革着力点。

      “一个重大观点”,就是在人口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决定》提出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把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改革作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成段作出部署,体现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把握好养老服务领域改革与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实践进程,自觉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推动养老服务事业改革创新发展。

      “一项工作重点”,就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让广大老年人享受可感、可及、可享的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基本要求和迫切需要。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推动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是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要锚定党中央确定的到2035年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目标任务,着力完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推动构建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四方面改革着力点”。一是发展银发经济。当前,养老服务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发展银发经济,有利于扩大养老产品供给,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积极应对老龄化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的体现。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是发展银发经济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涵,能够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深入挖掘老年人口人力资源潜力,实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为”有效结合。二是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基本养老服务在实现“老有所养”中处于基础性、关键性地位,能够有效稳定人民群众养老预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决定》立足于老年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围绕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从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改革公办养老机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互助式养老、促进医养结合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坚持兜底线、保基本,促进多元供给,凝聚各方合力,推动养老服务资源下沉、服务延伸,向老年人身边、床边、周边集聚,满足老年人本乡本土、相亲相熟、就近就便、可走可留的养老愿望,推动实现广大老年人享有方便可及的基本养老服务。三是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我国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机构相对落后,养老服务下乡难、可及性不高,人口流失、生育率低等问题“交织”“碰头”,农村老龄化形势更严峻,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更突出、短板更凸显。实现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必须下大力气补短板、强弱项,因地制宜加大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城乡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满足农村广大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四是改善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特殊困难群体是党和政府兜底保障的重点对象,是落实基本民生保障职责的内在要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必须切实兜牢兜实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长期护理保险是提升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能力的必要补充,为失能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康复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是解决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钱从哪里来”的重要制度安排。要加强长期护理保险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健全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加快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从世界范围看绝无仅有,任何国家的经验都无法复制。未来老年人口数量达到4亿、5亿的时间节点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时间安排高度重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伴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要立足我国老龄人口禀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快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是坚持党对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改革的全面领导。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摆在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贯穿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统筹推进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推动各级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亟需补齐的民生事业短板范畴,协调推动解决养老服务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加强整体性改革谋划。健全完善各级养老服务网络,形成县级综合指导、乡镇(街道)区域联动、村(社区)就近就便的服务支持体系,促进县域养老服务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完善建设、运营和管理体制,强化要素保障,实现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资源提质扩容、均衡布局和高效利用。积极发挥全国老龄办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各部门协同联动,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不断增强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健全完善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促进基本养老服务供需高效衔接。健全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引导各类养老服务资源流向居家社区养老。创新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体制机制,增强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内生动力,健全完善县域统筹、城乡协调、符合乡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四是强化养老服务要素保障。促进优化养老服务事权划分,完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加快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推动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培育发展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充分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发展养老服务新质生产力。创新完善养老服务人才评价机制,着力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为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转载自9月9日《人民政协报》)


    原文链接:https://www.mca.gov.cn/n152/n166/c1662004999980001459/content.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